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七一講話中,清楚表達希望新一屆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和「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發表講話後,中央領導人乘高鐵離開,心裏可能以為自己的說話,必會對香港的管治者作出警惕,怎知自己一錘定音的話,被官員和議員當口號掛在口邊,暗地裏拋諸腦後。
「利益固化藩籬」和「民生憂難」是香港的主要深層次矛盾,前者是因,後者是果。要破解民生的問題,香港必須同時破解利益固化藩籬。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政府固然有責任,立法會也責無旁貸。要負這個責任,立法會就要窮追猛打,鍥而不捨的追查不同的經濟及民生事件。不是表面「做騷」那種,而是運用立法會權力,真誠的追查,目的是制止利益集團中飽私囊、防止政府官員與商界之間有任何勾結,並更改政策保護市民,防止問題發生。
但現在的立法會會否質詢影響公眾的事件,追查下去?這一屆立法會自2021年12月上任至今,已一年半了,大家見到立法會議員有否履行以上的責任?沒有!
中央的選舉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香港一條心解決深層次矛盾,但現在立法會變成清一色建制派後,很大可能出了另一個反效果,令問題更深化。

窮人土地建豪宅 立法會從沒調查大坑西邨重建事件
大坑西邨重建問題便是一個例子,立法會並沒有追查事件,沒有探究整個計劃的內容、有否妥善的安置居民,負責重建計劃的屋邨擁有人、非牟利團體「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在重建過程的利益是什麼,如何與合作計畫的市區重建局瓜分利益。
簡單介紹事件背景(詳細可以看我們之前的社論《大坑西邨重建,折射的利益固化藩籬》),政府是在1960年代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Settlers Housing Corporation Ltd. 下稱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時受徙置區清拆影響的租戶。其後,大坑西邨也安置其他被政府清拆的公屋居民,以及其他貧苦大眾。多年後,屋邨日久失修,平民屋宇早在2010年代提出重建大坑西邨的計劃,但一直未有實行。
直至2021年市區重建局參與計劃,與平民屋宇合作「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提出的重建方案在2021年12月獲得城規會通過。平民屋宇隨後向受影響居民提出「先遷出後回遷」的遷置安排,但一直沒有清楚表明如何安置居民。該機構突然於6月2日向居民公布遷置方案,規定所有居民要在2024年3月前遷出大坑西邨,並單方面強逼住戶必須於8月2日前接受方案,否則會被視為自動放棄安置,被當作「黑戶」,在12月之前要交回單位。平民屋宇在兩次與居民開會中,清楚說明新屋邨在5年建築期完成後,會對居民作「資產審查」,合格的才可以搬回來,但一直沒有說標準是什麼,意味著居住於大坑西邨半世紀以上的年老居民或會失去居所。
令人震驚的是,根據市建局與平民屋宇公布的「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在重建後的大坑西邨的超過3300個單位,當中竟然有2000個是用來賺錢的「港人首次置業」(首置)單位。該機構用政府原本給貧窮人住的土地,用來興建貴價樓,但由於過往兩年傳媒的式微,事件沒有引起輿論,公眾被蒙在鼓裏。
多年來一直幫助大坑西邨居民的民協前主席馮檢基,昨晚對本報表示,用給基層的土地興建私人樓賺錢,是社會不公,亦是大逆不道。他說「這土地原是給基層人士租住,現在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就拿了基層的資源用來賺錢。3300個單位理應全部租予基層人士居住,現在有2000個出售,白白被這機構強搶了。」馮檢基批評立法會沒有調查事件。「立法會不但沒有一個議員提出質詢,反而有議員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奪去基層住屋土地賺錢,鳴鑼響道,欺壓有困難的住戶。莫非是別有用心,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爭取賺取豪利,實質是放棄為基層人士保著原土地,興建更多基層住屋?」
大坑西邨的土地是市政府於1960年代以低價賣出給平民屋宇,目標是安置貧窮人士的,現在竟然變成私樓項目。像不像以往的數碼港,由科研項目變成地產項目?

