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社論】清一色的反思5:建制批鬥「政治集團」  架空特首動搖行政主導(三)終結篇

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4–03–23 12:01

2021年3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選舉制度」,全部立法會議員選用愛國者,相信必不會有錯的。中央期望以此在香港大展拳腳,透過「愛國者治港」選舉制度,踢走激進反對派,立法會不會再有拉布,議會可以通過政策、幫助政府施政。想著,亂了足足25年,香港社會終於可以回復平靜了。

怎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香港又來了另一班「穿著建制派外衣、拿著愛國旗幟」的反對派。他們以口說「愛國」作護身符,卻做出對抗政府的行為,並非真的愛國愛港,而且勢力正依靠清一色的議會擴張,誓要架空特首(無論特首是誰),動搖中央希望在港確立的行政主導體制,令政府面對更大的施政阻力,對香港有深遠的影響。


Go to Amiba

香港成了破窗,這班人才是真正的要害

一向客觀公正的資深傳媒社長梁建鋒先生,坦言這些人是新的「政治集團」,建議香港要對他們提高關注。「我們要關注的是這一批自認為和被認定、被信任為愛國能夠治港的人士,究竟他們是一班什麼的人? 他們是什麼的素質? 他們正在做著什麼?」他在其1月20日的節目《香港成【破窗】了嗎》問到。

根據梁的分析,香港現在的政治重心,已經「不在特區政府裏面了」,而是在一班因為國安法、因為完善選舉制度後掌握更大權力的人。「這班人裏面亦有很多人依附在他們的週邊而進入議會、以致成為公開的意見領袖。這一班圍繞在新的政治集團的是什麼人? 他們會做什麼,怎樣帶香港走?這才是真正的要害。」

梁告誡,香港已經出現了一個「破窗」現象。他將香港比喻為一座房子,出現了一個破爛的窗,如果不管,其他窗戶就會被破壞,最後整間屋也會爛掉。「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而沒有治理好,沒有管好,繼續破壞它,它只會繼續爛下去,而不會自己治癒的。」

中央是否知悉這個「政治集團」,我們可以從一段講話裏面看到端倪,留意粗字體。

3月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以視頻會議方式,主持召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七次協調會時,除了呼籲特區負責官員要勇於擔當、勇挑重擔,以投身抗疫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就職誓言,還特意說了這段話:愛國愛港力量要積極作為,引領社會各界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與特區政府合力抗疫、並肩作戰、共度難關,並要發揚鬥爭精神,有力揭批和依法懲治反中亂港分子抹黑攻擊、散布謠言、製造恐慌等干擾破壞抗疫的言行,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堅決打贏香港疫情防控保衛戰。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這位中央官員的話是有什麼含意,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在上兩集,我們已經帶讀者窺探這個疑似「政治集團」的目的、揭示他們如何通過不同人物(包括議員、KOL、寫手)有系統地批鬥政府、如何控制輿論來影響公眾思維,帶動反政府情緒。 他們是以「三人成虎」的手法在「民智未開」的香港,散播不實言論,為經歷過黑暴的香港人重新洗腦,把數以百萬計的港人成為他們的minions民兵,再翻天覆地的打一場「反政府」仗。

在今集,《清一色的反思》一連5集社論的終結篇,我們將探究建制派的批鬥歪風將對香港有什麼影響,以及提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梁建鋒先生引用1982年,詹姆斯·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犯罪心理學理論:破窗效應,該理論把一個社區內的混亂與嚴重犯罪聯繫起來。據報導,在1990年至1992年,紐約市警察局將破窗理論付諸實踐,把區內破損的窗戶換成新的窗戶。神奇地,從那時開始,該市犯罪率急劇下降,在1996年,紐約的重罪案件減少了近40%,兇殺率已減半。梁說香港已成破窗,如沒有治理好,是不會治癒的,香港當局要以此為鑒。圖片:網上


