本週三(8月2日)是大坑西邨租戶交回接受回遷安排回條的限期屆滿日,負責興建及管理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平民屋宇在8月3日公布,稱約九成半租戶「已遞交回條並接受重建方案」,指重建計劃獲租戶支持,將按計劃進行。不少媒體以「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為題作出報道,令公眾以為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已經得到妥善安排,重建事件可以結束。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向本報披露平民屋宇的「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說法是「玩弄數字,誤導公眾」,目的是令市民感到大部分居民滿意回遷安排,但實質只有約一半租戶交回回條選擇回遷。居民組織指,居民交回回條選擇回遷方案,即「先遷出,後回遷」安排,並不等同心裡接受安排,也不等同該方案,已獲大部份居民接受和認同。不少居民反映是被平民屋宇人員多次催迫下交回回條的,並非心甘情願。
平民屋宇涉以數字誤導公眾 為政府開脫
幫助居民爭取安置的前深水埗區議會主席譚國僑指出,平民屋宇在8月3日公布居民遞交回條的數字的手法,是以數字取巧誤導公眾,營造大部分居民接受回遷安排的觀感,目的是「向爭取妥善安置居民施壓,更重要是在制造借口,讓特區政府推卸介入大坑西邨重建後應當承擔的遷置責任。」
他分析指,平民屋宇發出誤導性的數字目的是為政府開脫。「林鄭月娥政府邀請市建局參與大坑西邨重建,並將3/4 重建後用地交市建局發展,興建首置單位,明顯特區政府一直在介入大坑西邨的重建和發展,因此特區政府是無可迴避自己的責任,協助居民獲得妥善安置安排。平民屋宇要用大部份居民接受該公司回遷安排的數字,為政府開脫。」
1960年代,政府以低地價賣地給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邨,用作私人廉租屋,安置徙置區居民,及後安置公屋被拆卸的居民、以及輪候公屋人士。由於日久失修,居民多年來要求屋邨得到重建。行政會議於2021年9月通過由平民屋宇與市區重建局合作推展大坑西邨重建計畫。平民屋宇在6月2日向大坑西邨居民宣佈重建的回遷方案,將於明年3月收回單位,要求居民在在8月2日回覆是否接受回遷安排,但平民屋宇並沒有提供建築期間的安置地點給予居民,只提供居民一筆過租金津貼。由於平民屋宇一直沒有明確的公布回遷的資產審查資格,令居民憂慮不能在5年建築期完成後搬回單位,將永久失去居所。居民要求政府「一屋換公屋」,以公屋單位安置他們,但房屋局局長周永賢一直拒絕介入安置居民,只不斷重申大坑西邨屬私人出租屋邨,平民屋宇作為大坑西邨的承批人,有責任妥善安置受重建計劃影響的現有租戶。

平民稱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傳媒沒質疑照單全收
按平民屋宇6月2日公布租戶的回遷安排,回覆限期於週三(8月2日)屆滿,平民屋宇於8月3日向傳媒公布,全邨共有1,236個租戶,933戶完全符合或部份符合回遷資格,當中869租戶須於8月2日交回回條表達意向,而餘下的195個及147個租戶,交回條的限期分別為8月7日及8月14日。平民屋宇的公布稱,在869住戶當中,共822名租戶“接受重建方案”,佔整體869租戶的95%。平民屋宇發給傳媒的文件稱,95%租戶已表明接受重建方案,方案「得到租戶的普遍支持」,並呼籲仍未交回重建回條的租戶盡快補交,並指「有信心」租戶可於明年3月最後限期前遷出。
對於平民屋宇涉對數字作誤導演繹,不少媒體沒有在報道中提出質疑,並把平民對數字的演繹“照單全收”報導出來,例如:
《Now新聞》的標題寫道《大坑西邨重建 平民屋宇︰822租戶接受重建方案》。
《商台》的報道寫道:「平民屋宇指,有869戶回覆回遷意願的期限昨日屆滿,95%租戶已表明接受重建方案」
《經濟通通訊社》的報道標題是《大坑西邨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政府拒用公屋安置居民》,內容引述「平民屋宇指,到期租戶涉869戶,當中95%租戶已表明接受重建方案」。
《星島網》的標題寫到《平民屋宇:8成租戶接受重建 明年3月前可望全部遷出》,內容寫道「其他未到限期的租戶計算,約8成租戶已遞交接受重建《回條》」
《明報》當天的報道,標題寫上《平民屋宇:大坑西80%租戶接受重建 逾百戶不可回遷》,內容引述「平民屋宇表示計及未到限期卻已回覆的租戶,更約八成接受重建方案,形容重建獲租戶支持,有信心租戶可於明年3月最後搬遷限期前遷出。」
