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眨眼就是26年,特區已經走過「一國兩制」50年不變之路的一半。
在今天回歸中國26周年的紀念日,民協前主席馮檢基旁晚在個人Facebook發文,什麼也不寫,只引用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決定香港走「一國兩制」管治方針的講話。
「我引述鄧小平的說話是希望提醒香港要返回一國兩制的初心。」馮檢基在電話中回應說。
他隨即滔滔不絕的分享對鄧小平先生的「一國兩制」體制的讚嘆。 「當年我親身到北京,親耳聽到他對香港的承諾。」

見證鄧小平承諾「一國兩制」不會變
1984年6月22日、23日,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提出在香港實施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他指出中國在「1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
同年10月,馮檢基被邀請出席北京的國慶慶典,10月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而他是團員之一。鄧小平先生向他們再次強調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決心,讓香港保持五十年不變。「聯合聲明確定的內容肯定是不會變的。我們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即使在過去的動亂年代,在國際上說話也是算數的。講信義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不是我們這一代才有的。這也體現出我們古老大國的風度,泱泱大國嘛。作為一個大國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遵循的準則。我們在協議中說五十年不變,就是五十年不變。」鄧說。
對於馮檢基,當天的情景仍然瀝瀝在目,當年他剛參政一年多,參與國慶觀禮團的港人,他絕大部份也不認識。「當時我們是不淮帶相機進場,當年也沒有手機,所以我沒有當天的相片。」他還記得會見鄧小平的地點是一個人民大會堂內的中型會議廳,澳港同胞圍個半圓型的站着。「鄧小平從橫邊門口,由幾位領導人伴著進來,站在半圓前方中間後一點的位置。大家拍掌歡迎後,鄧小平用雄壯的聲調,面帶歡容,眼神精銳,以極肯定的語氣向港澳同胞發言,堅定的說出國家會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馮檢基回憶說。

鄧小平: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
事隔多年,馮檢基對於鄧小平說過的話,不能一字一句憶述,但仍然記得當中的一個重要訊息,就是「港人治港」所用的港人,左的要少少,右的也要少少,大部分是中間派。
相關言論在《鄧小平文選》記錄了,香港中聯辦也以題為《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轉述在他們的網站。鄧小平當時是這樣說的:「 港人治港不會變。由香港人推選出來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
兩個月後,1984年12月19日, 中方與英方代表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訂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証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一國兩制」一錘定音!
前領導人的初心:以溫和人士管治香港
馮檢基憶述,當年鄧小平先生的這個承諾令整個香港氣氛不同了,令港人對未來有信心。「就是由於他這個承諾,保證香港的政制是與內地不同的,讓我了解中央是希望溫和的人管治香港。我從北京回港後立即與一班好友籌組政黨“民協”,推動建立民主政制,改善民生。對於民生議題,我是激進的,但對於民主,我是溫和的。」他說。

當馮檢基回憶這件39年前的事,仍然表現興奮,彷彿就是在昨天發生一樣。
馮的回顧對我們評價香港今天的管治方式有啟發作用。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當天所強調的,就是香港的管治者「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即「溫和」人士,而不是香港現在的「左傾」。
根據下週將在立法會通過的地方治理改革,區議會只餘兩成直選議席,其他議席是委任和由地區分區委員會間選所產生的。一位有意參選下屆區議會直選的獨立人士對本報無奈的說:「現區議會的選制及劃界,根本是為民建聯及工聯會度身訂造。連地方部門,包括民政處、食環署、康文署等的官員,也頻頻與上述兩黨的社區幹事(潛在候選人)落區巡視合影樣板照,變相造勢助選。」
那麼香港將來的管治者,包括區議會和立法會議員,將大都是建制派,何來中間的人?鄧小平先生在1984年強調「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但香港現時的選舉制度明顯是為建制派度身訂造,香港的當權者有否尊重前領導人的話?是否有意違背一國兩制的初心?
今天是香港回歸國家26週年,香港社會正值遇到不少改變,希望我們的管治者毋忘鄧小平先生的說話,讓香港返回「一國兩制」初心,而且是真心真意的。一國兩制並不是口號,而是一個承諾,讓我們都不忘記。
透視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