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社論】清一色的反思4: 建制批鬥「政治集團 」架空特首動搖行政主導(二)

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3–05 10:19

在上一集,我們揭示了完善選舉制度後的一些建制派立法局議員,如何在香港發動一個民革式的「批鬥」亂局,導致香港瀰漫「立場先行」的泛政治化局面,而這問題將會令立法與行政機關持續對立,特首權力被架空,最終動搖行政主導體制,破壞香港的管治,嚴重影響香港的民生和經濟發展。 

在今集,我們會繼續追蹤建制派議員的批鬥歪風,以新冠第五波疫情作為場景,窺探這個新種建制派「政治批鬥」毒瘤的實況。

本報的立場:並非盲撐政府 而是發現一個更大的政治問題

在開始討論前,我們想說清楚本媒體的立場。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透視報一直堅守「中肯持平,黑白分明」的傳媒使命。我們發表《清一色的反思》一系列的社論,目的是要透視建制派議員在社會帶起的批鬥歪風,揭示他們如何有系統地批鬥政府,而並非因為我們有立場,要支持誰,反對誰,要「盲撐政府」。以公道見稱的透視報對時事一向沒有預設立場,而是通過持平的態度找出問題,並浮現其原貌給讀者。在這場疫情裏,我們見到政府的弱點及錯處,當中反映政府一些固有的管治問題,但我們亦要說出疫情的真相,作出公道的評論。

事實上,傳媒的角色是揭露社會問題,包括任何官僚下引起的問題,這就是傳媒的使命。那麼為何今天我們反而為政府好打不平,不是因為我們覺得政府做得好,而是本報發現一個更大的政治問題,要先解決這個政治問題,才能夠改善政府的管治。我們希望立法會能夠真切的議政去改善政府,訂立良政善治,而不是被這一班亂港的人有心浪費時間,其目的亦似乎跟以往激進反對派一樣,令政府進不到核心問題去改善香港。 

試想想有這些人不斷在社會帶風向批鬥政府 ,把社會的重心偏離真正的核心問題,官員每天忙於應對他們的批評,不要說進去解決問題,就連路口都未見,又被人擋著了。未來,整個立法會將被這批人帶了風向到他們所說的批評,被一些表面的問題蓋過了真正的問題,香港怎能改善管治,經濟民生只會原地踏步,民怨沸騰,而這已經正在發生。簡單地說,他們在解決問題的路上架起鐵欄,政府怎樣攀爬也進不到去,而且被充斥在議會和社會的批鬥聲轟隆響個不停紛擾着,政府可能已經迷失了。

政府在對付疫症的統籌工作有很多漏洞,包括:沒有一個整體的抗疫策略,導致處理事情混亂,無法梳理輕重緩急、優先順序;沒有充分與社會各界溝通政府的抗疫理念和方法;沒有突破設定的處事條框;沒有統一對外的發言人;沒有跨部門24小時運作的中央協調中心;沒有提前預判低疫苗接種率的風險,從而採取更積極的鼓勵打疫苗手段;沒有及早實施「自我快速檢測」來盡快隔離確診者,也沒有及時準備好網上登記系統。。。

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透視報的使命是堅守「中肯持平,黑白分明」,透視報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ruereport.hk


香港政府做得好或不好,以哪一把尺來量度?

當然,在任何政府的抗疫處理上,包括香港,要數錯處,可以找到無數的失誤,但我們可否以此衡量特區政府的表現? 在應對這個世紀疫症上,香港政府做得好或不好,以哪一把尺來量度? 如與中國相比,它有無限資源、市民也有服從性,因而在大部分城市可以做到動態清零,但香港這個擠迫的小城市缺乏這些條件,面對一個如海嘯式的疫情,要求它有像中國一樣的抗疫效果,是否公道? 

