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居民發信,反駁星島傳媒就重建事件報道“失實”
大坑西邨重建事件,最近因著30多名居民到特首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協助妥善安置,不但引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隔天(7月16日)發文回應,拒絕介入以公屋安置居民,並呼籲大坑西邨居民務實地考慮平民屋宇提出的安置方案,差不多同一時間,大坑西邨的擁有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再發動輿論戰。
透視報
2023–07–24
四十載過去,居民仍在呼喊:政府要有擔當!
今天的律政中心,前身是殖民地時期港英政府的布政司及其他高官辦公的政府合署,星期二行政會議亦是在此地開會的。行經律政中心時,中心正門的一顆大樹勾起一幕40年前(1983年)的回憶。當年政府清拆一個臨屋區被,但只有家庭住戶獲安排上樓,十多名受清拆影響的單身居民卻迫逼安置往新界的臨時收容所。這群單身居民明顯受到不公的待遇,他們其後在政府合署正門的大樹下進行露宿,爭取獲得公平和公道的安置。
透視報
2023–07–17
房屋局局長深夜發文,拒絕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社工指:政府欠大坑西居民一個公道!
上週六(15日),大坑西邨居民到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呼籲特首李家超「民有所呼,特首回應」。這是特首李家超上台後,第一個去禮賓府的團體。一直沒有公開回應大坑西邨居民重建要求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7月16日(週日)深夜首次在Facebook發文重申政府的立場,拒絕介入安置居民。
透視報
2023–07–17
【政策】香港的土地發展是為誰而做?
新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快一個月了,苦等多年的香港人以半信半疑的心態,靜待他能否推出政策解決香港的核心問題,當中的重點當然是增加房屋供應,解決香港的蝸居問題。
透視報
2022–07–29
中肯持平|黑白分明
中肯持平|黑白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政策Policies政策
大坑西居民發信,反駁星島傳媒就重建事件報道“失實”
透視報
2023–07–24
四十載過去,居民仍在呼喊:政府要有擔當!
透視報
2023–07–17
房屋局局長深夜發文,拒絕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社工指:政府欠大坑西居民一個公道!
透視報
2023–07–17
【政策】香港的土地發展是為誰而做?
透視報
2022–07–29
【政策】疫情催命,中小企存亡關頭
透視報
2020–11–04
政策Policies政策
【政策】不臣之心,何以助政
透視報
2020–10–01
【政策】與祖堂合作有助釋放新界土地
透視報
2020–07–05
【政策】智能停車場 解決車位不足
透視報
2020–05–11
【獨家】平機會研究立法 杜絕歧視內地人
透視報
2020–05–02
【政策】派完一萬元之後又如何?
透視報
2020–04–16

政策Policies政策
【政策】零排放城市 政府應推動電動巴士作牽頭
透視報
2020–03–24
【政策】澳門派發全民醫療券,香港呢?
透視報
2020–03–09
【政策】支援休閒農場 成新興產業
透視報
2020–02–27
【政策】澳門政府有「突發事件應對委員會」,香港呢?
透視報
2020–02–14
【政策】風,起於青萍之末
透視報
2020–01–24
最新的政策Policies政策
大坑西居民發信,反駁星島傳媒就重建事件報道“失實”
大坑西邨重建事件,最近因著30多名居民到特首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協助妥善安置,不但引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隔天(7月16日)發文回應,拒絕介入以公屋安置居民,並呼籲大坑西邨居民務實地考慮平民屋宇提出的安置方案,差不多同一時間,大坑西邨的擁有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再發動輿論戰。
透視報
2023–07–24
四十載過去,居民仍在呼喊:政府要有擔當!
今天的律政中心,前身是殖民地時期港英政府的布政司及其他高官辦公的政府合署,星期二行政會議亦是在此地開會的。行經律政中心時,中心正門的一顆大樹勾起一幕40年前(1983年)的回憶。當年政府清拆一個臨屋區被,但只有家庭住戶獲安排上樓,十多名受清拆影響的單身居民卻迫逼安置往新界的臨時收容所。這群單身居民明顯受到不公的待遇,他們其後在政府合署正門的大樹下進行露宿,爭取獲得公平和公道的安置。
透視報
2023–07–17
房屋局局長深夜發文,拒絕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社工指:政府欠大坑西居民一個公道!
