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書評】《象棋管窺》 訴說象棋的前世今生

書評Books書評Books書評Books書評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10–29 10:50

經加拿大朋友認識了青田教育中心的創辦人韋惠英女士,最近有幸到位於長沙灣的青田教育中心出版社參觀。中心內有不同的書籍,其有一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是馮先生著的《象棋管窺》。我經常逛書店,印象中已有十數年未見有關於象棋的書在香港出版,七八十年代在旺角書店有見過幾本有關「棋局」的書,之後也沒見過其他有關象棋的書了。

筆者不是一個象棋愛好者,水平只能說是“小學生”程度,但一看書的目錄及部分內容,便對這書很感興趣。作者馮以浤先生在書中講述象棋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還分享了象棋對教育的價值。除了介紹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外,也介紹了三棋(一種流行於中國土家族的棋類遊戲)、橋牌、天九及麻雀,有一章有關「象棋和麻雀的比較」,更挑起我對這書的好奇心,於是便帶了這書回家。

作者馮先生自小學棋,六歲開始與人對弈,已經歷超過八十年。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及香港大學,作者先後在拔萃、港大及中大任教,工餘時熱心推廣象棋,甚至自發開始有關象棋的研究計劃。他曾任港九國弈會理事及青年部長、香港國際象棋總會會長,也曾代表香港參加1966年的奧林匹克國際象棋團賽。

筆者到青田教育中心參觀,中心內有不同的書籍,其有一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是馮以浤先生著的《象棋管窺》。

象棋源於印度  下棋學到遠見和謹慎

《象棋管窺》介紹了有趣的象棋的歷史,包括象棋的起源、對弈規則的轉變,由國際象棋開始說起。 書中指出,象棋源於6世紀印度西北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的一個小國。相傳是一位哲人沙沙為了令國王不沉迷於一種不健康的遊戲,而發明了另一種對弈遊戲,名叫chaturaji,裡面有四個兵種(車、馬、象、兵),之後演變成「象棋」了。當時印度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很多其他國家的學者也會前來學習,印度的象棋通過經濟和宗教活動、戰爭等,在7世紀開始外傳,至11世紀初,象棋已傳遍全歐洲。國際象棋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定型。

根據作者考究,發源於印度的「象棋」經四個途徑傳播開去:東傳中國至朝鮮和日本;南傳錫蘭而至東南亞諸國;西傳波斯而至西歐諸國;北傳中亞諸國而至蒙古和西伯利亞。现在東南亞的國家如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都有古印度象棋演變出來的本土象棋。

書中指出,世界知名政治家、科學家Benjamin Franklin(富蘭克林 1706-1790),在推動國際象棋貢獻十分大。他在1732年發表的文章《象棋之道》(The Moral of Chess) 指出象棋不只是消閒遊戲,也是一道「培養心智、品德、做人做事應有態度」的橋樑。作者引述富蘭克林在《象棋之道》一文中寫到,人們可以從象棋遊戲中學到遠見和謹慎,象棋灌輸給下棋人一套人生哲學,讓他們學會:高瞻遠矚、全盤考慮、小心謹慎丶常懷希望。下棋不就是學習做人處世之道嗎?

CHATURAJI. 4 man Chess | Chaturanga, Chess, Chess game
6世紀前在印度流行,4人玩的遊戲chaturaji(恰圖朗茲)圖片:網上
現代國際象棋 。圖片:網上


中國象棋出現於唐朝  宋代宮廷熱衷象棋

據馮先生考究,有說中國象棋於8世紀初或中期首次出現於唐朝,名叫「寶應象棋」,並在唐宋年間(8、9世紀)流行於士大夫階層。印度古象棋和寶應象棋其實很相似,很可能是印度古象棋或它的變種演化出來的。