去年港府在處理第四波Delta疫情,沒有失守,「動態清零」政策下的小區圍封的措施也受到中國抗疫專家讚許,反觀新加坡和新西蘭等清零國家,在Delta的一波已經守不住要放棄清零政策。「Omicron是非一般病毒,在香港擴散是遲早的事。而病毒擴散後的場面,其實全球各地都差不多,我不認為香港弄得特別糟糕。」一名緊跟世界疫情和病毒研究的前美聯社記者對本報說。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截至3月8日,香港累計已有逾22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單日新增28475宗確診,共2578人死亡。同日,根據Our World in Data有關新冠疫情的最新統計數據,香港錄得全世界每百萬人口計死於新冠病毒的最高死亡率,根據過去七天的滾動平均值,每100萬人,便有29.18港人死亡,千夫所指的又是政府。大家必須了解,導致疫情大幅擴散的主因是Omicron有極大的傳播力,再加上很多香港人一直也不打疫苗。一月底,香港接種第一針的比率只有78%,只是到最近才到達9成,而死亡率較高的長者,其接種率仍不到一半,染病和死亡人數飆升是必然現象。週一(7日)醫管局公布過去24小時再多161名確診者死亡,其中126人均無接種疫苗的。當這股疫情在其他國家爆發時,他們的政府也是束手無策、手忙腳亂。因此,我們怎能就此判斷港府是第五波疫情的罪魁禍首呢?

舉一個例子,在中國處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官員沒有為大量傷者提供康復治療也被人詬病,但我們應否就此指責四川官員不負責任,有心違背中央?還是體諒到傷者太多,當地又沒有足夠的復康設施及專業人員,於是傷者截肢後就著他們回家。在這事上,如我們可以體諒當地政府的限制,為何不可以用同一把尺衡量香港政府的抗疫表現? 建制派的一批人帶動市民每天罵的就是政府任由確診者在家自生自滅,大批染疫病人在醫院急症室等候得不到醫治,可是若以理性分析,沒有任何醫療系統是預留每日有那麼多人入院的,而且疫情來的很急,就算有中國人員幫忙,興建隔離設施也需時。 當有天然災難的時候,我們要求一個政府不會做錯,是否太過份? 況且,若要問責,也不是林鄭一個人的事情,應該是包括問責官員、立法會議員、和政黨。

這些建制派政客及帶風向人士亦隱瞞另一個事實,讓市民以為第五波疫情嚴重擴散是由於國泰的事件而引起的,源於豁免貨機機組人員隔離檢疫。我們在上一集已經解釋清楚這件事情,第一,這個豁免貨機機組人員的法例是由立法會議員全體通過的,這是由於有其需要(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機組人員在檢疫期間沒有受到足夠監管,例如佩戴手帶,令他們外出帶病毒入香港,引起第五波疫情的源頭,當局在這事情上理應受到譴責)。第二,國泰機組並不是擴散的主因。據傳媒2月7日引述衛生署長林文健稱,現行疫情是源自油麻地香港海景絲麗防疫酒店及倉鼠群,而不是國泰空姐空少群組,請看此連結返回上一篇文章了解更多。但建制派議員一直沒有將這些事實告訴公眾,否則他們便失卻了批鬥的機會。

香港第五波疫情日趨嚴重,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其中伊利沙伯醫院、明愛醫院、聯合醫院及博愛醫院在戶外位置設置多個帳篷及病床,供大批染疫病人等候。(中通社)
建制派的一批人帶動市民每天罵的就是政府任由確診者在家自生自滅,大批染疫病人在醫院急症室等候得不到醫治。圖為2月17日,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公立醫院在急症室外設分流區,架設帳篷及病床,供大批染疫病人等候。圖片:中通社

疫情嚴峻,政府近日在不同地區圍封強檢。在應對這個世紀疫症上,香港政府做得好或不好,以哪一把尺來量度?圖片:政府新聞處



利用疫情嚴重「合理化」批鬥

公道而論,我們認為政府最大的錯是沒有在去年盡快執行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教授的意見,安排老人院舍為長者打疫苗,否則不會導致今天的田地。很多西方國家已依靠疫苗將病毒殺傷力減低,防止拖垮醫療系統,而死亡率也大大減少。相反,之前香港大部分人口因未受感染而一直是沒有天然免疫的,政府也沒有警覺性以更強硬手法為社會谷針。 可是我們要怪的只是政府?一年前,政府已開始提供疫苗接種,並不斷呼籲市民去接種,但一月底的時候,仍有約180萬人沒有打針,這些人無異「拖社會後腿」,最後導致今天醫院爆滿和每天的死亡數字,政府和市民也有責任。 