沒有調查平民屋宇億計收入 議員有否與地產商勾結?
在大坑西邨重建上,平民屋宇的首置計劃的利益是什麼? 讓我們簡單計算一下。
去年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於網誌指,興建一個約500平方呎的兩房單位計算,現時單是建築費達300萬元。以深水埗的地段,正常私樓賣大約2萬元一尺,大坑西邨計劃假設首置單位平均500呎一個,原本市價是1000萬(2萬x500呎),但首置單位是以市價的6至8折賣出,根據地產界網上資料,現在大坑西邨的賣出價還未公佈,如以七折賣出計算,即每個單位賣700萬;減300萬建築成本,即每個單位,平民屋宇淨賺400萬入袋。平民屋宇將會興建2000個「首置」單位,那麼總毛利潤簡略估計高達港幣80億(400萬乘2000)。這是非常龐大的利潤,還沒計算將會興建的商場、停車場等的收益。還有,通過平民屋宇一直不公布的資產審查標準,五年後把他們所謂不合資格的居民踢出不能回遷,剩餘的廉租屋單位是否會賣出來賺錢?
本來土地是給基層人士居住的,大坑西邨的長者搬走後都不知道可否回來居住,地產商如同強搶基層資源。為此,我們的管治者有權過問,為的是公眾利益。可是,種種的不公義,以及中間的利益瓜葛,立法會沒有問過一句!
一個那麼重大的不公義事件,立法會竟然從來沒有討論,沒有調查當中有否利益輸送,對公眾事件不聞不問。這是立法會議員無能失職,還是以為自己的工作就是政府的橡皮圖章,只跟政府方向,就算錯也照跟,與政府政策有矛盾的議題,就不發聲?又或更黑暗的是,會否有立法局議員與相關地產商勾結,刻意不揭發問題?

民選議員梁文廣、鄭泳舜站居民對立面 失去民心
最離奇的就是,大坑西選區的兩位直選立法會議員:九龍西的梁文廣,和九龍西的鄭泳舜。
作為當區的議員,他們必定會了解居民的困局,以及面對的不公平回遷方案,但奇異地他倆不謀而合,沒有在立法會反映居民面對的問題。這明顯違反了民選議員反映民意的責任。不但如此,他們甚至站在居民的對立面,在傳媒發表言論,梁文廣評擊居民要求政府安置他們到公屋的訴求,鄭泳舜扭曲事實,指居民滿意回遷方案,結果是鞏固了政府以及大財團的利益,令利益固化更加嚴重。
先說梁文廣, 這名西九新動力成員早前發文,反對政府用公屋安置受影響的居民後,上週再接受背景不明的兩個網媒《HKG報》與《幫港出聲》專訪。在這兩個媒體聯合製作的YouTube視頻中,他與主持人周天慧一唱一和,把事件說成「牽涉政治因素」。梁文廣在訪問中斬釘截鐵的反對大坑西邨居民「一屋換公屋」被安置在公屋的訴求,指公屋是用來幫助最有需要的人。他的言論隱瞞了很多對居民不公的事實(請看本報社論《大坑西邨重建,折射的利益固化藩籬》了解更多)。梁更在沒有提供證據下,指有人在選舉期間把重建政治化,煽動不安,「有人提議一些方案出來,鼓動不安情緒的居民出來反對,結果沒有可能取得共識。結果計劃一拖再拖,拖了那麼多年。」他說。
大家請留意,梁作出的論述就是暗示有反對派搞事,與前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於6月13日發文內容「離奇地」配合,馮煒光在沒有提出證據下,指居民不滿意重建的方案,要求被安置到公屋,是「攬炒派」鼓動的。
