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劉,在大坑西住了50多年,現在同我媽同住。
我媽今年78歲,身體也有些病,但在葯物控制下,仍可健康生活,每日佢指定動作,係同數位街坊好友晨運,後再拉隊去買餸,我亦可安心返工。
但個多月前佢突然氣速需坐白車入院留醫,出院後身體仍虛弱,但不幸在2/6收到迫遷信後,令佢病情雪上加霜,因迫遷問題令佢抑鬱症復發,佢成日在床上發呆,兩眼空洞無神全冇動力,因此我需請一個月假陪伴佢,至今仍未返工。
原本抑鬱症在10月覆診,但因迫遷影響佢情緒,我需要提前同佢覆診,在加了葯下,至今佢情緒仍未穩定,假期將完,如果佢情緒仍未穩定,我可能需要遲職照顧佢。
我哋土生土長香港人,不嬲也自力根生,但估唔到今時今日香港房屋熾熱下,會被迫跌入無穀蝸牛一族。平民屋宇為賺大錢,用盡揦鮓手段迫居民走,平民屋宇在這十多年重建計劃中,從未與居民溝通,我哋居民只可在傳媒報導中才知自己命運如何,根本無尊重過居民。
但估唔到政府也坐視不理,任由平民屋宇玩弄居民於手掌中,記住唔係當年政府剝奪我哋白表居居資格,以當時經濟情況,我哋已有安居之所。回遷並不是首選,如真的可上公屋,安定下來,也不會再搬來搬去了。
今次重建迫遷,長者故之然慘,要佢哋離開朋輩到新環境生活,某程度對長者們身心靈也有影響,我哋中年也不好過,個個已近退休之年,積蓄不足夠買現今癲狂私樓,公屋資格又過額,租屋住又要面對業主唔續租下,如同孟母三遷,居無定所。
想知好似我這環境,帶着有情緒病長者連份工也冇下,可在哪裡安身???
完
- 正向能量,點燃你的高效能生活!
- 突破自我的五大關鍵:認識內裡真正的自我,洗掉心靈的不安,邁向更好的自己,創做更美好的將來。
- 激發潛力的五大方法:釋放你的無限可能
- 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的心理密碼?
- 一碗膿湯
編按:
這個故事的到臨是奇妙的。
本報本打算找幫助居民的民協社區主任、社工郭偉誠幫手寫一些居民的故事,來表達他們的困境,但知道他每天忙於幫助居民,哪有時間幫忙寫作呢?
昨天郭偉誠轉發以上劉女士的分享給我們,突然間好像有一把聲音告訴我,由居民訴說自己的故事是最好的,是最真實和真摯的,將會是活生生的故事。
於是我就想到開設一個系列,由居民寫出自白,一種口述故事。可以寫的就寫,不懂寫字的,就口述給懂得寫字的人代筆。
這個故事是第一篇居民的自白。
劉女士與78歲的媽媽住在大坑西邨民安樓,劉媽媽本來是有行動能力的,經常與老友記一起去做運動、飲茶吃飯。但當她收到大坑西邨的擁有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於6月2日發出的信件(請看我們早前的社論了解事件的背景),通知居民要明年3月前搬走後,情況急劇惡化,觸發抑鬱症復發,自始臥床不起,女兒請了一個月假在家照顧她。如果事件繼續惡化,劉女士將要辭去工作照顧母親。劉女士不想寫出自己的全名,也不想出鏡,怕公開了身分,平屋屋宇會報復,剝奪自己的居住權。
其實,受重建影響而被逼遷的大坑西邨居民所面對的困境,是香港民生問題的縮影,是利益固化藩籬的實證,是基層人士的哀歌。
昨天,劉女士收到消息,明愛醫院的註院社工轉介一個情緒支緩團體跟進她媽媽的個案,社工將於7月7日家訪。我們為她感恩,在艱難中好像有一點幫助出現,希望通過輔導可以舒緩劉媽媽的情緒,但真正能夠解決這個家庭問題的,只有通過政府的介入,官員深入研究大坑西邨個案,以民為本的解決問題。
我們要竭力為大坑西邨的居民說出故事,讓他們的困境被人們諒解,從而激發社會的支持,讓居民得到妥善的安置。居民的自白雖然表達自己的軟弱無助,但也是一種力量,通過說出自己的故事,可以反映香港基層的困苦,從而令政府垂聽,將眼目轉向人民,真心的關愛市民,用心的解決民生問題。
早前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去信深水埗區議會,要求立即召開緊急區議會會議,討論大坑西邨重建安置問題,並要求列席官員,包括民政專員福利專員及市建局代表,表達居民訴求,包括停止逼遷,要求政府介入安置,還居民妥善安置權益。關注組連同一班大坑西居民,於今天早上九時前往長沙灣政府合署的深水埗區議會,向在場一眾官員及議員請願及遞交請願信,希望他們能夠伸出援手,幫助居民。
這篇分享,我們沒有改過一字一句,把最原始的居民故事呈現給讀者。
劉女士的故事是大坑西邨居民的寫照,如我們用剪刀剪下這些字詞是會見血的,因為它們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
李敏妮
透視部主編
testing1
testing
自6月2日至今,太多的真實寫照,大坑西邨的故事「聞者心酸,淚在流」。政府各相關部門,平屋、市建局你們的良心睡醒了嗎?
這街坊居住本座民安樓本人都認識,這是真人真事,不是虛構。這是單一事件,不想本村居民老人家陸續發生問題,加重嚴重性估計唔到發生事情,希望政府儘快介入大坑西村安置本村居民的情況。B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