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調查報道】關愛隊的“政治任務”1: 評審準則只讓建制派合格

編輯推介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5–16 21:11

去年10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府總部宣布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其中一個亮點是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目的是凝聚各界建設社區,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聽到消息後,有社工和政界人士認為這會為社區帶來一番好景象,可以推動香港的社會服務,有人甚至鼓勵相熟的朋友申請。 

怎知當申請的條件一出,除了建制派團體之外,幾乎所有團體也不合格,因而出現了早前荃灣以及南區先行計劃,甄選出的關愛隊全部也是建制派團體的奇景。雖然關愛隊的工作是關愛社區,但政府的評審準則詭異的要求申請者必須有舉辦或者協辦愛國活動,和參與過民政事務總處的抗疫活動等經驗。

由於大部分地區團體沒有舉辦過愛國活動,也需要民政事務總處邀請才可以參加其抗疫活動,此兩項條件成為了殺手鐧,令大部分社區團體不合資格申請成為關愛隊,而只有建制派的組織能夠符合要求。

為何政府希望關愛隊全部是建制派組織?在這個問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際,關愛隊的身份隨著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4月訪港考察再添上神秘色彩。夏寶龍主任第一天(14日)的行程是到九龍灣一間酒樓品嘗港式早茶,而離奇地關愛隊成員竟然有份列席。夏主任在言談間多次讚揚地區人士,特別指出他們經歷2019年的黑暴事件後,仍然堅持服務社區,表現出建制力量的愛國愛港服務精神。在座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有意無意的談到關愛隊,指他們「可以將政府政策貫徹到地區,並給予愛國愛港人士一個平台」。關愛隊不是只做關愛工作的嗎,為何突然負責將政府政策貫徹到地區的?

關愛隊只是地區組織,為何能夠登上龍門與領導人見面,會面時的言談對地區人士的加冕,又是否為將發生的地區治理體制改變鋪路?而這個治理體制,與關愛隊有什麼關係?

這次考察為關愛隊塗上一層政治色彩,令它的身份更加模糊,而其真實的輪廓最近終於浮現。5月2日,政府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關愛隊」竟然被納入地區治理架構的其中一員。被問到為何關愛地區的關愛隊,變成屬於地區治理架構,民政事務總署昨天發給我們的書面回覆沒有清楚解釋原因,只寫道 「關愛隊是支援政府地區工作的服務隊伍,屬地區治理架構的一部分。」說法把支援政府工作,當作理所當然的是治理架構一部份。

關心社區的關愛隊為何突然與香港管治有關?究竟政府希望通過關愛隊達到什麼目的?

為了拆解關愛隊之謎,透視報作出調查,通過訪問不同的社區團體和政界人士,了解政府開出的評選準則如何阻撓非建制團體成為關愛隊。一些擁有豐富社會服務經驗的機構,因明知不合資格申請因此放棄了,一個幫助少數族裔的團體,申請成為南區的關愛隊,被告知不合資格,因為機構提供的「愛國活動不是在南區」,另一個地區團體的申請也汲汲可危,政府對他提供的證據不斷刁難。

被訪者分析甄選條件暴露了政府舉辦關愛隊的目的,是利用關愛隊做政治工作,作出“水銀瀉地式”的監察社會,也要令建制派在地區獲得選票,持續控制議會,令清一色建制派的立法會持續。他們憂慮情況將會進一步降低立法會的議政質素,弱化香港的管治效能,進而影響香港解決民生問題的能力。

透視報會以一連4集的系列報道,通過訪問不同關愛隊申請者和不參與的團體,以及翻查政府及立法會文件,來窺探關愛隊的真貌、政府辦關愛隊的目的,以及關愛隊的實施對香港的潛在影響。

4月14日早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到九龍灣一間酒樓品嘗港式早茶,行政長官李家超和陪同,與8名區內議員、地區關愛隊、地區「三會」代表一起交流。為何關愛隊能夠登上龍門與領導人見面?圖片: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逾千互助委員會被離奇解散

去年初,一股寒風席捲香港的地區關愛組織。 

自1973年代成立的屋邨互委會,被視為基層發聲的代表,是居民之間的溝通及鄰里互助的平台。但去年1月,民政事務署發信予全港逾1,600個屋邨互委會,稱互委會角色日漸式微,要求互委會不遲於2023年1月前解散。互委會成員其後聯合成立「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到政府總部向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遞交逾5,000個居民簽名,要求保留委員會,但政府拒絕讓步。