順帶一提,在專訪梁的節目中,常常面容表現出「苦口婆心、非常關心市民的」的《HKG》報主持人周天慧指出超過九成租戶交了聲明書,指大部分人也同意回遷方案。我們向一直協助居民的民協社區主任、註冊社工郭偉誠查證,他反駁,指居民所簽的文件只是個人資料申報的聲明書。 「居民只是按著平民屋宇的要求,填了一個申報個人資料和資產的聲明書,並沒有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思,交了聲明書不等於接受回遷。」他指出,平民屋宇後來扭曲聲明書的意思,指這代表居民同意回遷方案,還用一些脅迫的手段要求居民填寫聲明書。「平民屋宇脅迫居民說,如果他們拒絕簽聲明書,代表自動放棄回遷資格,會終止其租約。但居民是可以有權不同意的,機構用的手法是極不道德的、有威迫性的,不讓要求另類方案聲音的存在。很多居民由於非常害怕失去居住權,所以被迫填寫了。」
現在說鄭泳舜,民建聯黨員。郭偉誠告訴本報:「鄭泳舜有一個地區辦事處在大坑東邨,與大坑西邨只是一街之隔,他怎會收不到大坑西邨居民的求助?這是沒有可能的事。但他在平民屋宇署公佈對居民極之不公的回遷方案之後,竟然對傳媒說這個方案能夠滿足大部分大坑西邨居民的需要,這分明是扭曲事實。」郭偉誠指出,大坑西邨的居民關注組在2022年,共收到480戶對平民屋宇回遷方案的反對聲明書,「1200多戶裏有480戶反對,鄭泳舜仍然可以說滿足到大部分人需要,他有什麼意圖呢?」

另外,這些立法局議員,最近聯同背景不明的網媒,在人前人後說大坑西邨是「私人屋邨」,不應被安置在公屋,居民如需要公屋應該輪候,不應「打尖」。讓我們查證他們所說是否屬實:
根據馮檢基得到當年房屋署的資料,大坑西邨有300多戶是因公屋重建和輪公屋,而被安置在大坑西村的。「他們明明應該是公屋居民,卻被房屋署誘使安置到大坑西村,現在被清拆時候就得不到公屋居民應有的安置權益,是一種強奪。房屋局應當知道這事,現在袖手旁觀,假扮不知道,不理。」
除了以上提及的300多戶,大坑西邨居民是政府於1960年代拆卸徙置區時被安置在這條廉租屋邨的,他們本可入住其他公屋,但是政府安排他們到大坑西邨的,因此他們跟其他公屋居民沒有分別。根據政府的政策,公屋被拆卸時,居民是會先被安置在公屋的,而且入住首10年(最近政府改為兩年)是免資產審查的。為何大坑西邨的居民不可被安置在公屋? 還有,平民屋宇在今年六月突然要求居民在明年3月前搬走,住戶怎樣可以有足夠時間輪候公屋呢?
兩位立法局議員沒可能不知道這些事實,為何在對外評論的時候隱瞞事實? 他們遺漏披露所有事實的做法,令公眾只得到片面的資料,必會誤導公眾對居民訴求的看法,最後不會支持居民。這種誤導,是一個立法局議員應有的態度嗎?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站在市民一方,為人民爭取公義的立法會議員,將失去民心,下一屆立法會選舉會否能夠取得足夠票數當選連任,將會成疑。

受東北發展影響居民被安置在原區屋邨,為何議員刻意隱瞞此事?