可是,批鬥政府的建制派議員不會把這些事實解釋給市民,反而利用疫情嚴重「合理化」對政府的批鬥,令到他們的動機更不容易被社會察覺。在疫情處理上,他們對政府的批鬥包括:不斷向公眾「洗腦」政府是第五波疫情的罪魁禍首、對政府在執行抗疫工作期間出現的任何漏洞、出錯、不足,執著不放;對政府要求苛刻,吹毛求疵,橫蠻無理。他們每每把香港與內地的效率比對,又說「廢官」優柔寡斷、政策姍姍來遲、又說檢測速度慢、又說公務員不應在家工作、甚至批評政府為何不可要求公務員包裝和派發快速檢測包,提出的理據很多時候是偷換概念、絞盡腦汁指控政府。他們也不斷狠批政府不實行「安心出行」有實名制和追蹤功能,但由於這做法涉及個人資料私隱,社會會有很大爭議,因此必須考慮法律的問題,不是議員說做便做。

香港政府的抗疫口號是「同心抗疫」,議員本應深入議政幫助政府進入解決疫情的問題,而不是在社會帶風向,這不但對抗疫沒有幫助,反而阻礙政府的抗疫施政。回歸後在泛民的打擊下,政府變得像驚弓之鳥,對很多事情也不想去改革,做多了只會招來噩運,加深了政府解決不到問題的劣根性。今天清一色的立法會,建制派在更龐大的90人議會、以及其帶動的「泛政治化」香港,發動更凌厲的批鬥,有意捆綁政府施政能力。試問官員每天忙於應付疫情,還有一班人圍著「插」自己,加上網上KOL和寫手的助攻,官員身心俱疲,哪來勇氣和魄力安心施政對付疫情?中央那麼著緊控制香港的疫情,而這批人就在搞風搞雨,無異與中央對抗!


議員狙擊政府抗疫「漏洞百出」要求全民禁足檢測偽命題

現在大家對事件有了一個背景認識,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

在上一集,我們以洪門宴引發的事件為例,帶大家觀摩了兩位立法會議員在議會外,通過社交媒體Facebook和Youtube對政府的批鬥行為,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立法會會議廳,觀看圍繞新冠疫情的批鬥情況,還會帶各位分析一些「作者」如何在傳媒助攻,模糊讀者視線作批鬥。 

出席1月3日的「洪門宴」除了14名現任官員、1名退休休假官員,還有20名立法會議員,來自多個政黨,包括民建聯、經民聯、工聯會、新民黨。然而,在1月12日的新一屆立法會第一次會議中(特首立法會答問會),沒有一個議員問及洪門宴,反而有多名議員狙擊國泰「客機去貨機返」致社區爆疫,批評政府默許國泰做法,又欠缺監管。議員們沒有動議問責在疫情爆發期間出席大型聚會「洪門宴」的有關議員,不但有包庇之嫌,還有意轉移視線,把矛頭指向政府,可謂一箭雙鵰! 

當天,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陳凱欣(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炮轟當局抗疫措施「漏洞百出」,並指:「變種病毒Omicron因為防疫漏洞殺入社區,直到今天,本港的感染個案已經是多代傳播,同時亦有多宗不明源頭感染。爆發的原因和源頭其實是很明顯的,可惜特首和一眾防疫官員仍然自己感覺良好,覺得你們收緊社交距離是快、狠、準,但很多聲音和我自己都認為其實你們是亡羊補牢。」並隨即要求香港仿效內地小區及全面檢測,「檢測要在一星期內全民做兩至三次,找出隱形傳播者。」

圖:林鄭月娥:違規情況每日發生感到「忟憎」  陳凱欣質疑本港出現防疫漏洞致Omicron變種病毒在社區爆發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1月12日出席第七屆立法會第一次會議,選委會界別的陳凱欣炮轟當局抗疫措施「漏洞百出」。圖片:立法會


林鄭月娥回應指不認同政府抗疫「漏洞百出」的說法。她指每一項抗疫措施都需要平衡後果,沒有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政府會對違反家居隔離措施人士採取拘捕並提上法庭,但是仍難以全面防止違規出現。「每一次我們都要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務求做到最好。」她說。

