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透析】大坑西邨重建事件,有人要奪取話語權! 

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4–06–25 11:21

圍繞大坑西邨重建事件近日出現一個奇怪現象,有背景不明的建制派網媒無獨有偶一起插手事件。 

自上週起,建制派網媒《HKG報》與《幫港出聲》開始聯手插手這件事。

6月12日,《幫港出聲》以署名「說書人 」發文,評擊重建的爭議是要搞「社會對立」、「拖延重建」,影響社會發展,更批評居民「插隊公屋」。

6月14,《HKG報》幫手在Facebook轉發文章。 四天前,《HKG報》與《幫港出聲》發表聯合製作的YouTube視頻,訪問早前不贊同政府用公屋安置居民的立法局議員梁文廣,一唱一和,指有人把重建政治化,煽動不安!這兩個媒體背景不明,背後金主一直是一個謎。


《HKG報》與《幫港出聲》發表聯合製作的YouTube視頻,訪問早前不贊同政府用公屋安置居民的立法局議員梁文廣一唱一和,指有人把重建政治化,煽動不安!

6月12日,《幫港出聲》媒以署名「說書人 」發文,評擊重建的爭議是要搞社會對立,拖延重建,影響社會發展,更批評居民插隊公屋。圖片:《幫港出聲》文章截圖


《HKG報》與《幫港出聲》聯手插手事件

就在這個時候,前香港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出現了。 

他在6月13日於網媒《橙新聞》發出一篇不符事實的文章,題為《大坑西邨重建方案咁「荀」,仲想要公屋?》,表示在大坑西邨的重建事件中,居民不滿意重建的方案要求被安置到公屋,是「攬炒派」鼓動的,寫道:「平民屋宇公司經多年延宕,今年6月向大坑西邨居民發出上述遷出優惠。但在一些攬炒派政客鼓動下,仍然有居民不滿意,要求「現有單位換一間公屋」才答允遷出。大家說,這合理嗎?」

上週三(14日),有另一個背景不明的網媒《圍爐》(經常見到馮煒光出現在他們的影片中,也有不少前特首梁振英的訪問)發表題為《倡「一屋換公屋」有失公允 重置方案不應「瘠人肥己」》YouTube視頻,指「一屋換公屋」本質上是一種「打尖」行為,呼籲政府堅持不採納「一屋換公屋」。《圍爐》也轉載了馮煒光在《橙新聞》的文章,特別把他說「攬炒派政客鼓動」的一段作為標題,似乎誓要將事件與攬炒派扯上關係。《圍爐》與馮煒光關係明顯密切,而馮煒光又與誰關係密切?想下去就會明白一些關連。

《圍爐》轉載了馮煒光在《橙新聞》的文章,特別把他說「攬炒派政客鼓動」的一段作為標題,似乎誓要將事件與攬炒派扯上關係。圖片:網上

以上人士和媒體所說的當然與事實相差很遠,簡單來說是對居民極不公道,且有誤導性,有抹黑居民及幫助他們的居民組織之嫌。有關大坑西邨重建事件的背景,請看我們最近的社論《大坑西邨重建,折射的利益固化藩籬》(我們極推介這篇非常尖銳的文章)或以下編者按。現在讓我們先簡單回應這些評擊,揭穿謬誤: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1)幫助居民的只有民協一個團體,大家知道民協是多麼溫和的,那來攬炒派?我們查證過了,反對派一直沒有參與大坑西邨重建事件,是否有人捏造事實?馮煒光卻沒有在文章裡,拿出證據證明有攬炒派利用重建事件搞事,令人質疑他是否為事件「扣帽子」,令公眾質疑居民要求安置的合理性!

2)為何大坑西邨居民不用排隊輪候公屋,讓我們簡單列出兩個原因:

  • 因為他們是前徙置區居民,還有其他貧窮人士,60年代政府把他們安置在這條廉租屋邨?,他們跟其他公屋居民沒有分別。其中有300多戶是政府拆卸另一些公共屋邨時,將他們安置在大坑西邨的。根據政府的政策,公屋被拆卸時,居民是會先被安置在公屋的,而且入住頭10年(最近改為兩年)是免資產審查的。為何大坑西邨的居民不可被安置在公屋?
  • 60年代,政府以低地價批出土地給「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這條邨安置現時的居民,成為管理人。而這間公司在今年六月突然要求居民在明年三月前搬走,住戶怎樣可以有足夠時間輪候公屋呢?

由於平民屋宇在兩次與居民開會中,清楚說明新屋邨在5年建築期完成後,會對居民作資產審查,合格的才可以搬回來,但一直沒有說標準是什麼,意味著居住於大坑西邨半世紀以上的年老居民或會失去居所。

自6月12日開始,這些建制派網媒,頻密且有系統地,評擊居民反對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這些報道是巧合,還是一起安排的?真的有巧合這回事? 