作者指出,宋朝是個文人當道的時代,由於工商業發達,文化活動多姿多彩。宋代開國後一百年間,象棋已流傳得很快很廣。宋徽宗(1100-1126在位)更是一名象棋愛好者,朝廷官員到後宮佳麗也熱衷象棋,徽宗更用其所創的瘦金體(楷書的一種)刻寫在銅造的棋子上。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中國象棋由唐宋流傳到现在,已是民間十分流行的娛樂,常常見到老人家在公園下棋為樂,甚至有學生及成年人去象棋學校學習。

作者曾經在一些學校做過研究,發現對象棋感興趣的學生,對物理和數學較有興趣,對象棋不感興趣的學生較喜歡地理、語文和文學。他寫到,在學校內推廣象棋活動有助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及智力。

1982年江西省安義縣農民挖地基挖出宋徽宗年代的銅象棋。這盒銅象棋共有32顆,鑄有楷書字體和代表角色的圖畫,棋子造型精美,包括將2顆、士4顆、象4顆、車4顆、馬4顆、砲4顆、卒10顆。圖片:網上
這是1982年出土的所有銅象棋,現藏於安義博物館。圖片:網上
最近過百名小棋手參與「全港國際象棋學界精英挑戰賽」,年齡最小的只有4.5歲,一起鬥智鬥力。圖片:香港棋藝教育Facebook


繼續與象棋的旅程

筆者雖不愛好象棋,但很奇怪的是很喜歡這書,用了不多的消閒時間便看完。除了有趣的歷史及人生道理外,心中有些自己也不理解的原因,為何我會喜歡這本書呢?有一天早上散步時,我突然明白了。書中談到一些多年前的棋賽對弈時,給我一種武俠小說加浪漫的感覺!

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是象棋愛好者,1966年古巴在他大力支持下辦了第17屆奧林匹克國際棋賽,以下是作者在書中的描述,有點像小說中的武林盛會:

 「還未下機,便聽到宏亮的奏樂聲,跟着透過飛機的窗口看到排列整齊的儀仗隊,正在使勁奏樂......在大約 30 分鐘的車程中,但見沿途都掛上彩旗和花藍。我感到了強大的壓力,這壓力後來與日俱增…當晚古巴的领導一卡斯特羅就到棋手入住的酒店跟蘇聯的棋手對奕了......開幕禮假可容二萬人的室內體育館舉行,情況異常隆重。最令人難忘的是一場芭蕾舞表演,由32名演員在一個棋盤状的舞池上,以優雅的舞步,配合着怡情音樂,跳出雄據世界冠軍(1921-27)的古巴棋手Jose Raul Capablanca的一個名局。」

香港街頭的武林高手。圖片:網上
街頭棋手擺出一副「殘局」,你能夠看得出為何是「殘局」嗎?


人生中的任何事,也有其背後的哲學。 書中提及玩象棋的背後人生哲理,如高瞻遠矚,小心謹慎等等,都是很值得讀者去思考。

在整本書中,我十分感受到馮以浤先生對象棋的熱愛,他不但多年來在香港學界推廣象棋,也曾作了一些研究項目,顯示象棋活動對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好處。 今天馮先生已經年屆80多歲,他希望在新冠疫情好轉後,便到國內交流,去了解如何在學校推廣象棋活動。這份努力及熱誠值得我們學習! 

姚恩崇
IT人,曾在加拿大讀書和工作了10多年,對歷史和考古學感興趣,是國際文博總會教育顧問。

***

「戲有益?戲無益? 馮以浤和陳煒舜對談象棋」網上講座,會在明天10月29日(星期六)舉行。讀者如有興趣,請進入以下連結報名登記(登記截止延至星期日晚十二時):

家長:https://forms.gle/6ATFuSnZn9LSmWAR9
老師:https://forms.gle/XvngP8DkQ8jgNR2XA
海外:https://forms.gle/VhQEhaWtKu8QGsBx9

講座的錄影會保留一週,登記了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便時間觀看。

《象棋管窺》在青田網站有售。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