影響社會風向 動搖議員立場 不敢孤軍作戰 

自從中央在香港實施一系列撥亂反正的行動,包括在2020年6月30日通過港區國安法、再在2021年3月31日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令香港風聲鶴唳的反對派陸續出局,可是始料不及的是取而代之的一些建制派,竟然搖身一變成為「新種的批鬥者」。有一點要特別留意的,就是如何辨識建制派批鬥者,不單是看他們說話是否兇惡、和尖酸刻薄,有不少也說話斯文,而且是有地位的,但是笑裡藏刀,因此主要看這些人的話是否以歪理來不斷向政府施壓和批評。參與批鬥的建制派議員為數不少,有些更屬於大的政黨,將會在議會內快速蔓延,成為批鬥霸權,壟斷議會的方向,原因有三:

第一,由於整個議會也是建制派,都是同一個政治光譜,建制派議員難於不跟大隊。為了跟大隊自保,為了競爭保選票,其他建制派議員,極有可能會跟風處處批評政府,令問題更深化。

第二,儘管一些新議員的初心是好的,但也會受到他們的不良影響,以為「為反而反」就是議政,令批鬥風氣污染整個議會。 議會中耳濡目染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在2008年激進民主派黃毓民上任立法局議員後,他在議會內的激烈抗爭行為,令他快速地得到大量支持者,引發其他溫和的泛民議員模仿他的激進手法來爭取選票,議會逐漸成為抗爭場地,而不是議政的地方。

第三,雖然有很小部分舊有的議員是幹實事的,一些新的議員也像是有抱負的,但他們將會孤掌難鳴。由於現時一些大吵大鬧的和有地位的建制派議員,聯同議會外的KOL、寫手、Facebook群組,控制了香港的風向,因而反過來牽著議會走,整體建制派議員便會變得被動,不敢孤軍作戰以事論事,必須跟隨「社會風向」批評政府和特首。

先不猜測這些人的目的是否要特首落台,要另一人上台,這些政客將會令到香港原地踏步。只要他們成功帶着風向討論他們提出的批評,整個社會,包括議會和傳媒,便不能獨自走另一個方向,處理香港的真正問題。早前兒童院舍令人痛心疾首的虐兒案便是一個例子,由於議員集中針對政府的防疫不足,立法會並沒有大力討論如何可以加強保護兒童,一個社會問題就是這樣被隱沒了。

回歸後的25年來有多少個社會議題,不是在立法會說著說著就沒了,便是提也沒有人提。一個國際城市本應很有能力解決一些基本經濟和民生問題的,但都因為政治蓋過真正的問題,立法會有能力也不能發揮出來。 

由於整個議會也是建制派,都是同一個政治光譜,為了跟大隊自保,為了競爭保選票,其他建制派議員,極有可能會跟風處處批評政府,令問題更深化。圖片:林振東/端傳媒



核心問題原地踏步 動搖社會穩定 

香港有數之不盡的社會問題需要改善政府的政策來解決,包括地產霸權、壟斷、房屋短缺、樓價高企、社會不公、貧富懸殊、老人照顧、醫療問題。。。

可是,批鬥的歪風令到香港不能進入解決這些核心問題,原因有三。

1)當議會籠罩批鬥的風氣,議員便不會集中精力去研究問題及解決辦法,而是比較誰「罵得出位」,不僅影響議會的議事能力,還令政府面對非常巨大的施政阻力,每天要應付他們的批鬥,改政策吻合他們的要求等,又怎能花心神去解決真正香港的核心問題,這等於「拖政府後腿」,問題只會原地踏步。 

2)由於政客把焦點集中在一些鬥爭上,帶領公眾恨政府、恨林鄭,人們以為只要特首不能連任便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看不到香港其實需要做什麼,因此整個社會不會有聲音要求進入某些重要的議題討論,傳媒也因而不作討論,問題就此被活埋。 

3)早期的泛民議員關注民生問題的,媒體每當發現任何社會問題,會提出建議,然後聯同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施壓,慢慢一些社會問題可以得到改變。後來議會走向政治化,傳媒被帶着風向,不能集中討論解決社會問題。現在泛民出局,建制派取而代之帶傳媒風向,今天傳媒的話題大都是這些批鬥者提出的。傳媒本應是帶領社會的,現在反而被社會風向牽着走,批鬥的歪風令傳媒迷失了。