上週三(14日),有背景不明的網媒《圍爐》(經常見到馮煒光出現他們的影片中,也有不少前特首梁振英的訪問)發表題為《倡「一屋換公屋」有失公允 重置方案不應「瘠人肥己」》YouTube視頻,指「一屋換公屋」本質上是一種「打尖」行為,呼籲政府堅持不採納「一屋換公屋」。圖片:YouTube截圖


有人圖奪去事件話語權

外界分析,以上建制派媒體和人士的目的,是想在大坑西邨重建事件中,奪去事件的話語權,形成一個「主要論述」:居民反對是因為有「攬炒派」鼓動的,目的是要把事件政治化,煽動社會不安;居民是打尖插隊公屋。如果他們的論述成功,市民、輿論便不會同情這些居民,那麼已經處於弱勢的長者,便沒有人支持他們反對平民屋宇的方案,「逼遷」必定成為事實。

這「主要論述」也經過一些「打手」在網上散播。 

一直協助居民的民協社區主任郭偉誠說,每次有新聞講述大坑西邨重建事件,也會有打手出來捏造一些事實。透視報昨天(20日)也收到一個與事實不符的留言,一名網民在我們有關大坑西邨的帖文下留言,寫到「我係居民2013年個時我曾經申請公屋,不過要搬去新界區所以我取消左,而大坑西邨有好多居民都申請到公屋搬走,並唔係佢哋所講唔比申請, 再者大部份居民都同意回遷方案,而家只係得少部份人反對,而我哋居民全部都知居住權唔係屬於政府而係私人屋邨。」

透視報昨天(20日)也收到一個與事實不符的留言。


對於這個留言的內容,我們已經查證為不實的。居民的自助組織批評的,是大坑西邨的居民一直面對不公平的對待,就是政府多年來不准許他們申請公屋和居屋,只是經過民協的議員幫助他們,最後政府才應承打破這個限制。昨晚我們接觸多年來幫助居民的民協前主席馮檢基,他說:「政府批淮大坑西邨居民申請公屋是我們用了近十年爭取回來的,到近十年(約2013年左右)才批淮!」

因此這個網民的留言令人懷疑是否有人要扭曲居民關注組的言論,令人質疑他們的可信性。 

至於此人說「大部分居民都同意」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的回遷方案, 這個數據從什麼地方得出令人質疑。郭偉誠說,工作期間從未聽過有居民支持這方案。

「自6月2號,平民屋宇發放回遷方案詳情後,我和居民關注組成員幾乎天天都在邨內開街站及接觸居民,過程中得到居民對回遷方案的回應,都是充滿質疑及擔憂,甚至有不少居民表明反對。如果有人敢說大多居民同意此方案,我對此說法充滿保留及不明其用意如在。」他說。郭偉誠補充說,居民關注組在2022年的一個調查中,共收到480住戶拒絕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的聲明書,「在1200多戶中,反對的數字絕非少數。」 他說。

大坑西邨事件,本來只反映平民屋宇的回遷方案罔顧居民的權益的失誤,以及政府漠視民生,無意解決利益固化藩籬問題,有違中央對香港管治的方針。但現在這些輿論的跡象顯示,事情並非那麼簡單,是否有人有意逼走居民,然後再在五年後作出一些條件令他們不能夠回來居住? 

現在有這些人和媒體:前香港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立法局議員梁文廣、《HKG報》、《幫港出聲》、及《圍爐》等插手,疑似有組織地介入事件,和不同的網絡打手作抹黑,原因耐人尋味。

究竟有沒有人在背後安排,大坑西邨的重建與地產既得利益集團又有沒有關係?

讓我們繼續追尋真相,與民同行。

透視報編輯部 


編者按:

事件背景:

1952年,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燒毀大量位於大坑西邨現址的寮屋,政府在原址興建光民村平房區(即徙置區)安置災民。其後光民村清拆,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Settlers Housing Corporation Ltd. 下稱平民屋宇)興建大坑西邨,用以安置當時受徙置區清拆影響的租戶,地契寫明須最少提供1600個單位,廉價出租給低收入人士。大坑西邨除了是用於安置當時徙置區的居民,還安置其他被政府清拆的公屋居民,以及其他貧苦大眾。

由於大坑西邨並非由房委會興建,不屬於政府的公共屋邨,故一直被政府當作「私人屋邨」。 多年後,屋邨日久失修,平民屋宇早在2010年代提出重建大坑西邨的計劃,但一直未有實行。直至2021年市區重建局參與計劃,與平民屋宇合作「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提出的重建方案在同年12月獲得城規會通過。平民屋宇隨後向受影響居民提出「先遷出後回遷」的遷置安排,但一直沒有清楚表明如何安置居民。

事情在六月有急劇性發展。平民公司突然於6月2日向居民公布遷置方案,規定所有居民要在2024年3月前遷出大坑西邨,並單方面強逼住戶必須於8月2日前接受方案,否則會被視為自動放棄安置,被當作「黑戶」,在12月之前要交回單位。

大坑西邨居民大多是基層市民,當中大部份是老人,他們將頓失居所。根據平民屋宇的遷置方案,機構不但沒有提供居所安置居民,只給予一筆過租金津貼給居民(1人家庭54萬,相等於每月津貼$9000)在5年重建期間在外租屋,但居民組織指由於很多業主都不願意租屋給老人家,令他們難以找到居所。值得關注的是,大坑西邨的居民很多也是依靠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生活,平民屋宇提供的租金津貼,會令他們擁有資產,失去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那麼有津貼就等於沒津貼。而最令人憂慮的地方是,機構在五年新屋邨建成後,也沒有確實居民可以在新屋邨於2029年落成後可以回遷,只稱居民到時要通過資產審查,才可入住,亦沒有定出準則,居民遷出後或無法再搬回重建後單位,意味著他們可能永久失去居所。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