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挖苦港人滲透深圳,是否公道?

Sherry Lee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4–01–18 02:40

自從兩地於今年2月6日恢復全面「通關」後,北上旅遊消費港人連綿不斷。最近香港北上消費的人,遠遠超越從內地來香港的旅客。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統計數字顯示,單是上週六(8月12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近34萬,而內地訪客入境香港人次只有約16萬,香港到內地是內地來香港人次的一倍有多。深圳商場、地鐵,滿佈香港人,男女老少,有些更是全家出動。

有內地媒體譏諷這個現象。由一班港漂組成的資訊平台,微信公眾號《雷猴香港》今天以標題「香港人如何一步步,滲透深圳」發文,目的多少有挖苦香港人的意味。其實早在7月已經有內地平台《投中網》以「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為題,嗤笑香港人到內地旅遊迫爆深圳,指「深圳商場,被香港人攻陷了。」

由一班港漂組成的資訊平台,微信公眾號《雷猴香港》今天以標題「香港人如何一步步,滲透深圳」發文,目的多少有諷刺香港人的意味。以上是該文章的封面圖片,以下是內文附上的照片。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統計數字顯示,單是上週六(8月12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近34萬,而內地訪客入境香港人次只有約16萬,香港到內地是內地來香港人次的一倍有多。圖片:入境處網站截圖


嘲諷“香港人滲透深圳”,是否公道? 

香港人到內地消費主要是因為便宜,也有人認為這是香港人開始逐漸融入內地文化。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大批港人北上消費,從最近這個旅遊趨勢,我們看到兩地人對待對方的分別。

以往經常聽到香港人投訴政府不斷擴大自由行計劃,令香港街頭人山人海,到處都是拖着行李篋背着大包小包,操着普通話穿梭於藥房和名牌店的内地游客,之後更舉辦遊行抗議內地“水貨客”。但由於政府沒有改善問題,他們進而認為背後是中國要用內地人滲透香港。

時移勢易,現在操着廣東話的香港人,人頭湧湧北上消費,但反過來極少聽到內地居民投訴香港人到內地消費,更沒有聽過有人認為大量港人北上消費,是要滲透內地。

這樣看上去,是否反映香港人缺乏包容,歧視內地人?我們會在文章嘗試討論這個問題。

以上的內地文章,相信是由於香港過去對內地人的投訴而引發的,多少是為了嘲諷香港人以往對內地人的不禮貌,並不代表內地居民對香港人逼爆深圳不滿。

這種譏諷的文章,有好處有壞處。好處是令香港人反思以往對內地人是否缺乏包容,壞處是挑撥兩地的仇恨。

無論如何,他們的潛台詞是批評「香港人不應指責內地人滲透香港」,多少說出一些內地人的心聲,但這評述是否公道?這是本文要討論的題目。

有人會說大家都是中國人,為何中國人來香港,港人會不高興,經常說內地人滲透香港,指這是歧視內地人。筆者認為當中不一定涉及歧視。記得曾經到英國旅遊,跟一位美國旅客在火車閑聊,談到美國政府在與墨西哥邊界築起圍牆,防止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國,在美國引起爭議,有人反對有人贊成。這位乘客認為贊成起圍牆的人擔心,偷渡的人會影響當地就業和資源分配。「其實在任何地方,外地人如果大量湧入,而當地資源有限,也會引起關注,這不涉及歧視。」他說。這位乘客說話持平,令我印象深刻。

7月已經有內地平台《投中網》以「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為題,嗤笑香港人到內地旅遊迫爆深圳。


為何香港人對內地人湧入有反感? 

香港人為何會對內地人湧入有反感,出現“滲透之說”,我們可以從幾方面分析。

先說說居住環境。香港只有約454平方公里土地,但住了75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環境非常擠迫,但隨著政府的不同政策,人口有增無減。除了每天150名因家庭團聚到港的人,還有近年多項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再有近日輸入內地勞工政策,還有長期的自由行計劃。家庭團聚是人權,有其需要,但其他政策是否真的有需要?香港沒有清晰的人口政策,擠迫的環境沒有改善之餘,再不斷加入內地人口,難以令香港人釋除“滲透”疑慮。 

再說自由行,自從2003年實施以來,內地來港遊客每年數千萬,鬧市的街道充滿拖篋人士,大量的內地客令業主大幅加租,商舖租金不斷上漲,令做其他小生意的人難以創業及經營。居住北區的居民,每天上火車,座位全部都是給內地遊客坐上的,香港人只能夠站着最少半小時才能到市區。

有朋友向筆者指出「目前拖篋的人少了很多,因為內地發展了海南自貿港,每年購買免稅商品的限額比較多,而且現在關口海關查的很嚴,已經少了很多內地人來港買東西。」雖然人流現在得到少許舒緩,但擠迫的情況仍然在生活上感受到,也可以想像以往的每年數千萬內地遊客,為香港帶來的生活壓力。只要換位思考,便能夠明白香港人的心情,可以體諒他們對於內地遊客來香港的投訴。

有內地人曾經對筆者說過,香港人“食得鹹魚抵得渴,你們的經濟要靠自由行”,但大家再細心想一想,是香港政府沒有發展經濟,令我們的經濟狹窄,只能倚靠自由行消費來托住經濟,導致香港需要倚靠內地遊客才能生存。在經濟發展上,我們需要政府帶頭,香港人完全是被動的,說港人應該忍受不平衡經濟下的惡果的說法不公道。 