因此,如建制派的批鬥繼續,香港的核心問題將持續惡化,民怨四起,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將繼續在議會挨批,而批鬥又再阻礙政府處理問題,惡性循環,令問題日深,最終只會動搖社會的穩定。

香港的住屋問題已經到達水深火熱,如建制派的批鬥繼續,民生問題將持續惡化,受害的只是苦等的貧苦大眾。這是深水埗的一個“棺材房”床位,為減少木製床位的蝨患,業主用鐵把單位間成20多個“棺材房”,每一間的租金都不一樣,視乎大小。相片中的這間比其他的床位小,只有2×6呎,租金大概$1500-$1800港元。在香港這個貧富懸殊的社會,貧窮人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是被動的。相中這人掛起一件綠色的制服,應該是一位清潔工人,與上圖穿得高貴的立法會議員,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後者掌控了前者的命運! 圖片:Benny Lam/SOCO



架空特首權力  動搖行政主導 香港繼續「亂」

中央通過改革選舉制度,目的是要在立法會形成穩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強大力量,破解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長期對立、使特區政府和各界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香港的優勢。 簡單而言, 中央的目的是香港能夠回歸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讓特首帶領香港解決問題。可是,這些建制派掀起批鬥政府和特首的歪風,與中央的目標對著幹。

1980年加入政府,政務主任出身的林鄭月娥太天真,以為自己好打得,可以改變香港,實在不知道很多豺狼埋伏四周,竟然在北京邀請下,於2017年7月1日坐上這個第五任特首位置,最後在人前哭了多次。

未來不知道這位身心俱疲的女特首會否連任,但「政治集團」的批鬥不會因林鄭連任或不連任而有所改變。 未來無論誰做特首,這些力量也會繼續攻擊政府,弱化政府,令整個香港停濟不前,這個問題不容當局忽視。 特首如果換人,而換上這個政治集團的「皇」,我們相信會有三個情況出現,1)香港會變得風平浪靜,藍營都很滿意這個新特首,2)新特首會裏應外合,做戲被批鬥,或 3)特首會被批鬥得更風聲鶴唳,是其有意挑撥的。無論是哪一個情況出現,此特首的行為及目標也是一樣:做一些表面功夫來假裝有作為,掩飾內裏不作為,或是公然完全不作為,核心問題得不到解決,然後香港再繼續亂。 哪人會甘願去做特首被批鬥? 如果有人是這樣想,實在太天真,不了解政治的污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繼續撕裂香港,方法是有一班市民是會支持這新特首的,而有另一班市民見到其卑鄙行為會很痛恨他,這樣做社會就會繼續,甚至更嚴重地,撕裂,到時民心繼續散亂,只要香港亂就達到他們的目的。撕裂令香港不能走向社會和解,因而不能營造力量,共同建設香港。正因如此,大家會看到,縱使攬炒派紛紛入獄,這些建制派批鬥者仍要繼續吼準機會罵黃,挑動社會仇恨。整套計劃是非常陰險狡猾的。

若建制派批鬥政府和特首行為繼續下去,會逐步引致立法與行政機關對立,弱化政府權威,導致特首的權力被架空,令行政主導體制不能確立,最終動搖香港的管治,港府繼續成為弱勢政府。那香港又怎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加競爭力,那麼中央一連串的撥亂反正行動,將會變得沒有意義,沒有力量。

至於為什麼他們希望動搖行政主導,要香港繼續亂,大家可以回看我們之前的一集,《清一色的反思3:建制批鬥「政治集團」  架空特首動搖行政主導(一)》的末段。我們節錄其中二節:「一些批評者認為,建制派的批鬥行為,與既得利益者,甚至一些不明的勢力,要繼續操控香港有關,因此必須要執行力強的林鄭下台,即切除中央管治香港的左右手,才可以操控香港。在缺乏證據下,我們絕不能相信任何陰謀論,而定斷一些建制派議員就是這些勢力棋盤上的「棋子」。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府強大,便能瓦解任何人對香港的控制,因此,他們絕對有誘因設法令它成為弱勢政府,從而繼續盤據香港的利益。」「簡單地說,只要能夠亂,香港的曙光永遠不現,人民怨聲載道,一國兩制便不能成功。如果世界不相信一國兩制,中國又如何收回台灣?如果人們因為香港的管治停滯不前而不相信中國,中國的全球發展會否受阻?這是對中國有好處還是壞處? 誰人在背後搞動? 看穿了,可能會明白有份批鬥政府的人其實不是真正的「建制派」,只是掛上了偽善的外衣而已。 」現在明白了嗎?