《香港01》以《大坑西邨重建|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為主要標題,內容重覆「平民屋宇今日(3日)表示,在限期前共有822名租戶接受重建方案,佔整體95%」,該報更直接將平民屋宇文件的數字表截圖出來,但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指當中用的百分比明顯有誤導性(請見下圖)。
居民代表:數字是有心「操作」,稱「這是說謊」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向本報表示,平民屋宇向傳媒提供的數字是有心「操作」,充滿誤導性,簡單概括如下:
1)全邨1236戶,當中有933個租戶被確認為符合遷置資格,但平民屋宇只使用完成審核的869戶中,已交回條的822戶作數字統計,令作不同選擇的居民百分比有很大出入。
2)就算用平民屋宇的869戶數字,也充滿數字陷阱。根據平民屋宇文件中的圖表顯示(見上),822已遞交回重建回條,47戶沒有交回條(5%)。而交回條的822戶當中,選擇重建後回遷的只有551戶,佔822的67%。其餘136人選擇永久遷出(17%)和135人不符合回遷資格,而選擇領取特惠搬遷永久遷出(16%)。平民屋宇把822遞交回條的人,說成是「接受重建方案」,佔95%,但這數字是包括選擇回遷租戶、和領取特惠津貼離場租戶,並不是全部822戶也接受回遷方案,數字有誤導成分。
根據平民屋宇文件提供的數字表,平民屋宇涉嫌誤導的地方包括:1)取巧地指出822已遞交回條的租戶就代表接受重建方案,其實這一句“接受重建方案“是不需要寫出來的,只需要說822租戶交了回條便是了。2)跟著平民屋宇再把這個數字寫上是95%,讓人認為95%接受重建方案。如果真的希望說出百分比,必須正確地說出「交了回條的租戶佔869租戶的95%」。
- 正向能量,點燃你的高效能生活!
- 突破自我的五大關鍵:認識內裡真正的自我,洗掉心靈的不安,邁向更好的自己,創做更美好的將來。
- 激發潛力的五大方法:釋放你的無限可能
- 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心理密碼?
- 一碗膿湯
如要正確的表述居民實質的選擇,平民屋宇應該根據下面圖表的方式,公布數字: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指,平民屋宇是利用數字混淆視聽。如計算根據933個被確認符合遷置資格的租戶,551戶選擇重建後回遷的租戶只佔59%,並非平民計算出的67%。更匪夷所思的是,平民屋宇發給傳媒的資料,竟然把數字說成「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
歐陽潔珍形容平民屋宇是“玩弄數字”,對此表達憤慨。「之前居民被要求填表作資格審核,交了表就向外公布說居民接受回遷方案,這是不道德的。現在他們再玩弄數字,551人選擇回遷方案,竟然被他們說成是95%支持重建方案,這是說謊,令到居民恐慌,從而接受極不公道的回遷方案。我真的很憤怒,平民屋宇的行為非常卑鄙。」她說。
傳媒的工作,除了報道受訪者的說話,也會在報道中審核所得資料的準確性。《透視報》對於某些媒體沒有審查明顯的數字錯誤,感到難以相信。事件反映不少香港媒體缺乏在報道時確保「準確性」的操守。當中某些傳媒完全「跟隨」平民屋宇涉誤導的演繹,內裡有沒有其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譚國僑:平民利用“接受重建方案”作「語言偽術」、「誤導公眾」
多年來幫助大坑西邨居民爭取妥善安置的前深水埗區議會主席譚國僑,譴責平民屋宇意圖誤導公眾。「這869個住戶當中的822戶被他們介定為“接受重建方案”,但這是包括選擇回遷租戶、和領取特惠津貼離場租戶,並不是全部822戶也接受回遷,但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822戶全部接受回遷方案。」 他說。「平民屋宇公司聲稱有95%住戶已交回條,表示大部份住户已經同意公佈的遷置方案,其實是在透過玩弄數字,意圖誤導公眾。」
譚解釋,居民現在不滿的是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即「先遷出,後回遷」安排,如根據平民的數字,實質只有551人在回條中選擇回遷。他指出,平民屋宇不但數字上混淆視聽,還在文字上用語言“偽術”。「文字上,他們把選擇重建後回遷、選擇永久遷出、不符合回遷資格的, 也說是“接受重建方案”。另外,人們以為接受重建方案等同接受回遷方案,平民屋宇的表述誤導公眾以為大部分居民接受回遷安排,這是玩弄文字。」譚說。