至於陳凱欣議員提出仿效內地的全民檢測所指的是禁足檢測,而此要求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請看本報最近的社論《建制派和KOL聯署的「全民禁足檢測」是偽命題》)。過去,一些建制派的議員,聯同不同作者和KOL,不斷要求香港政府實施中國採用的全民核酸測試以切斷傳播,但有別於中國,香港根本沒有人力物力實施全民禁足檢測,任何以理性分析的人也可以知道。可是,議員刻意在社會「帶風向」,帶動市民不斷譴責特首不實施全民禁足檢測。 

據傳媒報導,中央派來的內地抗疫專家組長梁萬年上周六(5日)接受訪問時也表示,全民核酸檢測是科技手段,並非目的,而目的是儘早識別是否感染。「全民核酸檢測肯定是有效的,從科學上來看。但是在現階段,我們有沒有能力、資源來做這個事,是需要綜合考慮的。我也相信特區政府也在研究這個事。有時機的問題,同時也有條件的。你要真正做核酸檢測,是系統性的步驟,不是說檢就檢,有什麼方法檢,誰來採樣,被採樣者如何組織,誰來運送標本,誰來檢測,陽性者、密切接觸者如何管理,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做周密安排。」他說。

為何陳凱欣議員會要求特首做一件不可能的事,目的為何?

在會上,特首解釋檢測政策一定要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不能夠照抄其他地方的檢疫手法,指香港做的小區檢疫,即時對懷疑出現確診個案,或緊密接觸人士的大廈進行圍封檢測,能夠找到七成確診個案出來,認為全民檢測效果不如小區圍封。「如果我們放棄了這個這麼有成效、這麼聚焦的檢測工作,貿然聽取一些意見,做一些跟人哋地方(別人地方)做的所謂小區檢測,我不會承擔這個後果...」林鄭回應。

立法會首會|林鄭月娥:香港抗疫要切合本地實際情況不認同本港抗疫錯漏百出- 香港- 香港文匯網
回應陳議員的提問,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抗疫政策必須要切合香港實際情況,不可以照抄其他地方,認為過去兩年本港抗疫成果相對其他地區較佳,不認同本港抗疫錯漏百出的說法。圖片:文匯報


寫手斷章取義:特首鄙視國家,跟黃絲黑暴一樣 

特首此話一出再受批鬥,1月14日,傳媒人屈穎妍以題為《傷人不利己的話》發文,斷章取義,拿走她的發言的前文後理(請按此閱讀1月12日立法會的會議紀錄),無限放大和扭曲她以上的一句話,逐個用字批鬥,尤其利用「人哋地方」這個用詞,明示和暗示特首鄙視國家,比喻她跟黃絲黑暴一樣。「 『人哋地方』、『所謂小區檢測』,大家一聽已感礙耳,礙耳,源於語言中所表現出來的鄙視,還有心底裏情不自禁表露的隔閡。把自己的國家叫做「人哋地方」,跟黃絲黑暴那句「鄰國」其實心態一樣。內地艱苦抗疫有成,在特首眼中原來只是「所謂檢測」,有些事真的冇得教,有些人實在冇得救。」她寫到。

言論很快發揮「作用」,令不少市民嬲到震,有人立即說「炒得啦!」之後其他作者繼續炒作她說的這一句,批鬥大軍更在Facebook無限放大。 

普通人看上面所引述特首說的一段話,已經清楚明白特首的意思,就是小區圍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她不想貿然放棄。至於用「人哋地方」其實沒有貶義,簡單指「其他地方」或「別人地方」,但此作者明顯要扭曲她的說話的意思,這種失實言論與假新聞有什麼分別?同樣誤導公眾。就算立法會有會議紀錄,不花時間思考的市民不會查閱,了解前文後理,作者們已經把「人哋地方」這句成功「深入民心」,林鄭「水洗都唔清」,這與洗腦無異。過去兩年,這名屈姓作者一直針對林鄭月娥,並喜歡用這種方式炒作特首或官員做的每一件事或說錯的每一句話。