「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怨讟(誹謗,怨言)既作,離叛亦興。」這段話出自《貞觀政要.君道》,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說出治國者之道,指出如果想要天下安定,治國之人必須先端正自身行為,如說出誹謗,怨言的話,更會弄得民心渙散,怨言四起,民眾將變得叛逆。

這個典故的智慧竟然經歷千年,仍歷久常新,並對香港的偽「愛國者」作出責備。 

上梁不正下梁歪,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批鬥行為會令市民模仿,令回歸後反對派培育的「批評、抱怨」的負面社會風氣、民粹變得更深化,民怨四起,而這情況已經正在發生。示威暴亂必然再起,只是遲早的事。我們在早前一篇社論《建制派和KOL聯署的「全民禁足檢測」是偽命題》已經提過,有KOL播放未經證實的市民錄音,牽動市民情緒,認定政府部門在抗疫上不作為,很多網民留言大罵林鄭,有些變得激動說要「上街」!

由此可見,若不革除建制派批鬥勢力,將會禍害社會,影響民心,香港必會繼續「亂」。

中央通過改革選舉制度,目的是要在立法會形成穩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強大力量,香港能夠回歸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讓特首帶領香港解決問題。可是,這些建制派掀起批鬥的歪風,與中央的目標對著幹。圖為林鄭月娥在2021年12月到北京作任內最後一次述職,習近平向林太說「中央對你們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林鄭月娥至今未有表示會否連任。圖片:明報


資深社長肺腑之言:有這班人帶風向   香港的政治前途不一定那麼光明

1月13日,一向客觀公正的資深傳媒社長梁建鋒先生在其時事節目,題為《洪門宴的真要害》發表評論,批評香港的一些建制派表現盲目和非理性,形容他們是香港的一個「危機」。對於1月3日的洪為民百人宴事件中,建制派批鬥者各自叫囂,帶動泛政治化的事件,梁憂心忡忡地說:「若果香港日後遇到其他事務也用這樣的社會氛圍,都是這班人在帶風向,我覺得香港社會的政治前途不一定是那麼光明。」

節目出街後,至今收到1000個留言,很多人欣賞梁的客觀公正,有人留言說出香港的問題:「梁總,好欣賞你的理智分析。香港人在回歸後,民粹主義氾濫,很大部分香港人缺乏同理心,個人主義高漲。」 這種心理素質可能就是此政治集團看中的,只要挑動一下,就可以驅使全民皆兵,對付政府!

雖然這位傳媒人把事情說得很清楚,但竟然很多觀眾帶著「政治濾鏡」看事物(民粹的結果),留言反對他的觀點,相信不少是這些建制派批鬥者的擁躉。也有網民看不到他的話的深度和重點,仍然停留在爭拗,問到:為何林鄭月娥只向徐英偉開刀?

1月20日,梁建鋒再發表以題為《香港成【破窗】了嗎》的評論,指訂立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卻未能令香港的政治環境達到“清明”,坦言看不到香港走向和諧建設之路。

究其原因,他說這是由於新政治權貴帶動的「泛政治化」和「立場先行」亂象,重演了2019年黑暴時的「文革」。「現在泛民走了後,我們真的要當心,有另一批人在叫另一些政治口號, 模式是一樣的,只不過是詞匯換了,背後羅輯思維方式和政治操作其實是一樣的。」梁說,並指那些自稱「愛國愛港人士」承接以往泛民的破壞力量,像接力賽般,繼續「掟爛」香港。