同年9月,聯盟再到立法會申訴部提出申訴,批評政府解散互助委員會的決定是行政程序失當。他們指民政事務總處在零諮詢的情況下取消互委會,有違一般政府決策之公開透明的原則,等同黑箱作業。他們指屋邨互助委員會一直發揮著重要的社會價值,批評政府以「互委會角色日漸式微」為由解散是沒有助證的說法,促請立法會徹查。10月他們再到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但他們的聲音石沉大海,政府一意孤行。

當互委會以為仍然有盼望政府會保留他們時,坊間就傳出政府會成立關愛隊取替互委會。一切似乎是有計畫的進行。去年4月李家超先在選舉政綱中提出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推行關愛行動,而當時社會未有留意這項計劃是放在他的四大政綱的第一項「強化政治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可見其管治成分和重要性。這似乎不是一個普通的政綱那麼簡單,因為這個動作牽涉取消現有的一千多互委會,影響極大,如果沒有堅決的目的,政府是不會這樣做的。 


同年10月,李家超在施政報吿正式公布將設立關愛隊,把全港18區會劃分成不同小區,廣納地區組織和團體成為小區的「關愛隊」,並會率先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並逐步在其餘16區組成「關愛隊」。

然而,除了知道關愛隊是在地區推展關愛活動外,香港人對計劃所知甚少。隨著12月12日,負責計劃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在立法會介紹關愛隊,計劃的詳情開始曝光。政府根據區議會選區把全港18區劃分為452個小區,並在每個小區各設一隊關愛隊,每隊人數約8至12人,包括隊長和副隊長各一名。每隊關愛隊在兩年服務期的總資助約80萬至120萬元,政府鼓勵團體透過贊助、捐贈或團體內部資源提供服務。

政府率先在荃灣和南區共36個小區作試點,成立關愛隊,去年12月21日起接受申請,並於3月30日公布獲選的關愛隊,南區和荃灣已分別於4月30日和5月5日起動工作。其他16區的團體申請也於3月31日截止,當局正進行遴選。政府期望各區關愛隊第三季前陸續成立。

去年9月16日,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到立法會申訴部提出申訴,批評政府解散互助委員會的決定是行政程序失當。同日,他們把此相片放在聯盟的Facebook,寫上「過去多年對社區的默默付出,有淚有血有汗,一句解散就抹殺晒過去努力耕耘的社區參與。」圖片:關注互委會去向聯盟Facebook


關愛隊的評審準則  只建制派合格

團體須申請並通過遴選成為小隊,而關愛隊的評選分兩個階段,(一)團體甄選和(二)服務建議書評審,兩個階段的遴選工作均須通過兩層架構,即由民政事務專員領導的「地區關愛隊評審及統籌小組」(地區評審小組) 及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領導的「全港關愛隊評審及督導小組」(全港評審小組) 審批。

在第一階段,「地區評審小組」會審閱團體的申請書,申請團體須符合申請指引中載列的所有評審準則才可獲選,成為該地區的認可團體,而有關的結果會提交 「全港評審小組」審批。在第二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遴選的團體需根據民政處為各小區擬備的項目綱要,提交服務建議書,「地區評審小組」負責評審建議書,並將結果呈交「全港評審小組 」審批。

雖然政府在宣傳的新聞稿經常說關愛隊的評審經過兩個小組,以「確保遴選程序透明公正」,但審批的過程被批一言堂,不但沒有公眾參與,也沒有上訴機制,這問題我們隨後再說。我們發現關愛隊最大的問題是它的評審準則把所有非建制派團體拒諸門外,只讓建制派合格。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網頁, 關愛隊主要負責三種工作:1)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向 他 們 送 贈 物 資;2)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和 3)協助政府傳遞信息,並向政府報告市民的意見。在政府在12月12日提供給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指,為凝聚各界建設社區, 政府會「廣納地區團體成為關愛隊 」,然而,刊登在民政事務總署網頁的關愛隊「申請指引」顯示政府並非如此,因為指引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評審準則。 

申請指引的「團體評審準則」有一個“E”項,訂明申請團體必須於過往 5 年在區內舉辦或參與舉辦不少於 15 項地區服務/活動,「並必須包括下列其中兩類支持/配合政府政策的服務/活動」:

