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社論】容海恩與家翁撇清關係,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7–15 13:07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去年在報章發聲明,宣布與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家翁袁弓夷脫離關係。近日又因着袁被香港國安處通緝,因其涉嫌干犯《國安法》,再發言論撇清雙方關係,指之前脫離爺媳關係的聲明是為了「保護家人」。容的做法被批絕情,令社會嘩然。

究竟她的撇清關係舉動是對還是錯,背後的因素又是什麼?本文將作出討論。

事源袁弓夷、梁頌恆、何良懋等人在加拿大宣布籌組「香港議會」,保安局在2022年8月3日發聲明,指相關行為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並會將他們緝捕歸案。兩天後,袁弓夷媳婦兼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在報章刊登聲明,以「國之大義」之名,宣布與袁弓夷脫離爺媳關係。

2022年8月5日後,袁弓夷媳婦兼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在報章刊登聲明,以「國之大義」之名,宣布與袁弓夷脫離爺媳關係。圖片:網上


事件相隔近一年,警方國安處在今年7月3日,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為由,宣布通緝8名流亡海外的香港民運人士,包括3名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許智峯及羅冠聰,及任建峰、袁弓夷、郭鳳儀、蒙兆達及劉祖廸,並每人懸紅100萬元港幣。容海恩同日在Facebook 回應事件,指自己支持國安處通緝袁弓夷,強調其行為「與我無關」。她之後在立法會回應傳媒指自己登報後無再聯絡袁弓夷,主要是丈夫袁彌昌接觸。

容海恩再在7月4日的一個電台節目中講述事件。被主持人問到如何向兩孩解釋她與袁弓夷的關係時,容指袁弓夷「係爸爸個爸爸」,自己是「袁彌昌個太太」。她強調早前與家翁撇清關係的聲明是為了「保護家人」,不擔心給予市民感覺她「好絕」。她更透露曾問丈夫袁彌昌打算之後怎樣與其父親見面:「第時點樣見面啊,有無機會再見啊,係邊見啊」,更多番提醒丈夫涉及的法律風險。容更呼籲袁弓夷「盡快返黎自首」,她認為通緝和發出拘捕令「對香港整體利益有好處」。

研究香港政治的袁彌昌是新民黨前政策總裁。他與容海恩同屬一黨,在40歲黃金之年,與容海恩一拍即合,於2018年結婚,容海恩之後極速「一年抱兩」,生下兩位女兒。一家4口,本樂也融融,但香港政局的動盪令這個家庭有所改變。袁彌昌的父親,現年74歲的袁弓夷,在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前遠赴美國,但仍經常在網上發表敏感言論,最後因涉嫌違反《國安法》被警方國安處通緝。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討論袁弓夷涉嫌干犯的罪行,反而我們的關注是容海恩處理事件的手法。

容海恩的撇清關係的做法,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親人關係極其相似,這就是香港社會應該關注的焦點,而不是把事件當作八卦新聞來看。


在1966-1976年於中國爆發文革期間,四人幫以階級鬥爭為名,作了風聲鶴唳的批鬥行動,「批這個打倒那個」的政治運動橫掃中國大陸。當時,人民只要被扣帽子成為黑五類 (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等),便會被視為「革命的敵人」,他們和子女會遭到群衆迫害、抄家。每當親人被批鬥,為了自保,很多人也會公開與其劃清關係,甚至指控對方是「反動分子」,告發對方。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這段慘痛歷史仍然深刻,而國家已經多次堅定地全面否定文革,確認它「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但竟然這文革遺風仍然停留在中國人的社會中。

本報重申,我們並非說事件的主角、通緝犯袁弓夷沒有犯法,我們只想指出,一人做事一人當。香港是法治社會,並非文革社會,親人或朋友如證實犯法只會自己受到法律制裁,壓根兒不會影響其他人。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在同一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沒有「牽連罪」,不會因為單單是親屬探望就犯罪。其實不需要湯家驊說,這是基本法律知識,一人犯法就是一人犯法。

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人犯法,其親友絕不會受連累,因此不需要公開脫離關係。《國安法》一直沒有說罪犯會牽連其他人,為何容海恩要作出這種動作,撇清關係,把孩子的爺爺當作陌路人,漠不關心?有人相信容海恩的做法是自保,為了個人的前途和利益,認為這是源於恐懼。

《國安法》一直沒有說罪犯會牽連其他人,為何容海恩要與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袁弓夷脫離爺媳關係,把孩子的爺爺當作陌路人,漠不關心?圖為2018年容海恩(右一)與袁彌昌(右二)結婚時,向袁弓夷(左二)敬茶。圖片:葉劉淑儀facebook

如果容海恩的做法是為了自保,保護自己的政治前途,令自己不會失掉議員的工作,以及這種地位帶給她的任何利益,這只是個人的道德決定,我們無意在此對她的行為作道德判官。反而我們應該思考事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問題,為何社會會出現這種行為,我們只能怪責容海恩嗎?

