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 Archives - 第 2 頁,總計 3 頁 - 透視報 True Report 編輯推介 Archives - 第 2 頁,總計 3 頁 - 透視報 True Report
Skip to content
【社論】廉政公署必須身正,影子才不會斜
在任何地方,委任一名官員成為某部門的主管,需要考慮這位官員的經驗,這是為了有效施政的原因。胡英明在未就任廉政專員前只任職於懲教署。在1988年加入政府後,他短暫於人民入境事務處任助理入境事務主任,半年後便轉到懲教署出任懲教主任,之後他的經驗一直停留在懲教署。2018年11月,他出任懲教署署長,並於2022年3月退休。因此,今屆特首委任胡英明,一位從沒有從事法律或調查工作經驗的官員,作為廉政專員的決定,頗為離奇。
透視報
2023–08–15
【調查報道】大坑西邨民反擊1:平民稱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居民揭「玩弄數字,誤導公眾」,為政府不安置開脫
本週三(8月2日)是大坑西邨租戶交回接受回遷安排回條的限期屆滿日,負責興建及管理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平民屋宇在8月3日公布,稱約九成半租戶「已遞交回條並接受重建方案」,指重建計劃獲租戶支持,將按計劃進行。不少媒體以「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為題作出報道,令公眾以為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已經得到妥善安排,重建事件可以結束。
透視報
2023–08–05
房屋局局長深夜發文,拒絕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社工指:政府欠大坑西居民一個公道!
上週六(15日),大坑西邨居民到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呼籲特首李家超「民有所呼,特首回應」。這是特首李家超上台後,第一個去禮賓府的團體。一直沒有公開回應大坑西邨居民重建要求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7月16日(週日)深夜首次在Facebook發文重申政府的立場,拒絕介入安置居民。
透視報
2023–07–17
【大坑西邨口述故事1】媽媽自始臥床不起
我姓劉,在大坑西住了50多年,現在同我媽同住。
透視報
2023–06–27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編輯推介
編輯推介
編輯推介
編輯推介

最新的編輯推介

【社論】廉政公署必須身正,影子才不會斜
在任何地方,委任一名官員成為某部門的主管,需要考慮這位官員的經驗,這是為了有效施政的原因。胡英明在未就任廉政專員前只任職於懲教署。在1988年加入政府後,他短暫於人民入境事務處任助理入境事務主任,半年後便轉到懲教署出任懲教主任,之後他的經驗一直停留在懲教署。2018年11月,他出任懲教署署長,並於2022年3月退休。因此,今屆特首委任胡英明,一位從沒有從事法律或調查工作經驗的官員,作為廉政專員的決定,頗為離奇。
透視報
2023–08–15
【調查報道】大坑西邨民反擊1:平民稱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居民揭「玩弄數字,誤導公眾」,為政府不安置開脫
本週三(8月2日)是大坑西邨租戶交回接受回遷安排回條的限期屆滿日,負責興建及管理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平民屋宇在8月3日公布,稱約九成半租戶「已遞交回條並接受重建方案」,指重建計劃獲租戶支持,將按計劃進行。不少媒體以「95%租戶接受重建方案」為題作出報道,令公眾以為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已經得到妥善安排,重建事件可以結束。
透視報
2023–08–05
房屋局局長深夜發文,拒絕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社工指:政府欠大坑西居民一個公道!
上週六(15日),大坑西邨居民到禮賓府請願,要求政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呼籲特首李家超「民有所呼,特首回應」。這是特首李家超上台後,第一個去禮賓府的團體。一直沒有公開回應大坑西邨居民重建要求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7月16日(週日)深夜首次在Facebook發文重申政府的立場,拒絕介入安置居民。
透視報
2023–07–17
【大坑西邨口述故事1】媽媽自始臥床不起
我姓劉,在大坑西住了50多年,現在同我媽同住。
透視報
2023–06–27
【社論】立法會沒有盡責破除利益固化和排解民生憂難,大坑西邨便是一個例子
2022年7月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七一講話中,清楚表達希望新一屆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和「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發表講話後,中央領導人乘高鐵離開,心裏可能以為自己的說話,必會對香港的管治者作出警惕,怎知自己一錘定音的話,被官員和議員當口號掛在口邊,暗地裏拋諸腦後。 
透視報
2023–06–23
【社論】大坑西邨重建,折射的利益固化藩籬
最近深水埗大坑西邨的重建問題,在很多人看來又是發展與居民之間的拉鋸,1200多戶受影響的居民要求被妥善安置,但得不到回應。政府、立法會、甚至整個社會,並沒有對受影響的居民作出關注。
透視報
2023–06–19
【社論】終院對蔡玉玲的無罪判決,是否公道? 
終審法院今天(5日)作出了一個判決,就香港電台《鏗鏘集》蔡玉玲的查冊案,一致裁定她上訴得直,撤銷她的定罪。很多人以為判決是香港爭取新聞自由的一個小勝利,但事實是否如此 ?這件事真的與新聞自由有關嗎?法庭的裁決又公道嗎?