(i)  團體/其主要負責人曾參與民政事務總署在2019新冠疫情下舉辦的防疫抗疫活動;

(ii)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周年活動;

(iii)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周年活動;或

(iv)  具規模的國情活動 (例如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會、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動);

根據以上的要求,申請者必須曾經舉辦或者協辦抗疫、慶回歸、國慶、和國情活動,否則不會合格成為關愛隊。問題就出在這裏,關愛隊的申請者批評,除了建制派團體外,根本沒有其他社會組織會舉辦這種活動,指出,政府定立這些條件是為了令只有建制團體合格,令將來營運關愛隊的團體全部是建制組織。「E項的甄選標準是刻意有利於大黨,而建制政黨,包括民建聯和工聯會,區區都有舉辦國慶回歸活動,因此他們的附屬組織必會合資格申請成為關愛隊。」其中一名關愛隊的申請者Sam說。

圖為關愛隊的申請指引,「團體評審準則」的“E”項,規定申請團體必須參加過民政事務總署舉辦的防疫抗疫活動,舉辦或參與舉辦愛國/國情等活動,否則不合格。指引也訂明舉辦或協辦的活動的截止日期定為12月2日。圖片:關愛隊的申請指引截圖


關愛隊是「政治任務」 清一色的選舉機器 

社會人士估計,表面上幫助弱勢的關愛隊其實是一個「政治任務」,讓大政黨通過關愛隊在地區拿取選票,贏取區議會和立法會的議席,令建制派霸佔議會,憂慮清一色建制派立法會將會延續。

其中一名南區關愛隊落選者“惠芳”,指政府的甄選準則把非建制團體排除,從而令建制派獲選。本身是愛國愛港人士的她,質疑政府推動關愛隊的目的是要提供資源,扶助建制派預備來屆的區議會選舉。「政府這樣要求是以故意無限放大愛國和國家安全,讓政府資源只落入民建聯和工聯會轄下的建制派組織。中央原定義愛國者本是五光十色的,卻在民青局局長領導下,變成清一色的選舉機器。」她憤憤不平的說。 

隨著政府公布荃灣和南區獲選的關愛隊後(請按此政府公布看獲選團體名單),以上的猜測得到了證實。根據不同的傳媒報道,荃灣及南區試驗計劃,選出的團體都是建制派。根據明報於5月2日的報導,荃灣及南區多區的隊長與建制黨派有直接關系,當中10名是民建聯成員,包括前荃灣區議員古揚邦、陳振中、和民建聯前南區區議員朱立威,也有工聯會成員葛兆源、新社聯成員文裕明和黃偉傑,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擔任南區海怡西關愛隊副隊長。

在一個3月31日的一個電台節目中,本身是「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簡稱港島聯)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也是石漁小區的關愛隊隊長的朱立威,親口確認南區17支獲選的關愛隊中,有10個團體是簡稱港島聯的屬會,負責營運12隊關愛隊。

根據明報於5月2日的報導,荃灣及南區多區的隊長與建制黨派有直接關系。圖片:明報截圖


馮檢基:為建制派度身訂做評審標準,令其獲選 

民協前主席馮檢基認為,政府要求申請團體須舉辦過國慶等活動,等同畫了一個圈,規定什麼人才可以申請成為關愛隊。他指出,除了建制政黨或其附屬團體,民間團體是不會舉辦愛國政治活動的。「民協、民主派不會搞這些愛國政治活動的,沒有政治背景的居民協會也不會搞這些政治活動。如果以此為標準,一開始已經走歪咗,畫了一個圈給建制,因為他們與政府有密切關係,不會反對政府,因此做法已畫了這個圈,建制以外的團體已經不用申請了。」他坦言。

他續說,民政事務總署的抗疫活動必須由部門邀請才可以參與的,而他們邀請的都是建制派,因此他們便必定符合甄選標準。「民政事務總署的活動找來參加的都是建制派,現在將活動變成條件,其他人一定不合格。」

