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靖海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到底是什麽?

aerial photography of cityscape during night
靖海侯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6–30 17:24

“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7月1日在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

“ 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


1

什麽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先理解什麽是“深層次矛盾”。理解了後者,自然就理解了前者。

“深層次矛盾”,在社會層面,含義至少有三:

1.結構性存在,內嵌在社會現有的運行機制中;
2.持續性存在,已經長期積累且還在不斷下沈;
3.頑固性存在,難以解決並具有強大反作用力。

也就是說,“深層次矛盾”至少有三個特征:

1.對社會有系統性作用;
2.對現實有長期性影響;
3.對改革有體制性排斥。

“深層次矛盾”,不是表面矛盾,不是外部矛盾,不是短期矛盾。

“深層次矛盾”,甚至都不能被完整、準確、清晰地定義。

它既不能被一眼看穿,想分析它、概括它、提煉它都不容易,表達出來並獲得普遍認可則更難,更別說有針對性去解決它了。


2

因為不好界定、不好闡述、不好達成共識,人們談起“深層次矛盾”,往往不是宣揚解決它們的樂觀預期,而是強調和其有關的三方面意見:

1.對這種矛盾要有認知,不可不正視;
2.對這種矛盾要有擔當,不得不行動;
3.對這種矛盾要有耐心,不能不謹慎。

面對這些意見,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

——那些有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一方

1.主動去破題,不回避;
2.努力找突破,不懈怠;
3.願意做犧牲,不惜身;
4.永遠不言棄,不動搖。

——那些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一方

1.能不說就不說,反正自己不去說;
2.能不碰就不碰,反正自己不會碰;
3.能不急就不急,反正自己不會急。

現在,自上到下,都強調幹部要擔當。

看一個人有沒有擔當,只要看他面對“深層次矛盾”的態度和表現即可。沒有比這更直觀、更深刻,更能看透一個人的本質了。

「看一個人有沒有擔當,只要看他面對“深層次矛盾”的態度和表現即可。沒有比這更直觀、更深刻,更能看透一個人的本質了。」圖為今屆政府班底。圖片:法新社


3

那麽,到底什麽才是“深層次矛盾”呢?

關於這一點,社會學理論有分析,但沒有給出一個統一的概念。在我們官方的文章中,常常用“兩個定語”來修飾:

牽動面廣;

耦合性強。

這種表述,強調的是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但沒有講出“深層次矛盾”的本質。

徹底厘清“深層次矛盾”的本質,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官方的兩種表述,循序漸進地接觸到它。

第一種,即官方對“改革深水區”的形象表述:

“低垂的果子”都已經摘完,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第二種,即官方對“改革是什麽”的清醒論斷:

“改革是一場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槍幹是不行的。” 

講到了這裏,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深層次矛盾”,並不高深:

造就它的,正是固化的體制機制;

呈現出的,就是利益固化的藩籬。

當然,“利益固化藩籬”,未必是某個階層、某一群體,未必是人身指向的。

它,既是對“得到了不應該得到的利益”而言,也是對“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而言。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就是“損有余而補不足”,就是通過調整傳統思維觀念、推動體制機制改革來實現。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就是解決“深層次矛盾”。


4

解決“深層次矛盾”,具有天然的正義性。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說: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道德經》又說: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看出來了吧?

“損不足以奉有余”,是不是就是“維護利益固化藩籬”?“損有余而補不足”,是不是就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中華文明就是這麽神奇,“道”一以貫之。

也就是說,面對“深層次矛盾”的表現,不僅體現著人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還體現著人們的格局和道德。

正因如此,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這種提法、打倒這一概念,所有人都不敢不承認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正當性。

那些在既得利益格局內、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人,只會轉移矛盾的焦點,誤導解決問題的方向。

他們不會在道德層面與改革者糾纏,而是會站在和改革者一樣的道德制高點上,用同樣呼籲改革的聲音攪渾問題,用看似推進改革的方式攪黃改革。

他們常常偽裝成“改革者”。

靖海侯說,那些在既得利益格局內、無心解決“深層次矛盾”的人,只會轉移矛盾的焦點,/誤導解決問題的方向。「他們常常偽裝成“改革者”。」圖為2022年1月3日,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宣誓後,到立法會地下大堂合照。攝:林振東/端傳媒


5

再回到“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這一問題。

它們到底是什麽呢?