梁指出,民生改善是要辦實事的,指在過去40多年,中國努力改善民生、社會治理和政府運作,取得成就;相反,香港的新政治權貴卻不做實事,而是作「務虛」的民粹。

「只要不同自己的顏色,便用嘲笑和踐踏的方式去對待,這不是實事求是,務實辦事的人應該表現出來的作風。如果你是很認真的辦實事 ,你不會將自己的精力時間或者對外宣傳全部停留在一些務虛的事上。」他的矛頭直指這些憑做KOL「罵黃」、「罵政府」而上位的議員(包括李梓敬、陳穎欣等表表者),批評他們承接了蘋果日報的歪風,帶壞社會風氣。「我看不到當一個社會對每件事都是用一個輕佻、挑剔、尖酸刻薄的態度去對待時,會對社會建設有什麼好處?」 

梁更警告,香港的權力已經到達新的政治權貴階層。

「我們看香港社會現在已經到達了新的權貴階層,真的掌握了大勢公權力的人,在社交平台裏面已經掌握相當力量的人,他們究竟是在此堆積怨氣、煽動怨氣、還是在此疏解怨氣、在建設呢?」

梁建鋒告誡,香港已經出現了一個「破窗」現象,如果不管,整間屋也會爛掉。「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問題,而沒有治理好,沒有管好,繼續破壞它,它只會繼續爛下去,而不會自己治癒的。」他說。

此乃一個有氣節的傳媒人的肺腑之言,他的正直敢言在香港的傳媒中可說是絕跡了。

1月20日,梁建鋒再發表以題為《香港成【破窗】了嗎》的評論,指訂立國安法以及完善選舉制度後,卻未能令香港的政治環境達到“清明”,坦言看不到香港走向和諧建設之路。圖片:YouTube截圖


革除建制派批鬥勢力  撥亂反正

香港要盡快撥亂反正,革除建制派政治集團的勢力,可以從兩方面同步進行,一是中央和特區當局要行動,二是市民要配合。 

市民:以三人成虎為鑒 用選票踢走批鬥議員 

首先,讓我們說一個中國典故來作大家的警惕。

這個故事就是出自"戰國策"的《三人成虎》,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戰國時代,國與國互相攻伐,而爲了使對方遵守信約,通常會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爲人質。魏國大臣龐恭在陪魏太子到趙國作人質前,因為知道有人會在他離國後中傷他,因此問皇帝:如果有人對皇說街市上出現老虎,大王會不會相信?皇帝回答“我不相信”。龐恭再問:如果有兩個人對皇說街市上出現老虎,大王會不會相信?,皇帝也回答“我不相信”。他再問:“如有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這種說法嗎?" ,魏王道:"我相信了”。 他於是向皇帝解說在他離國後,議論他的人一定超過三個人,希望大王能考察識別那些人的話,不要隨意相信。 魏王答應了龐恭。

他離開後,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前說龐恭的壞話,雖然皇帝聽了龐之前的告誡,明知謠言的危險性,但時日一久,內心動搖,最後也相信了其他人對龐恭的謠言,待他回國後,魏王就疏遠龐恭,不再重用他了,可見謠言的威力,以及人性的軟弱。最後魏國為秦國所滅,朝代只有共179年。

《三人成虎》的故事比喻當謠言再三重複,便能使人信以為真,讓世人明白謠言惑眾的危險性,作為告誡。

古人有關謠言的教導今日竟然仍然適用,反映世界一直在變,朝代更替,但人性的軟弱沒有變。一個KOL/寫手/議員講了的事,你可能不信 ,但如三個講同一個故事 ,你會相信嗎?每一個人都說同一個故事是否必定可信?看看2019年暴亂時的謠言,例如831太子站警察殺人事件,三人成虎的現實版,如何令香港陷入亂局。

在2019年8月31日反逃犯條例示威者湧到太子地鐵站內逃走,遭到警察入內大批逮捕,之後有人傳出「警察打死多人,並運走屍體」。一個人說了,二個人說了、三個人說了,「我信了,那麼多人說,一定是真的!」,無數人不查證便相信,於是出現了太子站奇景:每個月底,不少市民會到太子站外獻花和焚香“拜鐵閘”悼念死者。