馮檢基分析,政府是要為建制派度身訂做條件,令建制團體獲選。「政府把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寫成條件,與自己有關係的團體,就因應他們做過的活動寫成條件,令到他們可以獲選,簡單來說就是為他們tailor-make條件。。。出來的結果自然九成九是建制派獲選關愛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12日,麥美娟出席立法會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宣讀關愛隊的簡介,期間沒有透露將要求申請團體須曾舉辦愛國/國情活動。根據當天的會議紀要,出席的所有20位議員,包括工聯會陳穎欣、陳勇、陳凱欣、劉智鵬、蘇長荣、霍啟剛、郭偉强、陳仲尼、陳家珮、管浩鳴,對當局成立關愛隊表示支持,竟然沒有一位質詢政府用什麼評審準則來甄選關愛隊。 

5月5日,荃灣區「關愛隊」舉行誓師典禮。圖片:曾興偉/香港文匯報


陌生組織疑被通風報信  補上活動助申請

特首在十月宣布關愛隊成立之後,在一些社區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些從未出現過的人在區內不同地點擺街檔,提供服務給街坊。

前天水圍天瑞邨的瑞財樓互助委員會主席區洪是其中一個目擊者。他說: 「去年政府公布要做關愛隊之後,我開始在附近見到一些陌生人出現,他們幾個人一組,做一些親子、青年活動,以前一年到晚從未見過他們出現。」區洪懷疑是否有人通風報信,讓沒有做過地區活動的團體立即補上足夠數目的活動,令到自己可以入選關愛隊。東網在3月13日也引述沙田區議會主席麥潤培指,近月社區突然冒出多個社區組織,目的昭然若揭,感到關愛隊「內定」。

另一邊廂,根據一名南區關愛隊申請者提供的資料,民政事務總署是在去年12月16日才把關愛隊申請指引上載在網站,而指引訂明舉辦或者協辦的活動的截止日期定為12月2日。有分析估計,因為當時已經是12月中,過了截止日期,政府的目的是要令申請者沒法補上活動。

據早前傳媒報導,有民主派區議員斥關愛隊的申請機制「排外」及「內定」 ,明言對申請關愛隊不感興趣,而去年曾表示積極考慮申請關愛隊的荃灣區議會主席、前公民黨成員陳琬琛,指其組織未曾舉辦慶回歸及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會,所以放棄申請。

根據政府在3月30日發出有關荃灣和南區遴選結果的新聞公報,荃灣有27個團體申請,4個不合格;南區則有33個團體申請,9個不合格。我們去信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新聞組詢問落選團體的身份和背景,但局方未能提供相關資料。「政府已於2023年3月30日公布獲選為荃灣和南區「關愛隊」團體的名單。按照既定做法,政府不會公布落選團體的資料。」

由於當局沒有公開資料,公眾難以得悉被政府踢出局的是什麼團體。我們找到其中一位南區落選者,並從她的經歷中了解到,非建制派人士,入選關愛隊幾乎是沒可能的。

去年曾表示積極考慮申請關愛隊的荃灣區議會主席、前公民黨成員陳琬琛,指其組織未曾舉辦慶回歸及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會,所以放棄申請。圖片:江智騫/HK01


南區落選者:團體甄選準則為建制組織而設

惠芳(化名)是一名關愛隊的落選者。她的團體是一個非建制的關愛弱勢組織。去年12月,政府的荃灣及南區關愛隊試驗計劃開始接受報名,惠芳代表她的組織報名申請成為南區的關愛隊,希望藉此在該區提供少數族裔、和長幼共融服務。但她很快發現她的團體完全不合資格。

其中一項評審準則是要求團體/主要負責人曾經參與民政事務總署舉辦的防疫/抗疫活動,雖然惠芳的組織沒有收到民政署的邀請,但她通過另一個建制組織,在2020年協助了民政處在一個九龍舊區舉辦的防疫活動。她的組織也在全港多區辦抗疫,以及舉辦過回歸和國情活動,惠芳有信心以為自己可以符合準則,申請成為關愛隊。怎知民政總署回覆她因為相關活動不是在當區舉辦,是不合資格的,因此在第一階段已經被淘汰,令她非常失望。她說「面試都無,就口頭打電話話我不合資格。」

惠芳本想通過成為關愛隊,為南區的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服務。她指出,根據2021年的人口統計,有近30%的少數族裔是居於港島區的。以南區為例,區內有很多少數族裔家庭需要社會服務。「我們本想提供中文及普通話補習班給少數族裔的學生。」 現在沒有了關愛隊的資助,不可以提供服務給少數族裔人士,惠芳說感到氣憤。「政府口裡說要國際化,但行動上卻是去國際化,背離國家政策。」

