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透析】從野豬事件看社會共融

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
已複製到剪貼簿!
馮樹仁
最後更新︰2022–09–21 17:25

近期野豬在市區頻繁出沒,危害市民和傷及警員,所以漁農處引入選擇性纖滅野豬的政策。對此社會作出了兩極化的迴響,而公眾一直只著重於哪一方更有道理,雙方執著於誰對誰錯,但事件卻正在反映一個香港深層次矛盾:社會共融的問題。

一邊廂有些人說「野豬咬到的不是人,而是狗」,意指在1月9日於北角執勤時被野豬咬傷的警員,另一邊廂亦有人說「同滅鼠無分別,為何不能殺?」。也有人批評「政府無人性」,不應殺生,建議為野豬絕育或在野外放生,為人豬共存建立基礎,但此話立即被人鬧爆不切實際,是由單純的情感作主導。雖然雙方的爭拗沒有早前反修改逃犯條例事件那麼激烈,但情緒同樣地高昂,措詞強硬,與2019年的社會事件同樣的各持己見。


漁護署指野豬傷人個案有明顯上升趨勢,過去10年共42宗,44人受傷,堅持會繼續捕捉野豬作人道處理。「野豬關注組」斥署方以食物誘殺野豬的做法「卑鄙」,形容是「文明的倒退」,亦批評處方為何不繼續其絕育後放回計劃,但另一網上組織「野豬受害者關注組」(上圖)卻堅決反對絕育後放回政策。圖片:社交媒體截圖

很多市民在網上鬧爆漁護署不人道,濫殺動物(見圖),但每天也有人在Facebook群組出帖強調必須殺豬來保障市民安全,並恥笑要求保護野豬人士。圖片:社交媒體截圖

野豬與人不能共融  香港人又有共融嗎?

莫說野豬與人的共融出現了問題, 現今香港人之間又可以共融嗎?讓我們探討一下吧!

再以2019年的社會事件為例,市民嚴重分化為黃營和藍營,更糟糕的是不是黃則被視為藍,甚至在示威期間,在街頭為此大打出手。那藍營又有沒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例子呢?最近有選委為了讓新選舉制度多元化,提名給曾高喊光時口號某泛民參選立法會,立即被建制派支持者在社交媒體批評,說「怎可以讓反中的曱甴入閘」,質疑她的判斷能力。這些事件反映了社會的敵對,無論是街頭上或議會內,也是一樣。

在今天的香港,人們不會考慮別人的理念是否正確,總之政治立場不同便容納不了對方的聲音。民主又改變得了這種聲音霸權嗎?區議會以前被指遭「建制」掌控,容不下民主派議員的意見,但「泛民」掌權後也不見得有何分別,反而人多勢眾後,成為「唯我獨尊」。

港區人大及選委之一的陳曼琪因提名曾高叫“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的民主派譚香文參選立法會,被建制派支持者在社交專頁留言批評。陳其後在11月1日於社交專頁發文,強調提名旨在促進「愛國者治港」下新選舉制度的多元性。圖片:立場新聞


沒共融的社會 易生衝突和動亂 

可見,在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會”,共融並不完善,有些人甚至說這個城市根本沒有共融。很多人不了解,認為一個社會沒有了共融又如何?!其實若人民的素質沒有共融對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最明顯的結果就是社會容易出現分化,每個人變得自我、冷漠和充滿敵意,這不單影響人與人之間和群體之間的關係,減低人們的快樂程度,社會更容易出現衝突甚至動亂。缺乏共融也令社會難以解決當前問題,以香港為例,多年來分化的社會令眾多的核心問題成為死結。

除了表面上的和諧,社會共融 (social inclusion) 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當中持份者會考慮不同意見,平衡各方的利弊,而作出最佳的決定。當然,社會能否共融取決於市民的思維及心態,但值得探討的是何為共融?「你講吖,我畀你講」就是共融嗎?這最多只可說是給大家有言論自由,你有你講,我有我講,沒有聆聽,也沒有同理心,完全談不上是社會共融。

“共融” (inclusivity) 有很多定義,但核心的思想是眾人和諧地相處。有一家建立社會共融的本地志願團體在網頁上這樣演繹共融:「共融的定義是把不同能力和背景的人匯聚一起,使大家意識到彼此之間的共通和差異,從而打破社會上的定型觀念和彼此間的隔膜,互相接納、欣賞及尊重,共享社會的權利和義務。」這個表達非常到位,簡單來說,共融就是把持不同觀念的人融入自己的安舒區,尊重彼此的差異,共同在社會和諧地生活。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在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會”,共融並不完善,有些人甚至說這個城市根本沒有共融。圖片:網上


建立共融需思維上改變 :視對方為「應分的其他人」

在香港這個政治化的城市,有人會恥笑說重建共融談何容易?但我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只需一些思維上的改變,便可以改變社會。在筆者任教的大學的管理課堂上,我常常強調如團隊要作出好的決策,它需要有多元化和包容,要有建設性衝突 (constructive conflicts),才可正面地擦出火花。這就是實踐共融,讓團隊甚至社會達至多贏。 

香港人要建立共融,應該作出什麼思維上的改變呢?首先「互相尊重」是共融的先決條件。如果堅持上街的是「曱甴」,支持警察的是「腦殘」,就根本沒有共融的基礎。但人們如何可以擁有互相尊重的思維呢?答案是,除了給對方言論自由外,無論大家如何意見不同,都要把對方視為「應分的其他人」(legitimate other),意思是無論我們對其他人的言行有什麼觀感,他們的行為都有深層次的理由,應分得到重視。當我們視對方為「應分的其他人」,大家才有建立共融的平台。

通常持不同意見是因為我們有出發點,但很多時候,當代入了一個角色之後便侷限了我們的思維,以既定的立場和角度去評論一件事。要實踐共融,我們可以試想不同持份者的觀點,以野豬事件為例,恐怕被襲擊的市民不計方式也不想見到野豬,但愛護動物者會重視野豬的困難和感受。某信仰的人也絕不殺生,而反政府的人,由於不相信政府,則不會同意官方任何決策。

由此可見,其實每個持份者都有他/她的理由,絕非對與錯,黑與白那麼簡單。世事無絕對,觀點就視乎你的位置與角度。當你把持不同意見的人都視為「應分的其他人」時,這才是真正的共融。這觀念既可擴闊自己的思維,用多於一個角度去分析一件事,亦可增加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透過實踐,香港人是可以建立共融的。這個過程需要啟動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讓人們了解共融的理念和好處,亦有賴每一個人的參與及支持,一起學習持開放的態度,尊重和接納不同人的價值觀和差異,從而建立一個真正共融的社會。

否則,香港只會原地踏步,管理野豬都不可能會有共識,莫說解決香港深層的問題。


馮樹仁
常被喻為「非典型」醫生,是一個喜歡不斷思考和學習的大學講師,也是一個勇於嘗試的人生教練。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