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政策】風,起於青萍之末

政策Policies政策Policies政策Policies政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1–18 18:51

反修例運動至今,經過多番大型小型的社會運動,政府苦苦支撐,發動者黔驢技窮。如今,勇武也退場了,恰如「風起青萍之末,止於草莽之間」!這句話意思是:風最初只是在青萍草頭上輕輕飛旋,然後成為勁猛彪悍的大風,最後在草叢林莽之地消散,這個過程和「反修例運動」大約相似。

既然運動大局已定,香港是時候跳出政治化的誤區,回歸理性,聚焦香港民生問題,把問題從源頭上根除,既然「風起青萍之末」,那麼就先「止風於青萍之末」,在小問題未引發大問題之前,先把小問題解決好。

二十年前,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及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寫了一本非常震撼的書,叫「亞洲人會思考嗎?」(Can Asians Think?),引發“亞洲價值”的討論 。在書中,他挑戰西方人一直對亞洲的居高臨下的態度及危機, 大膽地提出西方國家的治國理念正在衰退,亞洲經濟將會超越西方。 

作為外交官,Kushiro除了懂得經濟外,更深諳西方殖民者的真面目,了解「後殖民國家」的問題。他總結了發展中國家(主要是後殖民國家)的管治之十大經驗,這裡不一一列出來,但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對「前殖民制度」抱有任何寄望和幻想;西方國家能做到的,我們靠自己也能做到;集中精神,全心全意發展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當時,他的言論引發很多爭議,但如今看來,他的預言並沒有錯。以中國為例,它就是依照這種理論發展資本主義,並建設出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由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的香港,應以Kushiro的話為鑒,並學習中國成功的路向,不要寄望西方國家,不要空談政治,好好幹實事吧,不會錯的!

怎麼能幹實事呢?就是要先解決香港的危機,認定問題,及找出解決辦法。香港最大的經濟民生困局就是人所周知的「房屋問題」和「青少年問題」。經濟民生的矛盾是一個永恆的問題,但放眼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幸免。在香港這個特殊的地方,地少人多,經濟高度發展,引致高樓價,矛盾更加突顯;土地供應不足,房價高,令市民蝸居斗室,新產業難以發展,青少年缺乏發展機會。

因此,土地供應是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之一。 

徵用新界土地  解決住屋及就業

簡單地說,解決香港問題,就是解決新界問題;解決了新界的問題,就能一併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和新產業如何落地等問題。新界地域佔香港總面積約90%,當中有超過一半港人居住;而香港島和九龍加起來才佔香港總面積約10%的土地,卻住了43%香港人。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若在新界未規劃的土地中,拿10%出來,基本就可以解決香港居住的問題了。有人會問「這怎麼可能?」那讓我來做一個很簡單的計算吧!香港現時有7百多萬人口,其居住面積只佔香港總面積的8%,即77平方公里。如果在新界規劃或多徵一成的土地, 將會多出約75平方公里,差不多將全港的人的居住面積加大一倍!所以說拿出10%就完全足夠了,這個數字不但能應付30年內香港的人口居住需求,同時可以幫助香港發展不同產業。

新界人第一時間會反對,說:「用我們的土地幫助整個香港,對我們不公平!」但是這個做法是雙贏的,為何?

由於新界較接近深圳、珠海及澳門,香港需要在新界配備大量土地作產業用途,來配合「粵港澳大灣區」一起規劃。新界人各種需求殷切,如果有好的規劃,新的產業便能成熟地發展起來,增加區內商業活動及就業機會,新界人各得其所,應不可能會加深怨氣。我對這個發展方向絕對有信心,相信不會有錯。如果阻止這個發展方向,那麼政府是不容易把香港問題解決的。

泛民必全力阻止 政府要拿出勇氣

當然,新界有很多土地,當中各方面利益交錯複雜,農地、丁地、郊野公園、甚至填海,都有各自的既得利益團體反對政府徵用土地。政府要拿出10%可用的土地,說時容易,要做到卻很難。但是如果確定方向是對的,再難也要做!筆者雖沒有必然拿到的方法,但找不到會失敗的原因。