這名前壹週刊副總編輯亦曾出現不實的報導,包括在去年3月在《大公報》撰文稱西九董事局於2012年6月以1.77億元購入「希克系列」時,時任西九董事局成員梁振英及曾德成不同意博物館完全收藏西方展品,惟時任西九董事局副主席唐英年及董事局成員周梁淑怡反對。文章刊登後被指有多項錯處,包括梁及周從未出任董事局成員。周梁淑怡其後澄清自己從未有加入西九董事局,與收購M+藝術品毫無關係,指文章提及她的內容全面失實,與事實嚴重不符,對此深表遺憾。屈穎妍其後再撰文​​稱自己忘了查證。「自己大意把周梁淑怡的銜頭寫錯,我謹此致歉。其實文章還寫錯了另外兩點:包括梁振英先生並非西九董事局成員。」如果到西九的網站一看,可以清楚見到前特首梁振英和周梁淑怡兩個人都從沒有在西九董事局,那到底作者最初是如何寫出這繪型繪聲的故事的呢?是否只是忘了查證那麼簡單?

1月14日,傳媒人屈穎妍以題為《傷人不利己的話》發文,斷章取義,拿走林鄭的發言的前文後理,無限放大和扭曲她的一句用上「人哋地方」的一句話。圖片:媒體截圖



面對建制派的批鬥,特首和政府官員比周梁淑怡悲慘十倍,被誣捏、做假的事件比比皆是,林鄭的每一句話也被一些藍營「作者」和KOL對準狙擊,而每次都是同一批人。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建制派的政客、KOL、或作者,針對政府的手法大都不易察覺的,會用一些大眾認同的道理、事實在言論裡,然後再加上一些沒有證據的指控或暗示,有真有假,以假亂真,來混淆市民視聽而相信他們的話。而且在特首選舉前夕(當時政府仍然未有宣佈延遲選舉,原定於2月20開始提名),這些文章多不勝數。

在1月25日,有自稱「資深傳媒人」的​​阮紀宏在明報,發表題為《疫情凶特首要專心抗疫 跨兩任特首事情要放下》的文章。文章一開首,舉出政府延誤實施圍封葵涌邨逸葵樓,擴大了爆發風險,但之後的一段,作者寫到:「特首林鄭月娥是否考慮過有豐富圍封經驗的民政事務局來統籌指揮,如果沒有,是否考慮到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的「個人因素」?」這是有意暗示特首是因為要問責徐,而沒有用該局來統籌,導致病毒擴散。

他接著說:「 特區政府在宣布實施圍封的記者會十分成功,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將焦點轉移到,究竟應該將逸葵樓居民全數送檢疫中心,還是留在原區圍封,避開了延誤決定的指摘。」 批評延誤沒有問題,但作者有何證據證明陳把焦點轉移?如何證明她是為了避開指摘? 

文章最後一段,提到記者已經不再問林鄭是否連任,因為「也許是大家都覺得林鄭沒有連任的可能」,這是作者的重點,指出林鄭不能連任。最後他說: 「第五波疫情可能比過去幾波都更難應付,需要特區政府更加嚴肅認真去應對,特別是要求特首專心一志只考慮抗疫,不要再為跨越兩任特首的事情去分神。」意思是要暗示特首為了連任沒有專心抗疫,但證據何在? 

批鬥政府的建制派並不是單打獨鬥,而像是有一個隊伍,包括傳媒、作者、KOL和Facebook專頁主持人,也當然包括被他們「培育」的單純市民,很多成為其忠實的批鬥網軍。下圖為一個擁有5000名跟隨者的Facebook個人專頁,名為鄧林林主頁。2月11日,鄧林林在帖文上用了這幅有林鄭大頭的圖,標題寫上「香港應儘早除「廢」」,這人專誠去辦一個專頁發這些文宣是否與批鬥政客同一夥人,還是被洗腦的市民,我們不得而知。

建制派利用利用疫情嚴重「合理化」對政府的批鬥,批鬥政府的建制派並不是單打獨鬥,而像是有一個隊伍,包括傳媒、作者、KOL和Facebook專頁主持人。圖為一個Facebook的一個人專頁,名為鄧林林主頁。2月11日,她在帖文上用了這幅有林鄭大頭的圖,標題寫上「香港應儘早除「廢」」。


