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透析】疫情反映的“大眾智慧”

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Analysis透析
已複製到剪貼簿!
馮樹仁
最後更新︰2022–09–21 17:24

早幾年與舊同學談論政治及社會問題,他多次提及“大眾智慧”,意思是多人顯現的思想和行為就是對的或相對地好的。雖然筆者追崇民主理念,但不認同“人多勢眾”就必然是正確的,反而覺得集思廣益帶動的“集體智慧”才是民主的真諦。

事先聲明,討論智慧並不是要批評某些人愚蠢或無腦,而是想探討怎樣才可以發揮大家與生俱來的智慧,對社會作出正面的影響。執筆時是三月,香港已經抗疫兩年,新冠病毒正以幾何式爆發,對大眾與集體智慧這課題有很大的啟示。筆者將會循多角度,包括自身利益的考慮、資訊的提供、情緒的影響、及思考的偏頗來討論。

理論上,控制傳染病很簡單。一方面,首要找出源頭,然後折斷傳播鏈,這就是追蹤及隔離染病人士和緊密接觸者的原因。另一方面,要加強大眾的免疫能力,主要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可是市民有否合作呢?一些人會避免追蹤,逃避隔離,可說是損害了個人利益,那抗拒疫苗注射又如何?

從2021年2月,新冠病毒疫苗供應起,至2022年2月,香港人的注射率偏低,遠遜於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頭三個月和六個月,只有大概18%和56%的港人打了最少一針,九個月後還未達到原先預設的七成群體免疫目標。雖然接種率近月有所改善,但仍然有很多人表明不會打針。那明顯是群眾的思想和行為,這又是否「大眾智慧」呢?

COVID-19 Vaccination In Hong Kong
去年5月,一則電車廣告敦促香港居民接種疫苗,為何那麼多港人堅決不打針?此現象反映了什麼?圖片:Zhang Wei/China News Service


最初期因為數據有限,人們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情有可原。但很快已有科學證明,注射疫苗的風險遠低於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即是說打針利多於弊,那為何那麼多港人堅決不打針?其中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不理解數字比率,所以不能以邏輯作出選擇。除此之外,以往一些研究亦顯示人面對風險時,思惟會變得“極度偏頗”——很多人只著眼於疫苗的風險,而忽略了染病的風險;人們高估疫苗風險的同時,也低估了接種的好處。

很多時候,大眾的思維,非但不是智慧,可說是人性的缺點。

可是,大家不要以為專業醫護人員就一定在抗疫上有智慧,醫護界也有很大的漏洞! 雖然很多長期病患者特別需要疫苗的保護,很多輕微病患或有不相關過敏的病人查詢時,醫生竟然都建議他們“不要打針”。這是由於醫生察覺到病人不想打針,便順應民意,或是免得注射後如果“出事”要負責?真是不得而知。有了醫生的“確認”支持自己,病人便形成了誤解,之後廣傳導致大眾認為差不多任何病都不能打針!

更糟糕的是一些虛假反疫苗的新聞,起源於美洲、歐洲和亞洲都有。網上流傳不少視頻,顯示一些所謂“專家”細訴注射疫苗的死亡率遠高於染病的死亡率,或誇大了疫苗的害處。作為醫生,筆者真是覺得匪夷所思!只能推斷是那些專家誇大事情“求出位”,或相關視頻根本是假的。無論如何,兩者都是假訊息。

傳媒也有很大責任,一些媒體一直十分偏頗,清一色的報導注射後的死亡個案,而忽略報導疫苗的好處。現實是什麼都有風險,過馬路也有風險,你會過馬路嗎? 偏頗的媒體好像只為了吸引眼球,可說是與推動疫苗對著幹!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網上流傳不少視頻,顯示一些所謂“專家”細訴注射疫苗的風險。去年8月,法新社報導指圖中這位整骨醫生Sherri Tenpenny在網上發表關於疫苗的誤導性或虛假言論,從而獲利。

傳媒也有很大責任,一些媒體一直十分偏頗,清一色的報導注射後的死亡個案,而忽略報導疫苗的好處。圖片:網上截圖


面對假的或偏頗的資訊,“大眾智慧”理應用於批判性思考,考慮哪些是專業的意見,哪些資訊可靠;但實際上,大眾都把智慧假手於人,把傳媒訪問過的或轉載多的便當是“專家”,還第一時間分享出去。直至執筆時,筆者還從多個有學識的朋友,收到不少疫苗危害生命的“鐵證”!

這些舉動,是源於大眾的恐懼。大眾智慧被恐懼的情緒掩蓋了,令我們作出判斷時帶上有色眼鏡。同樣地,恐懼令大眾相信謠言、去搶米、搶厠紙,重複地搶這樣搶那樣。結果,香港沒有群體免疫 (herd immunity),只有羊群心理 (herd mentality)。一年以來,接種率長期低,當中只有兩期短暫飆升(搶針),就是變種Delta在2021年中和Omicron在2022年頭大爆發的時候。那即是說,不打針也好,打針也好,都時由恐慌驅使,是感情用事!

經濟學說,人會為最大利益或滿足感而作出決定。可是當人們擔心自我利益受到影響,繼而產生恐懼,很自然地就有心理學上形容人們面對威脅時的「fight, flight, freeze」(對抗,逃走,猶豫不決)反應,用於減少或躲避危險,從而令自己恢復平靜和控制的狀態。簡單地說,就是當面對危機時,人們會抗拒、逃避,而不是以理性分析而作出正面決定,正正就是我們在疫情所見的。

當人們擔心自我利益受到影響,繼而產生恐懼,很自然地就有心理學上形容人們面對威脅時的「fight, flight, freeze」(對抗,逃走,猶豫不決)反應。圖片:網上


因此“大眾智慧”不一定是“對”的,或必然對個人或社會有正面的影響的。

然而,“大眾智慧”並非沒可能得到。要達到這個目標,市民要發揮一種“民主力量”——學習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避免假信息發酵、有良好的情緒管理、作出批判性思考、搜羅正確信息、作出理性的討論及分享等,才可以達致“集體智慧”。

作為醫生,面對港人抗拒疫苗接種,初時的確感到沮喪,反思後覺得正面的行動才是最有建設性, 所以執筆作此分享。也有朋友笑筆者傻,說:“講乜都無用,你唔好嘥氣啦!人性就是這樣,不會變的”。

沒錯,人性始終是人性,問題是疫情將來也會再發生,社會將來也有很大機會面對其他經濟或政治的挑戰。智慧大家都有,重點是如何應用。希望大眾以此為鑑,作出反思,用智慧戰勝困難!


馮樹仁
常被喻為「非典型」醫生,是一個喜歡不斷思考和學習的大學講師,也是一個勇於嘗試的人生教練。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