政治上,無論泛民議員、既得利益集團,都會全力阻止政府徵地或填海造地,泛民陣營不斷阻止「明日大嶼」填海計劃,令其擱淺,便是一個例子。政府官員都是技術官僚,缺乏足夠能力的政務官,不勝任跟這班「政治打手」和既得利益集團打交道,必然事倍功半!所以政府官員真的要拿出勇氣,運用嶄新思維、開明政策、和協調得當,使各方利益得到保障,才能成功徵地。其中,農地是突破口,相對較容易作為切入點,先拿部份農地下來;另外是填海造地,這方法能夠把徵用土地所需的時間縮短,絕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青年問題 源於抗拒競爭

說說青年問題,很多人會聚焦年青人的就業難,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在我看來,這不是問題,而是一個藉口!

香港青年沒有足夠的競爭力,才是問題所在。但這是什麼引致的呢?坦白說,香港的大學升學率平均只有30% 左右,即只有三成青年可以入讀受政府資助的八所大學;香港缺乏高等教育機會,把整體的青年競爭力拉低。但這只是其中一個表因而已,香港年青人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就是本土青年、大學生「抗拒公平競爭」,排斥外來人士,尤其內地人,盲目追求個人權利,這才是令他們缺乏競爭力的長遠因素。現時各大企業騁用本港大學生意欲有下降跡象,反映香港青年的競爭力不斷在下降。

話雖如此,政府是有責任做好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幫助年青人。其中,增加受資助大學學位是政府必須實行的措施,從而拉高青年的競爭力。同時,政府應配合全球發展趨勢,為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及空間,創新科技便是其中一個重要路向。政府應制定創新科技產業的便利政策、增撥資源給各大學進行科創研究、增加科創支援基金、增設科創基地、以及大力扶持及鼓勵青年從事科技創新行業。 

帶香港青年入大灣區

同時,政府應配合中國發展,針對性地開設「青年培訓諮詢中心」,為他們介紹「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等國家政策,及其發展機遇。政府亦要在現有架構上,開設專責大灣區發展的部門,提供可信的入灣區發展的渠道,讓沒有內地聯繫,不敢貿然走入大灣區的香港青年有所依靠,放心進入區內發展,累積經驗,從而增加其競爭力。

曾經有人擔心,在大灣區的興起下,廣東省其他城市會取代香港。但是香港擁有優勝的先天條件,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業的深厚根基、專業行業公信力享譽國際、政府的不干預政策、連續多年排名「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等,其地位是很難被取代的。香港現時行業單一,但在「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政策下,香港能帶動創新行業興起,近水樓台先得月,青年們向上流動的能力會因應增加,發展機會也更多。

相反,若香港青年抗拒與中國同行,等於放棄大好良機,讓路給其他地方的青年人。這樣的話,香港年輕人真的前路茫茫!青年人,若你能夠在理性的競爭下,彰顯本色,和對手進行比拼,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不陷入政治鬥爭 才能自救

與此同時,香港人應警醒,不要陷入政治鬥爭中,才能自救。在連綿不絕的政治運動之後,當會考0分的陳梓維都能當選區議員,香港人,已經不是被人用慢火「溫水煮的青蛙」了!這隻青蛙已經被「港式民主」直接扔進大火燃燒的沸水中。

香港,本身就是個理性的、非常有活力的高端經濟城市,我們都應該齊心協力,努力建設和守護,不應該讓她陷入「親者痛,仇者快」的政治紛爭中。如果「黃營藍營」還繼續在互相對罵,大家或許會不出門吃飯、不看醫生、不拜年……欲語還休,卻道天涼那個秋。

請讓香港回到過去的理性和繁華吧!

狄曬看

筆名取之於粵語滴晒汗,一般形容一些比較反常、激烈、可笑、可悲的個人或社會行為, 針對性發表的個人看法,引發人們對社會事件有更深入的思考。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