透視報
2023–06–05
【調查報道】關愛隊的“政治任務”3:與「由治及興」背道而馳 令社會更撕裂  
自從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十月在施政報告宣布關愛隊「計劃」之後,政府一直對外宣傳關愛隊是要「推展關愛活動」。要關愛社區,除了找有心有力的地區團體之外,另一個選擇當然是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社福機構。
透視報
2023–05–14
【調查報道】關愛隊的“政治任務”2:分析指「水銀瀉地式監控社會」
5月5日,一個星期五的下午,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束上她一貫的彎曲短髮,穿上一件藍色關愛隊制服背心,滿面笑容的出席荃灣關愛隊的誓師典禮。
透視報
2023–05–12
【調查報道】關愛隊的“政治任務”1: 評審準則只讓建制派合格
去年10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府總部宣布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其中一個亮點是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目的是凝聚各界建設社區,推展關愛活動,例如探訪有需要人士。聽到消息後,有社工和政界人士認為這會為社區帶來一番好景象,可以推動香港的社會服務,有人甚至鼓勵相熟的朋友申請。 
透視報
2023–05–11
【社論】香港需要去色 防止文革重演(2)
自從2019年的示威平息之後,以黃色自居的抗爭者對異見人士和藍紅店舖的打砸燒逐漸成為歷史,人們以為香港可以平靜下來,怎知有一班在2019年以打黃絲而冒起的人持續在香港煽動紛爭,挑起文革之風,而他們的方法是為人民「著色」,把目標人物扣「黃帽子」進行打壓。這批兵團把香港顏色化,不但製造民粹,令市民頭腦簡單,非黑即白,還通過不斷挑起鬥爭,來延續人民之間的仇恨,令社會難以復和,成為香港一個新的核心問題。 
透視報
2023–03–24
【社論】香港需要去色 防止文革重演(1)
稍為了解中國文革歷史的人也會記得這一幕。文革在1966年正式開始以後,全國陷入一片混亂,京劇紅伶童芷苓被江青盯上,江青說她反對樣板戲,是文化特務,於是童芷苓成為「反動權威」被揪斗。這時她的弟弟童祥苓因奉命演出中共著名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人物共產黨員楊子榮而走紅,但他堅決不和姐姐「劃清界限」。當時四人幫之一的上海市委書記張春橋見了他,但童不肯承認四姐是「反動權威」和「文化特務」,激烈的反駁他,記恨的張春橋對他說:「你們童家有幾個好人?」。之後童祥苓和童芷苓被同台批鬥,而他的性質已經定了,是「敵我矛盾」,之後這位京劇明星被審查、批鬥,最後被擱置,過著坎坷屈辱的一生。
透視報
2023–03–23
【社論】涉向警隊散播白色恐怖
近日著名專欄作家屈穎妍被指作出不實文章,指控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長周維珠有政治顏色,拒絕穿軍裝警察進入校內,處理一名受情緒波動而反鎖自己在廁格內的學生。在學校於2月27日作出聲明澄清,指根據閉路電視記錄,多名軍裝警員先後進入學校處理事件。警方也沒有立案調查,側面證明了學校清白之後,市民以為風風雨雨會告一段落,怎知道有人似垂死掙扎,作出最後攻擊,今次的受害人竟然是警方。 
透視報
2023–03–06
【社論】法庭賦予跨性別人士權利,我的權利在哪裡?
週一(2月6日),香港出現了一單法庭新聞,終審法院判兩位跨性別人士勝訴,將來不再需要是變性人才可更改身份證的性別,任何跨性別人士也可要求政府更改他們的性別。雖然這判決將會帶來極大的社會影響,但沒有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
透視報
2023–02–11
【自由講】分析「苦等特首到來」的情深剖白,及李家超的政治智慧
昨天忍不住發表了《特首到訪撐警茶餐廳,成為香港特色!》一文,揭示特首李家超到訪撐警茶餐廳,鯉魚門的銀龍茶座,所反映的「撐警可成名」的社會現象。本人在文中呼籲這由2019年示威孕育出的現象成為了香港特色,應該申請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透視報
2023–01–27
【社論】香港人所見所想所思的人大釋法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聘請海外大律師案引起了司法風波,導致人大釋法,釐清可否聘用海外大律師處理國安法案件。親中人士,包括全體立法會議員,對人大釋法歡呼喝采,指釋法將決定權交回給香港政府,符合一國兩制精神,司法機構指尊重人大依法行使權力釋法。另一邊廂在這個敏感的話題上,反對釋法的聲音似乎不見得太多。
透視報
2023–01–06
【社論】香港仍然尊重一國兩制嗎?(二)—— 由官場的內地化說起
今天的香港,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和二十大講話重複強調不動搖的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之下,香港官場掦聲讚美「一國兩制」之聲此起彼落。
透視報
2022–11–19
【社論】香港仍然尊重「一國兩制」嗎?(一)—— 撼動司法獨立
回歸前的1980年代初,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想出了一個超前的構思,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來解決香港的前途問題,終於這個勇敢的嘗試變成事實,中國成功從英國人手中收回香港,香港從此擺脫殖民統治。一直以來,中國也以「一國兩制」這個能解決國際間的紛爭的設計引以為傲,更希望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運作成功,可以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
透視報
2022–11–15
A Man who Never Quits
As a pianist who performs online, without a physical audience to cheer him on, Kha often feels self-doubt and loneliness. But today he perseveres, not only does he learn how to stay strong, but also – through his music – to help others overcome their difficulties. Sherry Lee speaks with Kha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ources of his strength.
透視報
2022–11–04
【社論】關愛隊帶來的危與機
特首李家超於10月19日宣布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以「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為題,推出多項改革性的政策,反映李家超銳意走新方向,以鮮明的管治意志,建立「強勢政府」,大刀闊斧改善管治。
透視報
2022–10–22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