還有一件事立法會議員是沒有可能不知道的,在新界東北發展受影響而失去家園的其中200多戶古洞和粉嶺北居民,通過居民自2017年不斷爭取及傳媒不斷反映,最終在2019年政府官員屈服,跟隨居民的意願,把他們安置在鄰近新建的寶石湖邨的3座大廈裏。
雖然失去以往的居所,但共處超過半世紀的左鄰右里仍然可以一起的生活。往往在香港的重建中,最受害的就是處於弱勢的居民,他們的需要常常被官員或發展商忽視,甚至欺壓,而東北居民被安置在同一區的屋邨裡,可以說是香港唯一的成功個案,把重建對人的傷害減到最低。雖然安置在公屋的要求非常卑微,但居民的這個需要也往往不被聆聽。大坑西邨居民關注組,要求房屋局安置居民到附近剛建成的石硤尾邨還未入伙的一棟公屋,但當局拒絕。
當年在背後幫助古洞居民爭取妥善安置的一位參與者對本報說,政府應該訂立一致性的重建政策,立法要求無論是政府或是私人發展商在清拆社區作發展時,不應拆毀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盡量把居民原區安置在一起。「人們應該反思,發展是摧毀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互助鄰里關係,這點是很諷刺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旗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提供了社工隊給新的公共屋邨,協助居民建立鄰里支援網絡。這是很搞笑的,你一方面摧毀著人與人之間的網絡,但另一方面你又要重新建立。」他說。「無論是政府發展也好 ,私營公司發展也好,如果居民對所居住的區有情感、歸屬感,無論是什麼人發展也好,也需要照顧這班受眾的感受。」
聽到嗎?重建發展的時候,居民可以上公屋,並在原區安置,為何大坑西邨居民不可?
為何90位立法局議員(裏面有新舊的議員)明知東北發展的成功安置方案,卻沒有在立法會或公開提出,促請政府用同樣方式安置大坑西邨的居民?
這令人懷疑相關立法局議員刻意隱瞞事件,令公眾不知情,從而令社會沒有呼聲幫助大坑西邨居民爭取原區公屋安置。

選舉改革了的立法會,竟然變成這樣!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看到立法局議員離奇地忽略事件中的核心問題,讓人懷疑有人刻意令大坑西邨重建問題,糊里糊塗的消失,直至1200多戶居民,大多數是長者,被迫走。
事件明顯看到兩位立法局議員梁文廣的鄭泳舜的失職,漠視居民的需要,沒有在立法會反映民意,反而通過輿論,評擊居民的要求,背後目的不得而知。
除了這兩位當區議員要負責之外,其他立法會議員又有沒有責任? 當然有!至今沒有立法會議員在議會裏為居民問過一句,對整個計劃作出質疑。以往立法會經常在議會裏直接質詢地鐵等公營機構,私人機構也要上來接受議員問話,甚至將帳目交出來,但偏偏大坑西邨重建這個明顯影響公眾的事件,立法會卻不追查,事件實在非常奇異。
這種立法會還有用嗎? 立法會議員拿取逾10萬酬金一個月,原來就是坐在高貴的議事廳,間中問一些雞毛蒜皮的問題,又或者在立法會開會時與TVB或Now TV做直播,假扮好有緊迫性、好關心一個議題,但提出的意見經常是愚蠢不可行的,以及議題講了就算,沒有追查跟進下去的。
大坑西邨重建事件只是一個放大鏡,反映清一色建制派的立法會如何忽視民生事件。這種不為民請命,對市民水深火熱不聞不問的立法會態度,影響的不單止是大坑西村的居民,而是所有將來一個一個被既得利益迫害的市民。如果立法會不追查以及質詢不同的社會事件,那麼利益固化藩籬只會變得更嚴重。只要這些利益板塊不移動,香港便不能解決貧富懸殊、住屋問題、老人院舍短缺、醫療不足、不同的民生問題,地產和其他利益霸權只會延續,甚至更加囂張!
香港的利益固化藩籬影響的不單止是民生,還有經濟發展。簡單舉例,利益固化所引致的高樓價和地產家族壟斷不同市場,阻止了外商的投資意欲和本地創業,大大影響商業的穩定性,令香港長期不能解決經濟來源狹窄的問題。香港只有三種主要行業,金融、地產、零售,近20年經濟更長期依賴自由行,令經濟發展畸形地單一,提供的工種普遍是低檔次的,影響的是青年的發展空間,讀不到書的只可以做長時間工作的餐廳侍應、售貨員等,令香港嚴重缺乏向上流階梯。最後經濟問題又再影響民生,所有問題歸根究底就是香港的利益固化引致的。
可是,今天的立法會議員沒有盡職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大都對政府的不作為和錯誤政策不聞不問,更甚者鞏固大財團的利益,大坑西邨重建事件便是一個實證。那麼「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只會繼續成為政府和議員的表忠口號,一個香港永遠達不到的夢想。
選舉改革了的立法會,竟然變成這樣!這種立法會令人擔憂!這是香港想不到的。人們以為撥亂反正之後,市民會有好日子過,怎知道是這樣!

