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人需要絕望嗎?

Free Hong Kong city at night
Sherry Lee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6–30 12:23

最近見到香港的情況,不少人絕望的情緒越來越濃烈。

改組後的區議會原來是用作被政府諮詢的機構,不是反映民意的。18區關愛隊有可能是政治任務,用於宣傳國家意識,監控社會。最近特首說:不觸犯國安法的行為,不等於沒有破壞國家安全,並稱相關行為是「軟對抗」,反映政府有一個「不想市民批評政府」的趨勢。

再加上,大家看到特首李家超的管治手法是不斷做形式化的表現,包括學習國家主席的金句、不斷說大灣區是機遇,把大灣區說成是萬靈藥,可以解決香港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結果是新一屆特區政府除了被人詬病的簡約公屋外,看不到作出大刀闊斧的改革,“講多過做”,一件事也做不出來。很多立法局議員也一樣,做的事情也是形式主義,向上向外“交功課”,立法會沒有反映民意,沒有調查影響民生的問題,跟官員一樣,沒有打擊利益固化的意向。 

一切都是不好的消息。

失去盼望,像走難般叫仔女先走 

香港在反修例示威之後,很多人移民,包括很多支持示威的人。不少反對破壞和暴力示威的人最初相信香港在撥亂反正之後,會進入中央和政府經常放在口邊的「由治及興」,香港會變得越來越好,但事與願違,香港的管治每況愈下,既得利益者的板塊更加牢固,地產霸權繼續橫行,民生只會惡化下去。

近來移民的人越來越多,身邊聽到一些「非反政府」的人也說「真係要走」,他們是看到香港最近的改變而感到灰心的。地方管治體制的改變,會令建制派包攬區議會,難於反映民意,更會導致將來立法會持續的清一色,議會嚴重的缺乏多元聲音,不但未能有效的討論和解決問題,還難以監察政府施政 。再見到特首過往一年的施政,有點不對路,只口說民生,卻漠視民生,讓人看清政府的未來方向將會是怎樣,故事的結局令人傷感。 

市民看在眼裏,最近更多聽到一些中年香港人說「這個政府廢的」、「香港唔住得人 」,所指的是一系列頑固的民生問題:香港的樓價只會繼續上升,高樓價令大部分人,包括有學歷的中產家庭,也不能夠置業,就算買到樓,也會捱一世供樓;香港缺乏長者照顧,醫療缺乏。。。跟著越講越灰,就叫自己的子女「你們走得就走」,彷彿自己已經沒有盼望了,像走難般叫仔女先走。

在港人的移民潮中,機場滿是離愁別緒。圖片:法新社

信心是未見到前面有路,就踏出一步! 

其實移民或者不移民,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信心,你信不信自己的地方會改變,如果不信就移民。你可能會說這些人沒信心,我有信心,我留下來,但眼看四方的淒涼——政府沒有看顧困苦的人,地方體制亦改變了,將來更難通過議員發聲,立法會議員沒有見過他們為民請命,你的信心會維持多久?

如果未來的境況會維持十年,你說我可以等,如果維持二十年,也可能有人會等。但如果在你有生之年也見不到曙光,你仍然會等嗎?你仍然有信心嗎?你滿有信心決定留低,但原來一輩子也沒有見到香港改變,影響的不單是你年老或生病時得不到照顧,你的居所有天會被人剝奪,還有是子女難於有向上流的階梯。因此你今天的信心,可能有天令你失去這一切,然後你就會後悔,為何當年不走?

這些也是在很多人腦中的問題。

香港的問題原地踏步也影響了傳媒的信心,辛辛苦苦為一個議題搏鬥,究竟有沒有結果?究竟能否幫到居民?政府只會裝聾扮啞,你有你說,他有他坐在冷氣房,繼續說著官腔,指現有政策是不可能做什麼等,傳媒也會感到心灰意冷。 

那麼,傳媒為民請命的角色是否走到盡頭?今天想著這個問題,突然筆者記起自己曾經在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英文著作《Hong Kong Past and Present》中,提到為什麼在回歸後我不像一些記者朋友般離開香港。我寫道:「A Chinese colleague told me she had no confidence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control over the press. She also departed. But I remain much more optimistic. The more problems that befall a society, the more I have to engage myself. If journalists capitulate, who then will cry out for change?」(一位香港同事告訴我,由於中國對媒體的控制,她對中國沒有信心,她也離開了。但我樂觀得多,社會出現的問題越多,我就越需要投入。如果連記者也投降,誰會呼籲變革?)

回顧我當時在書中的話,就是指出香港越有需要,我才更加要留下。這句話我一直沒有忘記。有人對我說,那麼你這個付出可能是一輩子的,因為到生命的盡頭,你也可能見不到改變。這個絕對有可能發生,因為歷史上改變一個地方,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去做,一個戰士盡力了,未必在他生存的日子見得到結果,但在他死後,下一個民族領袖接手,才見到復興。如在有生之年見不到改變,我相信我也願意奉獻。要預先見得到有改變的可能性才去做,這已經不是信心了!信心是未見到前面有路,就踏出一步! 

今天想著這個問題,突然筆者記起自己曾經在2003年出版的第一本英文著作《Hong Kong Past and Present》中,提到為什麼在回歸後我不像一些記者朋友般離開香港。圖片:FormAsia出版的《Hong Kong past and Present》

社會要一條心不放棄,不斷爭取 

憑着信心留下來的人,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夠改變香港。只要傳媒合力繼續發聲,只要市民支持發聲,只要受社會問題影響的市民和幫助他們的團體不放棄,繼續冒著風雨到立法會、區議會、政府部門交請願信,希望真情可以打動管治者,也許事情會有轉機的。

未來改變民生問題的方式,可能是要香港人一條心不放棄,不斷爭取,直至成功為止!在此澄清,我們反對社會人士用暴力的方式爭取任何事情,人們要以理服人,只要有理據,就算只是文章,必定令到有人羞愧,自己主動或者被命令作出改變。我們只需要不氣餒地面對問題、發聲;面對問題、發聲,然後等待改變。
 

把自己看成一個戰士  問題變得不是問題 

一個山一般大的問題如何面對?如果我們將一個問題拆開一份份,逐個部份去解決,事情原來不是那麼難解決的。又或者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筆者最近把自己看成一個戰士,面對一個小問題時,內心會說「你認為你能夠難倒我嗎?你認為我不能克服你嗎?」,就信心十足、昂然闊步、嘴角帶著微笑的去面對,如一個勇士上戰場迎敵一般。

但有時自己的生活已經充滿問題,有人就覺得自己也陷險境,還有什麼力量幫助其他人呢? 但只要你一轉心態,說:我是一個負傷的戰士,但我仍然能夠勇敢上戰場,為他人打仗!你就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欣賞自己的堅強與能力,問題變得不是問題,事情就是那麼奇妙的了。 

突然記起一段聖經經文:「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 55:8-9)

不少人面對問題時,包括經濟、健康、婚姻、失業、住屋等問題,用盡自己的氣力掙扎,最後身心疲累。相反,如果我們意識到為我們爭戰的是主宰天地萬物的上天,我們只需要上戰場,祂便會引領我們打仗,內心就充滿平安。祂必會帶領我們爬過高山,最後傲視群山,見到海闊天空,我們又何須絕望呢! 

Sherry Lee
透視報主編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2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Yuly

看完這篇文章後實在心有感觸。突然想起陳慧嫻的歌曲【夜機】,放在現今的香港實在貼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CHgT4gyjg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