關於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論述,關於香港利益固化藩籬的論述,已然有很多。

在《“破除利益固化藩籬”,香港該破題了》一文中,靖海侯也有一些具體且毫不避諱的判斷。今天再提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把握一些更根本的方面。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總體可以分為兩類:

政治及文化層面;

經濟及社會層面。

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在香港一直都持續存在,且長期深刻地影響著香港的運轉。

但在不同的階段,“深層次矛盾”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2022年以前、2022年以後,人們關註的、實際發生的“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已然出現分水嶺。

——2022年以前,香港“深層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在“政治及文化層面”。

這一判斷,可以從中央涉港機構負責人此前的表態中得到印證,即:香港社會的主要問題是政治問題,是有關“一國兩制”的大是大非問題。

正是這種“政治及文化層面上的深層次矛盾”,導致了香港回歸25年裏持續不斷的動蕩不安、風波不止。

但解決這一深層次矛盾的主體及有能力解決它的一方,不在特區層面。

於是,2020年前,中央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用一系列標本兼治的重大管治舉措,有效地解決了香港的這一深層次矛盾。

其解決的路徑,正是通過重塑回歸“國安家好”、“愛國者治港”等思想理念,通過改革健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來實現的。

其解決的表現,正是在於構建了香港新的政治參與格局,在於打破了香港傳統混亂的政治生態,在於徹底推倒了香港政治上“利益固化的藩籬”。

group of people protesting on the street
靖海侯說,2022年以前,香港“深層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在“政治及文化層面”。圖片:Airam Dato-on/Pexels

6

2022年以後,隨著新選制後的三場選舉完成,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香港經濟社會層面的深層次矛盾”凸顯出來,成為了香港的主要矛盾。

理由是:

中央一直強調要穩固香港的社會政治大局;

中央一直強調香港要以改革增強發展動能。

很明顯,要穩固和鞏固的不是改革的對象,要改革要破除的才是。

經濟及社會層面,正在香港特區“高度自治”的範疇內。事實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接力棒,已經遞交到特區手中。

那麽,在經濟及社會的層面,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又具體指的是什麽呢?

要理解這一點,必須結合國家領導人和中央的有關論述來看。

這裏,不再提供分析過程,只給出我的分析:

1.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和瓶頸問題,香港傳統優勢在下滑,動能不足;
2.改善民生的體制不靈和瓶頸問題,香港階層板結更嚴重,活力不足。

文章開頭引述的兩句話,看它們所在的章節,所在章節表明的主題,實則都指向這兩個問題。

現階段,中央對香港認識的邏輯體系和發展路徑是:

1.香港的主要矛盾變了,要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2.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須破解深層矛盾問題;
3.破解辦法就是用改革增強動能,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最終,我們的分析又回到了“利益固化藩籬”這一點上。


7

問題到了這裏,已變成什麽是“利益固化藩籬”了。

前面說過,“利益固化藩籬”是一個體系性的概念,不具人身指向,它可以包括三個方面:

1.施政理念和發展路線上的藩籬;
2.體制機制和制度運行上的藩籬;
3.特定階層和既得利益者的藩籬。

這些,在香港當前的表現,具體指的就是:

1.要突破思想束縛成為有為政府;
2.要尊重資本邏輯但更有力駕馭;
3.要發展成果共享並且讓利於民。

馬克思講,矛盾有鬥爭性和同一性。破除這些藩籬,免不了鬥爭和統一。

而鬥爭和統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讓已持續“損不足以奉有余”的既得利益行業和既得利益群體,認識到推進改革的決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必然,他們已成為改革的對象;就是讓為政者有“無為無位”的危機感,資本有基本的敬畏,人民敢於主張自己的權利。

man sitting beside wall
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須破解深層矛盾問題。靖海侯說:「鬥爭和統一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讓已持續“損不足以奉有余”的既得利益行業和既得利益群體,認識到推進改革的決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必然,他們已成為改革的對象。」圖片:Jimmy Chan/Pexels

8

經歷撥亂反正,香港要團結要穩定,香港不能再內耗和折騰。

強調“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不是要搞批鬥,要改變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規則,改革只是要“損有余而補不足”,讓利益固化的板塊松動一些,貪婪的群體不再那麽貪心,階層的流動再現生機,就是遵天道,行有道者之道。

“深層次矛盾”,正是“改革的深水區”;要解決她,就得啃硬骨頭、涉險灘。

再造香港動能,激發香港新動能,沒有深化改革都是空談。

——香港要穩定,但不是穩定她的階層板結和兩極分化;

——香港要尊重資本的邏輯,但不是支持他們繼續“鯨吞蠶食”;

——香港要改革,但不是革誰的命而是再盤活存量、創造增量。

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本質上及目標上,就是為了讓香港再現活力、更具動能、可以激發新的創造力。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看不到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土地的標志性意義,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重大的較量;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為買一個研究報告花幾千萬而在老人2元車票上斤斤計較,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根本的理念;

有了這個認識,就不會在面對利益固化藩籬時不會說、不敢碰、不行動,就能看到這代表著一種最大的擔當。

解決“深層次矛盾”,不會在歡天喜地、敲鑼打鼓中實現,它一定會帶來痛感,而它得到解決的標志一定是市民有了新的獲得感,社會再釋放出巨大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赫胥黎說:

“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的道德目標的。”

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其實就是優化提升香港的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用這些進步的文明帶來的體制機制的升級,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夯實基礎。

香港已由亂到治,這一當前的課題,正落在了特區政府的頭上,考驗著他們的擔當和遠見。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