過去幾年,《國安法》的執法被指缺乏清晰,這個因素或許與容海恩的處事手法有關。根據她以上的言論,多番提醒丈夫涉及的法律風險,這位立法會議員明顯不太了解當局會怎樣執法,會否令自己受到牽連。另外就是自從2019年的暴亂後,社會有一個立場先行的風氣,任何人與被指反中亂港人士有一點關係,便會被建制派人士公審,以及被人懷疑。同時,不論是中央、特區政府、親中媒體、和建制派團體,也不斷公開強調“止暴制亂”、逮捕“反中亂港”人士是“頭等大事”,一刻不能鬆懈等。雖然社會需要守法的意識,但過度的宣傳會形成白色恐怖,而在此社會風氣下,容海恩怎敢與家公保持關係?這又像不像中國文革時期的人際關係?

更重要的是,建制派也有一個共識,認為在中國官方的眼中,只要被懷疑立場不堅定或立場變質,官方便會把你標籤,之後你說什麼也沒有用,水洗都不清!容海恩這個新紮建制派明星,因着其律師的地位,可說前途無可限量,她能夠容忍自己被誤解,而失去前途嗎?

容海恩是否在這種嚴厲的社會風氣下生出了恐懼,而作出與老爺撇除關係的決定?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表面上,這是個人倫理道德的判斷,但亦反映了一個社會風氣的病徵。

無論出發點是什麼,容海恩的言論,不單止影響其家人關係以及子女的價值觀,而由於她的立法會議員身份,事件還會帶來負面的社會影響。她的做法會有機會蔓延開去,令其他人士及市民仿效,將類似文革的風氣帶來香港,破壞社會和諧和倫理道德,引致人民素質的倒退。自從2019年暴力示威爆發之後,社會道德已經跌到谷底,若果相關行為有蔓延的跡象,社會道德只會每況愈下。

如果容海恩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或許不會寫這篇文章,但由於她是公眾人物,是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選出的90位立法會管治者之一,行為會有領導作用,令社會仿效。雖然此對待親人的文革手法仍然是萌芽狀態,但香港必須在這個發芽階段把問題連根拔起,才能遏止問題發大。

如果有人認為容海恩為了香港的國家安全作出了個人犧牲,是忠心耿耿的表現,這是大錯特錯。她這樣做其實對香港對國家完全沒有好處,反而讓人誤會《國安法》後的香港,走回文革時期,連親人也不可以相認,人們犯法,親人也會受牽連,也要幫手公審親人。外界便對香港以及中央失去信心,認為香港現在是一個極權社會,失去法治。這絕非政府以及中央的本意,因此當局應該為了香港的聲譽,拒絕這種行為。

在2019年的暴亂後,不論是中央、特區政府、親中媒體、和建制派團體,也不斷強調“止暴制亂”、逮捕“反中亂港”人士是“頭等大事”,一刻不能鬆懈。雖然社會需要守法的意識,但過度的宣傳會形成白色恐怖。圖片:網上


誰人應該為這種風氣負責?就是以上提及的種種方面,還有那些動不動就說對方立場變質、變味的人。這些人看社會都是用鬥爭的眼光,將港人分為黑白,非黑即白。這並非政治的純潔,而是一種畸形的政治潔癖。這種人裏面包括一些認為自己很懂得保護國家,是社會精英,共產黨尖子。無可否認這些人是愛國的,對國家忠心耿耿,也是極其聰明的,思考充滿邏輯,只是他們的一些邏輯有盲點,當局者迷,所相信的一些信念並不能令中國進步,反而令國家原地打轉,甚至思想落後,而不自知。公道的說,他們或許並非不自知,而是出於無奈,失去抉擇的自由。

沒有人是完美的,在殖民地長大的香港人不少也是當局者迷,思考負面和極端,需要被敲醒。任務上要令這些香港人清醒的人也有自己的盲點,需要別人提醒。這再次證明,看社會、看人不能非黑即白。若能夠如此行,香港便不會出現文革現象,容海恩便不需要與家翁袁弓夷脫離關係,人與人之間會走得更近,關係會更溫暖。

為了人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香港必須抵擋「反人性」的文革風氣,防止其荼毒市民。如果人為了自保,為了自己的仕途、個人得失,因着一個人犯了法或擁有不同的政治價值觀,而撇清關係,包括親人以及朋友的關係,社會上的愛會消失,人性會逐漸泯滅。如果人們不把愛放在生命的首位,這個社會只會淪落。

我們呼籲香港的領導者把愛放在首位,才能成為社會的榜樣。地位、前途、金錢、成就等,會隨着人生的終結,灰飛煙滅,只有對人的愛會被人銘記於心,被對方懷念,隨着一代傳一代,被歌頌下去。

有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我們才沒有白活。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