議員:說特首「恐嚇」、「自我感覺良好」  雞蛋裏挑骨頭  

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

1月19日,經直選入局的新民黨李梓敬議員(也是網紅KOL)在立法會首次發言, 一開首,他說在上一次會議,「當日有很多議員已經「善意」的去請教她(特首)」, 特別強調「善意」兩個字,證明吻合了夏主席的要求。 之後他提高聲線「發火」罵特首,重複批評她不檢討豁免機組人員檢疫安排,形容特首在1月12日的會議裏解釋收緊了空運措施,影響會陸續浮現,是「恐嚇」。在12日的會議,林鄭已經從容的解釋「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運作至為重要」的便會得到豁免檢疫,而諷刺的是這豁免是立法局議員審批通過的法例容許的,有份say yes的建制派議員為何在眾人責罵特首的時候默不作聲? 如果李議員認為法例應該修改,可以提出動議,不用大動干戈。發怒不能解決問題,其目的為何? 

李梓敬又再重提在上一次會議(12日)特首的說話,加以批評,用的方法跟之前的寫手一樣。他一直說一直提高聲線:「特首竟然用其他地方,以及別人地方, 來形容內地的安排,其實她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內地不是其他地方, 別人地方,這是我們的國家,她在說什麼呢 ?現在主席後面也有一個國徽,為何內地可以做(全民檢測),香港不可以做?」 他的話有暗示特首有「反中」之意。根據1月12日的立法會會議記錄,特首清楚解釋了為何不可以跟隨內地全民檢測的做法。在上面我們已經說了有寫手在立法會會議後斷章取義特首的說話,意圖用她的一句「別人地方」指控她鄙視中國。議員和作者們為何要扭曲她的說話? 

李議員在短短5分鐘的發言中,以KOL操練出的技巧,能言善辯,嘴巴像機關槍一樣,列出政府抗疫政策的不同缺點,由責備特首說缺乏法律理據控告國泰,至安心出行沒有追蹤功能,又把通不到關的責任怪罪於特首身上,全都是鬧鬧鬧,而沒有具體提出如何解決問題,也沒有稱希望約見官員商討解決方案。這就是議政? 用這種議政水平換取每月10萬元酬金、每年22多萬元應酬費,再加上任滿酬金90萬,原來工作只是在議會鬧人。

在1月19日的立法會會議中,李梓敬議員對官員「振振有詞」的斥責、說話尖酸刻薄,嘴巴像機關槍一樣,列出政府抗疫政策的不同缺點,全都是鬧鬧鬧。這絕對不是中央要求的「善意誠懇 」的議政態度。試問這種「治港者」怎能給市民一個好榜樣?圖片:李梓敬個人Youtube頻道截圖


特首在1月12日的會議提到,截至1月11日,香港的整體確診個案是12980宗,排名在全世界國家和地區的第170位以後,每100萬人口有1754宗確診個案,每100萬人死亡個案為28宗,是全球平均的百分之四,反映政府策略的成功。李梓敬冷笑說:「這算不算自我感覺良好?」 這就是建制派批鬥「不講事實」的證據。首先他刻意貶低香港抗疫的成績,並帶領市民對政府抗疫措施「雞蛋裏挑骨頭」,並有誤導市民之嫌。

大家可以想像,這只是一次會議的情況,但立法會在一年裏面開無數次這樣的會議,全程公眾直播,再加上批鬥的建制派議員在議會外也會用個人Facebook以及YouTube頻道繼續惡批政府,對社會的影響巨大。不看遠的,單看李梓敬議員擁有逾32萬訂戶的KOLHK時事梓引頻道近期的視頻(發布於1月7、8、9、13、23、26、27、28日)便知一二。每一集的標題不是批評或質疑特首林鄭為何針對徐英偉、林鄭AO黨全面進場、何君堯發火叫林鄭辭職、林鄭叫祖國「人哋地方」的話、就是批評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抗疫不力,指她避談葵涌邨疫情失控、縮短酒店檢疫是香港與病毒共存,並每每以問號遮蓋批評。