譚國僑指,在回條中選擇“回遷”的租戶數字只是551戶,佔933個符合回遷資格的租戶的59%。「這數字和比率已經說明:平民屋宇公司現公布的回遷方案並非大部分大坑西邨居民所接受,根本做唔到居民的妥善安置! 」他說。
至於平民屋宇對傳媒公布「未到限期卻已回覆的租戶,更約八成接受重建方案」,該機構沒有提供詳細數據證實此說法。
關注組調查:超過9成的受訪居民指回遷方案未能做到「妥善安置」
據居民權益關注組於6月28日至7月5日進行調查,在317名受訪居民中,有超過9成的受訪居民指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未能做到「妥善安置」。譚指,現時的「先遷出,後回遷」安排並沒有得到居民認同接納,指交回回條的居民是迫於無奈,551個住戶交回回條,選擇回遷並不代表實情。「居民大都批評平民屋宇的安排不公道,那551租戶交了回條並不等於接受回遷方案,真正接受是要在一個月內跟平民屋宇署簽署退租協議以及宣誓。」他說。
在事件中,不但傳媒沒有質疑數字,政府也沒有。8月3日,房屋局回應傳媒稱,得悉「絕大部份」租戶已接受重建方案,反映安排獲普遍租戶認同,呼籲尚未回覆的租戶盡快務實地考慮平民屋宇的多項安置安排。房屋局重申大坑西邨屬私人出租屋邨,政府不宜亦不應動用公屋資源安置。

居民組織發公開信澄清只551個租戶選擇回遷,指不少是被「催迫下交回條的」
現時551戶交了回條,選擇回遷的住戶,必須簽署退租協議和宣誓,期限為一個月。至今平民屋宇處理了869個租戶,而餘下的195個及147個租戶,交回條的限期分別為8月7日及8月14日,平民屋宇在8月3日的公布中呼籲租戶在限期前交回回條。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暨大坑西邨八座居民重建網絡昨天(8月4日)發給居民的一封公開信中,呼籲居民堅持拒絕交回“選擇回遷”回條,並繼續簽署及交回關注組有關居民安置要求的回箋,「加強堅持和爭取落實妥善安置的居民力量」。
公開信也澄清接受回遷租戶的真實數字,並強調遞交了選擇回遷回條的551個租戶,不少反映是被平民屋宇人員多次催迫下交回的。「他們是否如平民屋宇宣傳,反映現公佈遷置安排,是受到租戶積極支持和配合,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信中說。
平民屋宇稱沒有電郵,後回覆:數字並無誤導,對指稱深感奇怪和遺憾
對於種種有關平民屋宇作出「誤導性」數字的指控,本報今天為聯絡平民屋宇取得回應,經歷了一個奇異過程。該公司沒有網頁,我們找不到他們的聯絡方法,我們就早前星島日報在大坑西重建事件作出疑失實報道而希望聯絡平民屋宇,也只能夠從該機構發給居民的文件中提及的電郵enquiryhkshcl@gmail.com找到與該機構相關的電郵。但我們發了問題後,並沒有得到回覆,一天後,該公司回覆這電郵只用於派發接受回遷建議後需簽署法律文件範本,指有關回遷建議的疑問,可以致電兩個熱線電話查詢,其他查詢可致電屋邨辦事處與職員聯絡。
今天,我們聯絡該電郵提供的兩個熱線號碼,一個打了兩次沒有人接聽,另一個是留言信箱,我們在下午1時10分留言,稱希望得到該公司回應。我們在12:20pm聯絡平民屋宇屋邨辦事處,接聽電話的是保安員,之後辦公室的主任說我們要把問題通過“傳真”發給他們,我們問可否發到以上提及的電郵地址,但該主任說不可以,指他們是沒有電郵的,平日的電郵是作內部用的。於是,我們簡單告訴該主任居民對機構的指控,並要求他們在電話回應,該主任說會找職員回覆我們,但一直沒有回覆。
到下午一點,我們按他們提供的傳真發問題給他們,但一直號碼打不通。1:20分,我們再打電話到辦事處,保安員說辦事處星期六的辦公時間只到12點半,之後發出傳真是收不到的,負責的主任也收工了。大概10分鐘後,保安員致電回覆,引述主任說已把我們要求回應一事聯絡相關同事,但相關同事正在放假,著我們把問題發到以上提及的電郵。
於是,我們在中午時分發出了電郵,要求平民屋宇回應:1)為何作出疑誤導性表述、2)引述居民指該公司在透過玩弄數字,意圖誤導公眾,向居民施壓,迫居民就範,3)並替政府仍然拒絕協助落實居民妥善安置責任,爭取公眾認同等。
傍晚平民屋宇通過同一電郵地址回覆我們,奇怪之前我們就星島日報涉有關平民屋宇的失實報道,通過該電郵地址聯絡他們時,平民屋宇清楚指這電郵只用於「派發接受回遷建議後需簽署法律文件範本」,即不是用作答覆傳媒的,之後又說他們是沒有電郵的,為何現在電郵又可以用?
