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11/07/2023
【社論】官員跑KPI數,或帶來新的管治問題
今屆政府首次引入績效指標(KPIs)的管治模式,用來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表面上,這手法是要推動官員加快工作,追上指標,但或會成為新的民生問題,或解決民生問題的阻礙。
09/07/2023
【社論】容海恩與家翁撇清關係,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去年在報章發聲明,宣布與涉嫌違反《國安法》的家翁袁弓夷脫離關係。近日又因着袁被香港國安處通緝,因其涉嫌干犯《國安法》,再發言論撇清雙方關係,指之前脫離爺媳關係的聲明是為了「保護家人」。容的做法被批絕情,令社會嘩然。
05/07/2023
【社論】區議會新選制為建制大黨度身訂造,排擠獨立人士
今天立法會會作出一個決定,令香港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將三讀通過政府建議的《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 ,從而落實早前政府在行政會議通過的「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即重塑區議會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的建議。
25/06/2023
評譚耀宗的「二元對立」、和李家超的「軟對抗」論
我們喜歡民協和馮檢基合作的時事評論頻道,平日盡量會抽時間看。原因是主持人一直不帶有個人立場評論社會事件,意見中肯持平,還很敢言,敢於指出政府政策的問題,與《透視報》的價值觀相近。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喜歡與一些正面的人,一起努力改變香港!
23/06/2023
【社論】立法會沒有盡責破除利益固化和排解民生憂難,大坑西邨便是一個例子
2022年7月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七一講話中,清楚表達希望新一屆政府「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和「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發表講話後,中央領導人乘高鐵離開,心裏可能以為自己的說話,必會對香港的管治者作出警惕,怎知自己一錘定音的話,被官員和議員當口號掛在口邊,暗地裏拋諸腦後。
23/06/2023
不嘗試,又怎知自己沒能力改變?
今天我們無意中翻看Facebook留言,見到這個留言(見圖),指的是受重建影響的大坑西邨居民打算到立法會申訴部尋求議員協助。我們覺得這個人與我們的信念很相似,也很被提醒。人們很多時候覺得沒有機會成功,就不去嘗試,但不嘗試,我們又怎知道自己沒能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