其中有一集(1月27日),李梓敬更加把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26日發表的新春致辭時說的「以為可以“躺贏”而懈怠,或是遇到難題就繞道,只會失去奮鬥的激情和變革的勇氣」(這番話是對整體“管治團隊”說的,包括立法局議員),暗示為責備政府官員(8:30分開始至結束),不約而同與社交群組流傳的一些設計圖片內容類似。他舉例說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未能於立法會交代政府剛開始研究有關發展大嶼山南作貨櫃碼頭的計劃,便說官員「以為可以躺贏,或遇到難題立即繞道,香港死定了!」。他又乘機批評政府抗疫政策漏洞,在沒有證據下指控政府「不想通關」等是「遇到難題繞道」,絕非實事求是的言論。

這種把中央官員的話扭曲為「責備」特首和官員,是這個疑似政治集團經常用的手法,而且像一條生產線。批鬥的寫手、背後利益不明的傳媒,會先寫文章,配以什麼“中央架空林鄭”、中央官員“來港坐鎮”的標題來貶低特首和官員;立即KOL緊跟錄片「宣傳」;同時有人幫手做文宣、做圖;有了片和圖的材料後,再經過WeChat、WhatsApp、和Facebook分發到不同群組。就這樣,「假新聞」就成了,傳遍網絡,人人深信不疑。有一點要注意的,這些對政府批鬥的建制派議員,無論來自什麼黨派,也會做一些「正經事」,以示正義和為民請命,增加民眾支持。 

說回李梓敬,他的 “KOLHK時事梓引”Youtube個人頻道,只在一兩年前才活躍起來(雖然YouTube上的登記是2010年),但截至今天,已經有一億人次觀看了,影響力令人震驚。這可能是他最近出現BBC HARDtalk節目,以流利英語駁斥英國主持人抹黑香港國安法,稱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有責任保護國家安全,說“為什麼美國就可以有自己的國安法?反過來指責香港,我覺得這很虛偽。” ,令香港藍民大讚「叻仔」,視頻快速傳遍國內,有內地傳媒作出報導時寫上標題「全程高能!BBC主持人連續“挖坑”,香港立法會議員一一駁斥!」,愛國英雄的形象更「深入民心」了,影響力將會更大。這就是他們上位的方法了。

李梓敬在2010年8月28日開設Youtube個人頻道,截至今天,已經有一億人次觀看了,單看他在最近一個月內發出的24個視頻,大都是針對林鄭月娥,目的為何?

李梓敬在他的KOLHK頻道推薦其他KOL的頻道,包括何君堯、華記、新潮民、高松傑、人間有澄、高志森油管、Save HK,他們的關係相信不淺。 


先不計算他之前如何打壓特首及政府,單看自1月起,李梓敬對特首打擊的力度,未曾間斷。單看李在最近一個月內在KOLHK時事梓引的24個視頻,大都是針對林鄭月娥。若純粹做時事評論,為何全部針對特首,頻密程度似乎是有系統的。這些行動的目的為何?

批鬥政府的政客在社會的影響深遠,而且快速蔓延,單看李的頻道,1月中的時候,只有32萬人,短短一個多月內,已經升到逾33萬人(截至3月8日)。多了一萬人會經常聽他的話,會對人的思考有什麼後果?

看看一位經常聽KOL的小學英文老師的變化可知一二。

2019年示威爆發,他心痛反政府示威者破壞香港,所以開始聽這些罵黃的KOL頻道,一來,他們幫他洩憤,二來,他以為他們正義,因此每天不同種類的KOL視頻都聽,尤其喜歡何志光。今天這位為人師表的人變成怎樣?他說:「我本人好憎淋病!事實上係無所作為!已有很多 Kol 說了千萬片!」原來KOL說對就對!這位老師本是愛香港的,因此痛恨被洗腦而反政府的黃絲,可是今天他不也是變成了黃絲的模樣嗎?對政府恨之入骨。這是否就是建制派批鬥者的目的?


此集完

在下一集,《清一色的反思》社論系列終結篇,我們將會探究建制派的批鬥歪風將對香港有什麼影響,以及提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終結篇將於星期五3月11日上午 8 點在本網站發布。


相關文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1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勞家輝

良心傳媒,董狐誠回。
中肯持平,黑白分明。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