自從2003年實施以來,內地來港遊客每年數千萬,鬧市的街道充滿拖篋人士,租金不斷上漲。


至於就業,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上月公佈,50至59歲去年自殺率由每10萬人有12.93人升至17.47人,創8年新高,為所有年齡群組中最高。該會分析,50至59歲中年人士接近退休年齡,在疫下裁員潮中失業機會較大,但他們多為家庭經濟支柱,面對很大經濟壓力。此刻香港政府輸入內地勞工,令就業情況更加緊張。雖然在一些餐飲和服務性行業,我們會見到人手少了,但原因是否本地不夠勞工,還是工資太低沒有人做。缺人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公司在經濟低迷下收入減少,不能僱用那麼多人,令人感到香港缺人。政府應該要基於真實數據,才引入勞工。

早前政府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優才通、專才計劃。據報道,截至今年5月底,超過3.2萬人申請高才通,逾2.1萬獲批。由於內地中介公司為申請者鑽空子的情況必會出現,究竟最後通過這些人才計劃來香港永久居住的,是否真的人才?再者,香港是國際城市,需要不同國家的人才發展經濟,如果單一的從內地吸人才,是否香港所需?

無論是通過人才還是外勞計畫,為了生孩子、為孩子鋪路、或是賺錢,內地人也希望來香港拿身份證,因此近日內地網絡湧現平價收費的中介廣告,幫助內地人移民香港。這些消息也令香港人神經緊張起來,擔心天文數字的內地人將湧入,令本地就業及資源分薄。

在沒有明顯證據輸入內地人才以及外勞,會幫助香港發展的情況下,有香港人懷疑林林種種的計劃是中央政府有心用內地人滲透香港,可以理解。

香港只有約454平方公里土地,但住了75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為何內地人不會恐懼香港人滲透? 

有人會問現時人頭湧湧的香港人佈滿大灣區,為何內地人沒有說香港人滲透內地?

首先,內地人沒有香港人的緊張情緒,不會對於事情反應過大。隨着中國經濟起飛,內地的福利制度逐步發展,中央在不同地區實施脫貧,在職人士也有機會置業,因此內地人性格比較放鬆,對待港人的態度也很友善。相反,多年來香港人在高樓價下難以有自己的居所,無數人長期居住在擠迫的環境,最新數字顯示21萬人蝸居劏房;再加上人口老化,而政府嚴重缺乏長者照顧服務,也沒有提供全民退休保障,香港人長期在高壓下生活,再不能承受更多的壓力。因此他們對於內地人湧來香港感到恐懼,害怕自己的資源被搶去,失去工作和機會,未能有足夠收入,支持生活。 

另外,香港人到內地主要是消費,而中國地方大,香港人到內地不會引起大量交通和環境的擠迫。雖然有香港人到內地找工作,但由於沒有內地經驗,也不見得能夠成功搶內地人的飯碗。香港人也不會專程到中國內地大學搶學位,所以港人北上不會引起內地資源上的擠壓。


而且在政治上,香港只是中央的特區,根本不能夠控制內地,因此內地人怎會擔心香港人要滲透大陸?反而,中央近年在香港實施全面管治權下,特區政府突然大量引入內地居民,令香港人擔心中央以人口「溝淡」香港人,導致同化,因此有滲透之說。

要解決香港人對內地人搶資源的擔憂,香港政府應該訂定人口政策,審慎檢視應否繼續輸入內地勞工,實施吸引人才計劃應以吸納全球人才為目標,防止側重某方面背景的人才,香港才能夠有多元文化、以及有全球性的發展。

政府必須大力的發展經濟,令香港有不同的行業,建立健康的經濟結構,給予香港人發展的機會,而不需要長期倚靠自由行救市。政府需要大力增加房屋供應,和改善安老和其他社會服務,增加資源,才能減低香港人的壓力。久而久之,兩地人的壓迫感會逐步舒緩,關係必會變得和諧友好。

內地人沒有香港人的緊張情緒,不會對於事情反應過大。內地的福利制度逐步發展,中央也在不同地區實施脫貧,在職人士也有機會置業,因此內地人性格比較放鬆。圖片:Bloomberg

挖苦港人的文章,加深兩地人的矛盾 

《雷猴香港》提出了很值得探討的題目,可惜只寫了一個標題「香港人如何一步步,滲透深圳」,內容沒有根據標題的承諾,探討這個「人口滲透」議題,只寫到香港人喜歡到什麼商場等。可能是不敢觸及這個觸動兩地民眾情緒的敏感題目,只夠膽在標題輕輕諷刺一下。《投中網》的文章「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的寫法帶有對香港人的奚落,內容無故把話題扯到很遠,寫到「幾十年後,形勢徹底逆轉。深圳GDP早已超越香港,越來越多人在發問,香港要衰落了嗎?」

這些文章給人的感覺是帶有情緒,有一種報復心理,不但沒有公道地剖釋議題,還加深兩地人的矛盾。他們要批評的是香港人曾經對內地人的歧視,或許一些香港人對內地人有歧視,原因除了以往一些別有用心的港媒的荼毒,和文化差異外,這也是香港缺乏人口政策引起的。

要消除任何歧視問題,包括滲透之說,需要政府介入,也需要教育,亦需要雙方的尊重,包括香港媒體對內地人的尊重,內地媒體對香港人的尊重。不要為了吸眼球,而忘記社會責任。 

Sherry Lee
自少非常有膽色,小學時被同學冠以「敢死隊」之稱。長大後當上《南華早報》記者,本色不變,憑着勇氣獲獎無數,現專職為公義發聲,不平則鳴。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2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Sunny Chan

我也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用心,完全沒有帶有對任何人的歧視,只坦白的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因此沒有偏頗,這是很難得的傳媒態度,值得讚!

Anonymous

多謝這篇很公道的分析,沒有帶着偏見,坦誠的剖析引起滲透之說的原因。政府應該反思。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