上週六(15日),大坑西邨居民到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呼籲特首李家超「民有所呼,特首回應」。這是特首李家超上台後,第一個去禮賓府的團體。一直沒有公開回應大坑西邨居民重建要求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7月16日(週日)深夜首次在Facebook發文重申政府的立場,拒絕介入安置居民。
透視報
2023–07–17
【政策】香港的土地發展是為誰而做?
新任特首李家超上任快一個月了,苦等多年的香港人以半信半疑的心態,靜待他能否推出政策解決香港的核心問題,當中的重點當然是增加房屋供應,解決香港的蝸居問題。
透視報
2022–07–29
【政策】疫情催命,中小企存亡關頭
多年來,香港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創業者,他們並非大富大貴,但卻付出創意及努力支撐著香港的經濟,他們的數目佔香港公司九成以上,根據2019年3月工貿署的統計數字,其從業員(包括經營者) 共130萬人。
透視報
2020–11–04
【政策】不臣之心,何以助政
「不臣之心」,出自《三國誌.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意指不守臣子的本分,不忠君的思想,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作為臣子倘不忠心,不服從君皇的旨意,又如何能完成任務,幫助國家執政?
以上這個發生在1900年前的典故,今天竟然在香港政府內重演。
透視報
2020–10–01
【政策】與祖堂合作有助釋放新界土地
新界土地若以業權劃分,可分為政府土地,私人業權,公司持有,及祖堂地。當中由私人或公司持有的土地 (包括各大發展商所持有的土地儲備),絕大部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除非是業權人已失蹤或由離岸公司持有致無法聯絡相關董事或控股股東。
透視報
2020–07–05
【政策】智能停車場 解決車位不足
香港車位嚴重不足,違泊引致阻塞車道,造成塞車及影響行人過路安全的情況有惡化趨勢。這亦是大城市普遍遇到的問題。為應付泊車需求,日本、國內及若干歐洲國家已採用智能停車場,款式主要包括地面層架式,或地底圓桶式,均為多層式設計。雖然跟路邊泊位或傳統停車場佔地相同,但智能停車場利用空間,採用密集分層泊放,令車位倍增。
透視報
2020–05–11
【獨家】平機會研究立法 杜絕歧視內地人
本報獨家訪問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他透露平機會將會研究立法,保護內地人在香港免受歧視。自去年6月,隨著反修例運動爆發,社會政治化,中港矛盾日深,導致歧視內地人的趨勢加劇。在訪問中,朱敏健透露「居民身份」歧視的立法有「迫切性」,平機會將會在未來一年展開研究,然後向政府提出立法規管,希望政府優先處理。
透視報
2020–05–02
【政策】派完一萬元之後又如何?
在過去多月的社會運動以及疫情的影響下,香港正面對各種民生問題, 香港應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解困的錦囊一早已經在政府手中,就是其龐大的外匯儲備。
透視報
2020–04–16
【政策】零排放城市 政府應推動電動巴士作牽頭
大家若有留意股市,都知道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的股價,在過去一年升了數倍(在最近美股跌市前)。為什麼?因為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大增,尤其是中國,這是由於人們希望使用電動車減少廢氣及噪音,同時又可節省汽油開支。另一主要原因是各地政府均推出政策配合,推動電動車的使用,從而保護環境。
透視報
2020–03–24
【政策】澳門派發全民醫療券,香港呢?
政府為挽救民望,在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利民纾困派糖方案,及較早前林鄭搶閘宣布的十大惠民措施,其實尚可增加一項「除笨有精」的「全民醫療券」。
透視報
2020–03–09
【政策】支援休閒農場 成新興產業
為了遠離煩囂,不少香港人希望尋求悠閒的體驗以作調劑,加上市場對有機蔬果及健康農產品的需求,造就了「休閒農場」的發展。在休閒農場,市民自摘蔬果、耕種、參加手作坊和生態教育等活動。
透視報
2020–02–27
【政策】澳門政府有「突發事件應對委員會」,香港呢?
「武漢肺炎」事件,令香港政府的無能管治「表露無遺」!不但防疫措施遠落後於疫情發展,口罩及防疫物資的供應幾近絕跡,再加上網上的假消息引致搶購潮,令普羅市民陷入惶恐無助狀態。
透視報
2020–02–14
最多人看的政策Policies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