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政策】澳門派發全民醫療券,香港呢?

政策Policies政策Policies政策Policies政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2–10 21:20

政府為挽救民望,在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利民纾困派糖方案,及較早前林鄭搶閘宣布的十大惠民措施,其實尚可增加一項「除笨有精」的「全民醫療券」。

這項措施不但惠及市民,還會為政府省下很多醫療費。

其實澳門政府已於2018年推出了「全民醫療券」,對於香港政府來說,推行「全民醫療券」所需成本,比補貼公營醫療低很多,還有助減少濫用急症室服務。


什麼是「全民醫療券」?

其實「全民醫療券」是什麼東西?簡單來說,它是給所有永久性居民,不分年齡性別,的一種醫療補貼制度。

香港其實是有「醫療卷」制度的,但並非全民的,而且發展過程像「擠牙膏」一樣。香港早於2008年已推出醫療券,但只限給70歲以上長者使用,而且只是一個試驗計劃。歷經四年的悠長試驗,終於在2012年轉為恒常性的長者支援計劃。實施五年後,至2017年,政府才把合資格長者的年齡降至65歲,每人每年2000港幣。

澳門遲香港十年,至2018年才推出醫療券計劃,與香港不同的是,所有永久居民,不分年齡,人人有份,每人每年600澳門幣。

這些「福利券」的出現其實是社會福利的一項突破性創舉,而且非常聰明。它的始創人是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他發明了「學券制」(Voucher Scheme),讓低收入家庭憑「學券」,為子女選擇質素較佳的私立學校。除了令不同階層的學童有平等教育機會之外,學券制能夠促進市場競爭,使私立學校降低價格,改善教學質素。同時「學券制」亦對公營學校在招募學生方面造成競爭,驅使他們改善教學,以維持收生。隨後,學券制亦發展成為不同的福利政策,包括醫療券。


香港早於2008年已推出醫療券,但只限給70歲以上長者使用,至2017年,政府才把合資格長者的年齡降至65歲,每人每年2000港幣。相片:Bastille Post

公立系統爆滿   須分流到私人市場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全民醫療券」的其中一項重要功能,就是透過市場競爭,改善公私營醫療系統各自的成本效益,同時分流公營醫療服務的負荷,到私營醫療機構。

現時公立醫院已經負荷過重,嚴重影響醫療質素。急症室的情況最為嚴重,其中一個原因是被非急症病人濫用。由於急症室收費便宜,提供24小時服務,並即時提供包括X光在內的各種檢驗,加上夜間缺乏普通科門診,非急症病人寧願等候數個小時,擠往急症室求診,也不去看私家醫生。但這樣卻嚴重增加急症室的負荷,阻礙了分秒必爭的急症服務,最終影響救治緊急病人,危及生命。

急症室只是冰山一角,本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其實大多是「逼爆」的。以公營的「普通科門診」為例,輪候人龍經常水泄不通,電話預約又經常出現名額爆滿。至於公營「專科門診」,不同專科的排期則由數個月至兩年。 

由於公立醫療系統已經超出負荷,政府必須將病人分流到私人市場,才能解決問題。


由於急症室收費便宜,並即時提供包括X光在內的各種檢驗,加上夜間缺乏普通科門診,非急症病人寧願等候數個小時,擠往急症室求診,阻礙了分秒必爭的急症服務。相片:Sam Tsang SCMP

分流到私營服務  政府開支更低

這樣做,成本效益更大。為何?使用公營「普通科門診」,應診者需繳付50元診金,政府亦需為每名病人再補貼約400元;而普通科私家醫生的收費中位數是300元。這代表公營門診的成本,較私家醫生高出1/2。

急症室的病人每次需繳付180港元,但政府其實再為每名應診者補貼逾1000元。

公營「專科門診」,的首次診金為135元,其後每次診金為80元,但政府需為每名專科門診病人再補貼1000元以上。相反,私家專科醫生的收費中位數只為800元,成本上比政府的「專科門診」低很多。

以上的收費比較反映出,政府若發「全民醫療券」給市民看私家醫生,不論在普通科和專科門診,所需成本比支付公營醫療機構低很多。


政府若發「全民醫療券」給市民看私家醫生,不論在普通科和專科門診,所需成本比支付公營醫療機構低很多。相片:香港政府

盡快仿效澳門  推出全民醫療券

若政府能把公營普通科及專科門診服務,向私營分流,除了可促進公私營合作,向公眾提供醫療服務,也可大幅節省公營醫療開支。更重要的是,這個措施可以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從而幫助病者。 

實行此政策的時候,政府可考慮推出分級制,即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可獲更多醫療券金額;同時鼓勵市民以醫療券作健康檢查,預防勝於治療,長遠減低醫療開支。

香港政府不要再瞻前顧後,應盡快仿效澳門,向所有市民發放醫療券,從而減低公立醫療系統的負荷,改善香港的醫療服務。這個政策對市民和政府來說,都是雙贏的。 


周永勤

自27歲起一直連任元朗區議員,至本屆剛卸任,服務該區25年,親身參與及見證天水圍的開荒及轉變。曾經是自由黨議員,現在無黨派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