為官避事平生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視察香港時,以「為官避事平生恥」相贈特區政府。過去一年,新一屆政府在特首李家超帶頭下,最喜歡學習主席的金句,作為表忠交功課,但卻沒有在施政中實踐出來。
「為官避事平生恥」出自金末元初詩人元好問的《四哀詩·李欽叔》,詩句原本是這樣寫的「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翻譯了的意思就是:做官避事是平生最大的恥辱,官員為了國家民族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為官避事平生恥」強調從政者應在其位謀其政,「避事」而不積極幹事,任其職不盡其責,當是最大恥辱。當中的精神就是,做官的要有擔當和責任,這正是管治者應有的初心。
曾經見過一個中國官方網站的一篇文章,提到衡量官員好壞的方法,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擔當和責任,寫道:「衡量官德高低的重要標尺,是看一個人有沒有認真做事,是否敢於負責、敢於擔當。」
如果香港官員以及立法局議員,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反映的不但是個人的道德修養,沒有官德,更會成為國家的恥辱。這些宣誓了「愛國」的管治者又是否真的愛國?這些人怎會說好中國故事,只會說壞中國故事,幫倒忙,留來有何用?

呼籲立法會調查大坑西邨重建事件
立法會在大坑西邨重建事件中有嚴重失職,我們呼籲立法會就事件作出專責小組調查,不但找出問題的根源,還要責令有關當局幫助居民,包括調查以下事情:
1)平民屋宇沒有嚴格執行城規會會議要求:啟動大坑西邨重建前必須要做到居民的「妥善安置」 / 「滿意安置」,政府和城規會會如何跟進?
2)政府違反了城規會在2021年的決定,確認房屋局會負責監督和確保啟動大坑西邨的重建,必須先做到「妥善安置」居民的指引。立法會須向官員問責。
3)要求政府介入,妥善安置居民到同區的公屋,否則叫停重建。
4)調查回遷方案的不合理要求,包括要求回遷居民通過資產審查但又不定明標準,背後目的為何?誰人應負責?
5)調查平民屋宇與市建局有否重要事實隱瞞公眾,誰人決定把本屬於基層資源的土地興建首置單位? 整個合作計畫的利益是多少?將如何運用?
由於平民屋宇要求居民於明年3月前必須遷出,時間緊迫,立法會必須盡快作出調查,並在未能找到安置居民的方案時,與政府聯手叫停發展商,暫停計劃。
立法會如何處理事件,是對立法會的一個考驗,考驗著它是一個真正以民為本的立法會,還是與民為敵的立法會!
如撥亂反正後的政府與立法會漠視弱勢社群的需要,將更嚴重地鞏固既得利益集團,不但令香港失去發展的空間和活力,香港的人民會更牢固的活在困局,對未來感到更加絕望,令更多人離開香港,人才流失。這會令國際恥笑原來撥亂反正後的香港變得更不濟,國際上對中國的信任必會減少,令中央蒙羞。那麼特區的管治者便是「為官避事平生恥」的最佳反面教材。
完
相關文章:
根本就喺度歪曲事實.我就係大坑西邨嗰啲居民,而家基本上大部分嘅居民都係贊成回遷方案,你就講到大部分居民都反對,你有冇事實嘅數據呀攞出嚟睇下,又或者你咁得閒嘅話逐家逐戶拍門去問下究竟係咪大部分人都反對,以我所知同啲居民傾過大部分人都係贊成,而家只有少部分人大概一百戶反對.你唔好再騎劫我哋大部份居民唧意願.
Lee,你明顯是地產商派來的打手,來來去去用同一個謊言誤導市民,演員都要專業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