香港人要以此為鑒。

我們希望市民能夠學習獨立思考,對公眾人物有警惕之心,不要胡亂相信他們所說的話,被人帶風向,這就是盡了你們的公民責任。

在未來的選舉,香港市民和選舉委員會的委員,請用選票踢走建制派批鬥和議政能力低的議員,亦給機會溫和的泛民、以及中間路線候選人,增加議會的多元,令議員之間互相制衡,從而壓制議會內外的不良風氣。

傳媒亦要緊密監察議員的操守,對失職的議員作出揭露,令建制派壞分子出局,香港才能回復平靜。

香港反送中示威者7日晚間再次聚集旺角警署周邊,抗議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的車廂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圖為儘管港府證實31日無致死個案,但示威者仍送上鮮花「悼念死者」。(中央社)
831太子警察殺人事件是“三人成虎”的代表作!無數人不查證便謠言便相信,於是出現了太子站奇景:每個月底,不少市民會到太子站外獻花和焚香“拜鐵閘”悼念死者。圖片:中央社

在未來的選舉,香港市民和選舉委員會的委員,請用選票踢走建制派批鬥和議政能力低的議員。圖片:K.Y. Cheng/SCMP


中央:檢討選舉防止政治操作 違反宣誓議員出局 

我們建議中央及香港特區政府盡快一起商討如何解決建制派議員的批鬥歪風,撥亂反正。反中亂港人士已經被踢出議會,中央亦沒需要用一班不善議政的橡皮圖章在議會維穩,他們已經失去作用。在未來日子,誰人才可以治理好香港?就是做實事的人,真正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人,而不是口說「愛國」,卻搞亂香港的人。我們期望中央可以近距離監察香港的議會,不被一些阿諛奉承的人瞞過,如果再不插手這班人,最後只會害了香港。

中央和當局要有機制防止有人用「愛國」作包裝進入治港架構攬炒香港,改革相關制度,堵截漏洞,包括:

  • 盡快檢討整個選舉過程,讓未來的選委會、立法會、特首選舉能夠公平地進行,防止被任何躲在幕後的一群操盤手操控選舉,選出代表他們的「棋子」。
  •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取消曾在議會內或外叫囂的人的「愛國者資格」,將來不能再參選,以起警戒作用。他們令到社會動盪不安,阻礙政府解決香港核心問題,引致民怨四起,其行為並非真正「愛國」。
  • 《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公職人員包括立法會議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今年1月3日,90位立法會議員在就任時都宣誓了效忠特區政府,而根據104條所訂明的宣誓要求,宣誓人必須真誠信奉並嚴格遵守法定誓言,如宣誓人作虛假宣誓或者「在宣誓之後從事違反誓言行為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現在這些建制派議員持續的批鬥政府,帶動市民反政府,已經明顯違反宣誓,當局有權力和責任把這些人DQ,讓他們出局,否則宣誓變得有法不執,失去意義。 

至於其他批鬥隊伍,包括KOL、寫手、相關傳媒、Facebook群組,我們還要研究怎樣解決,未來會有建議。


圖為2022年1月3日,新當選的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下鄭重宣誓,表示擁護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並由行政長官進行監誓。現在議員持續的批鬥政府,帶動市民反政府,已經明顯違反宣誓,當局有權力和責任把這些人DQ,讓他們出局,否則宣誓變得有法不執,失去意義。 圖為一直狠批特首和政府的何君堯議員,舉起右手宣誓。


去除掛羊皮的亂港者 讓香港由治及興

在以上種種方法實行之後,香港才能去除掛著「愛國者」羊皮的亂港者,愛國者治港制度才能被淨化,並發揮其真正作用,讓立法會健康地成長。

當這個美麗藍圖出現後,立法會將開始有真正的議政、議政的質素會逐漸提高,甚至培養出「愛人民」和「有謀略」的政治家。這些高質素的議員不但能夠在議會裏提升香港的施政,將來亦可能成為我們的高官,領導香港大力發展經濟和民生。

長此下去,香港才可以確立穩固的行政主導體制,強化特區的管治,從而解決香港的核心問題。這樣,香港才能完成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使命,一國兩制才能成功,而這顆東方明珠才會化身為一個安居樂業的城市。

《清一色的反思》一連五集社論在此完結


相關文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