無論如何,平民屋宇的回應寫道:「平民屋宇公佈的數字並無誤導,對此指稱深感奇怪和遺憾。平民屋宇重申,就著大坑西新村租戶對回遷安排建議的反應,已經按照所收集到的最新情況作出了清楚公布,沒有進一步資料補充。」
但平民屋宇沒有提出理據,解說為何認為數字沒有誤導。
以上態度反映平民屋宇身為屋邨的擁有人,亦正處理影響1200多戶居民的重大重建事件,對公眾嚴重缺乏透明度。此機構竟然沒有正式渠道讓傳媒查詢有關回遷事件的爭議,令人感到它是有意逃避傳媒、公眾、和居民的查詢。

房屋局迴避回應數字涉誤導問題
透視報今天中午也發電郵給房屋局新聞組,問到:1)為何房屋局沒有質疑平民屋宇的數字,並向傳媒稱,得悉「絕大部份」租戶已接受重建方案,反映安排獲普遍租戶認同,2)政府會否要求平民屋宇向外公告更正、3)至於局方指「絕大部份」租戶已接受重建方案,局方會否收回相關言論。
房屋局發言人在回覆本報時,一律迴避回應以上全部問題,只用與平民屋宇統一口徑,指:「房屋局八月三日得悉,869個大坑西邨租戶須於八月二日前就重建安排回覆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平民屋宇),當中絕大部份租戶(接近95%)已經回覆確認接受安排下的方案。方案包括,合資格租戶會獲發重建期間的租金及搬遷津貼,並在屋邨重建後回遷;合資格租戶亦可選擇領取一次性津貼和搬遷津貼後永久遷出。不符合回遷資格的租戶,亦能領取特惠搬遷津貼後永久遷出。」 發言人指出,結果亦反映安排得到普遍租戶認同。

被問到為何房屋局稱得悉「絕大部份」租戶已接受重建方案,反映安排獲普遍租戶認同,譚國僑分析指這是政府拒絕承擔遷置責任的借口,因為「政府已經全無理據拒絕回應居民要求政府承擔的要求。」
他指出,居民是否接受現公佈回遷安排,主要視乎未來四星期這551 戶居民,有幾多接納和簽署平民屋宇公司的退租協議及宣誓。
「現時引述95%大坑西邨居民接受回遷重建安排,根本不是事實,完全在誤導公眾,在公眾中營造相反觀感,就是有大部分居民接受回遷方案,向爭取妥善安置居民施壓。更重要是在制造借口,讓特區政府推卸介入大坑西邨重建後應當承擔的遷置責任。」譚國僑說。

在租戶接受回遷期限屆滿一日前,大坑西邨居民於8月1日召開記者會,期間評擊平民屋宇沒有妥善安置居民,以及在重建事件上,向公眾發出回遷方案已得到居民同意假象, 包括將租戶遞交「住戶資料聲明書」視作已接受回遷安排,而房屋局又沒有阻止。居民批評政府沒有按城規會的指引,確保平民屋宇對居民作出妥善安置,並無視租戶「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關注組在記者會中,要求政府接納「公私營合作模式」,促成房委會和平民屋宇合作,應用房委會的“公屋重建居民遷置政策”,為要求「一屋換公屋」的居民提供公屋作安置。他們建議,重建後,平民屋宇將大坑西邨的1298 個單位,在先提供選擇回遷居住租戶後,全數交房委會分配。
約150名居民出席當天的記者會,坐著聽居民代表為他們發聲。不少長者的眼神憂愁,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如何。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居民只有很卑微的願望,就是盼望政府能夠聆聽他們的安置哀求,但政府至今沒有回應。
透視報編輯部
尋根究底,負責任嘅傳媒?
謝謝你的鼓勵。It means a lot to ou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