她慨嘆,關愛隊的評審過程並非選賢任能,指在南區被選出的團體,過去只用派蛇齋餅糉來從事政治工作。「現在投得關愛隊的隊員,很多連基本的英文都不懂。他們也沒有專業資格,去從事家訪服務。」她說。

惠芳相信,關愛隊的甄選準則是要排除其他團體,特意為建制大黨的組織而設。「建制派舉辦了很多這些(愛國)活動,是建制派自發的擦鞋活動,擦中聯辦鞋的都會做,因為要爭位。。。如果要在區內舉辦這四類活動,就只有建制派的團體,更收窄至民建聯和工聯會轄下的組織才有資格。」她說。

在疫情期間,惠芳的組織在全港多區辦抗疫活動,圖為他們在去年3月30日協助深水埗民政總署包抗疫包。


「政治工作」是關愛隊的任務  

惠芳指出,關愛隊表面上負責推展關愛活動,和協助處理突發和緊急事故,亦可協助政府傳遞信息,向政府報告市民意見,但實際上是在區內為建制政黨拉票,坦言政治工作是關愛隊的任務。她說:「關愛隊美其名是協助民政署,實際上是建制派與官員之間的政治交易。」

據她的分析,政府有這種設計,目的只為把政府資源,只分配給建制派的所謂自己人,作為政治酬庸,「以確保年尾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能如立法會選舉一樣,把區議會清一色化。」根據4月12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記錄,政府預算在2023-24年度為關愛隊的資助為2.26億。惠芳說,這是浪費了政府資源,形容這是「劏政府的肉,餵建制派。」

她相信,關愛隊除了在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中作出拉票外,452名關愛隊的隊長也可能通過在地區工作取得選民支持而成為區議員。 被問到有沒有機制防止關愛隊人士通過關愛隊的地區工作公器私用,有利選舉,民政事務總署的回覆寫道「就關愛隊隊員參與立法會或區議會選舉,政府會有適當指引,例如規定「關愛隊」隊員不得在執行「關愛隊」職責時進行選舉活動。」部門的回覆只是指如果某人參選,才會有指引不准這人進行選舉活動,但如果這人平日已經通過關愛隊的工作聯絡居民,達到自我宣傳的效果,根本不需要在選舉期間拉票,已經能夠囊括很多居民的選票了。 

「南區關愛隊」於4月30日舉行誓師典禮,同日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崔添偉在個人Facebook透露自己是「置富小區關愛隊」成員。近日,他在Facebook公開說自己在置富巴士總站開設街站,與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擔任南區海怡西關愛隊副隊長)一起向街坊介紹完善地區治理的方案。政府一直宣稱「關愛隊」是為了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為何以上關愛隊人員不是到社區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是推銷政府的方案,令人懷疑關愛隊的根本任務是什麼。圖片:崔添偉Facebook截圖

香港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由於惠芳是一名愛國愛港人士,她的個案反映關愛隊的申請機制甚至把支持中央和政府的人也拒諸門外,把「非親信」的人完全排除,從而把關愛隊牢牢掌控在政府手中。結果是只有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建制派組織才可以入局。 

惠芳稱對政府感到很失望,憤慨的說「香港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她明言不會再在其他區申請成為關愛隊,而將來也不會申請。「政府明顯地只把資源送給建制派團隊,我不想再浪費人力資源和時間申請。」她說。

在下一集,我們訪問了另一個獨立地區團體,負責人指他的關愛隊申請也汲汲可危,民政事務總署對他提供的證據不斷刁難。究竟政府為何要阻撓非建制人士成為關愛隊?政府設立關愛隊,是否關愛社會那麼簡單,背後有什麼政治任務?在《關愛隊是“政治任務”2》,我們會詳細揭示。 

此集完

透視報編輯部

相關文章:


伸延閱讀: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1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uly

謝謝報道,應驗了我之前的評論。香港官員實際上只關心小圈子的政治利益。只要將國安無限上崗上綫,日夜唱紅討論20大精神就能轉移視綫,省得去改變官僚互相卸責不做實事的風氣。長此下去,香港只會滋生貪腐,民生問題無解,逐漸被新加坡深圳上海取代。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