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書評】《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 幸福是真實存在的

書評Books書評Books書評Books書評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2–10 21:32

我最近買了一本經典的心理學書,獲益良多,忍不住要推薦給大家,這本書《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的原著是於2006年出版的暢銷心理學書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 》。

這是一本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書,作者強納森.海德 Jonathan Haidt 是「積極心理學」的泰斗,他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哲學系,之後在1992年在賓大完成心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道德心理學,及後於1999年投身積極心理學的研究。


人的心理是感性與理性的拉扯,如象和騎象人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心理學的最新門派,其重要性逐漸廣為人知。 原來積極心理學不僅用於治療情緒病,還可以栽培天才,同時讓人們的生活更充實。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個人特質、積極的觀念,和積極的教育有望改善人類的生活質素。

雖然作者海德是心理學家,但他在此著作中融合了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社會學、人類學等理論於一身,同時援引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驗證10個有關如何獲得幸福的古文化觀念,並從中找出適用於現代生活的教訓,引導讀者尋找幸福。

作者海德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一半是感性的放任的大象,另一半是理性的騎象人,而象與騎象人的對峙就像人類感性與理性的拉扯。他指出,由於感性與理性往往意見相左,因此它們之間常有衝突,削弱我們的幸福感。大象與騎象人是一個有趣的比喻,而書的目的是希望說明,感性與理性之間的互動,決定了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識與感受。整本書講述人可以如何駕馭心中的大象,從而找到人生幸福的方向。

作者Jonathan Haidt 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一半是感性的放任的大象,另一半是理性的騎象人,講述人可以如何駕馭心中的大象,教給我們獲取幸福的方法。圖片:網上



幸福有賴我們如何演繹事物

閱讀這本書讓我更明白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其中一點就是我們如何演繹事物!發生在世上的事情,只有通過我們自己對事件的詮釋才能影響到我們的感受,因此如我們能控制自己對事件的詮釋,便能控制「自己的世界」。海德提出“你認為生命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這句話對我有著醍醐灌頂的作用,頓悟要改變人生方向,唯一辦法是要重新訓練大象,即訓練我們的「感性」。

作者解釋,令我們感到不幸福的有三個原因:情感啟動效應;負面偏好;和強大的遺傳基因。他指出人們對壞事的反應比好事強很多。而人對現況的判斷,是以比自己現已適應的更好或更壞為基準,以及喜歡追求身外之物,那只是徒然。

至於幸福來自何處,書中告訴我們「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要更幸福,同時,作者推薦人們找出讓自己產生滿足感的活動,並持之以恆,便可以提高我們整體的幸福基準線。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另一個幸福的方程式是「掌控人際關係」,其中有一點非常特別,作為領袖的可以學習,就是讓群體裏的人得到「自我掌控感」,積極心理學指出這種方法可以讓群體的成員更有活力和快樂,變得主動參與。

《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書中的一頁。看了這本書,我發現幸福是真實存在的。圖片:港金民


逆境、美德、大自然  能產生幸福感

閱讀這本書也讓我明白「善用逆境」讓自己從中獲益,也讓我這個爸爸學會讓逆境對兒子產生最大益處,當然所安排的逆境程度要恰到好處,不能造成創傷。逆境訓練對教育孩子很大幫助,對成人不也是一樣嗎?我們都是從逆境中成長,變得成熟堅強,更能有自我掌控感,幸福感由此而來。 

海德還探討了美德(Virtue)能讓人享有幸福人生,提到阿里士多德認為美德可讓我們發揮自己的長處和發展潛能,成為一個符合自己本性的人。

在古人眼中,人的每項行為都關乎美德與人格,而現代人眼中道德(Moral)則僅局限在行為的對錯上。道德教育從古人的人格的美德,包括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轉向行為的道德,是嚴重的錯誤,令人類的品德逐漸下降。

「古希臘人把道德焦點擺在個人人格上,所問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現代倫理學卻把焦點擺在行為上,所問的問題是“某種行為是對是錯?”,比如:我們可以殺死一個人去拯救5個人嗎?如果其他人沒有如實報稅,那麼我還要依法繳稅嗎?」作者寫到。

書中所舉擁有美德的人物的例子是富蘭克林,我能想到的例子可能是明朝的楊漣。這種哲學的探討比較晦澀,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掌握,也做不到古人對美德的追求,這種境界太高,我這種凡夫俗子,只能停留在仰望而感慨而已,但作者提出的問題讓我反思。

書中也提出很多的研究證明,施比受更幸福。積極心理學又指出,除了美德,大自然的壯闊與美景也可以令人感到幸福,真的非常奇妙。

筆者平日把心愛的《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這本書放在辦公枱上,可以隨時參考書中的智慧。圖片:港金民


幸福是真實存在的

書中最後的探討很有意思,作者提出了一個哲學的問題:人生的意義為何?作者指出人類其中一個人生的意義在於投入“愛”與“工作”,兩者就像陽光和水般重要,人需要愛與工作,全心投入,成為幸福的泉源。人是群居性超強的生物,沒有朋友、沒有安全的依戀,我們不可能快樂起來,如聖經新約的一段話:“愛裡沒有懼怕,完全的愛可以驅除懼怕”。

無論創業者還是從事某個行業的人,他們都是一開始對某個領域充滿興趣,沉醉其中,進而全心投入,當中工作的過程賦予他們生存的意義,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讓人感到幸福。 人也像蜜蜂一樣從群體之中感受「超越自我」的意義感,只有這樣才能擁有有意義的人生。

最後海德認同古人對幸福的理解,總結幸福之道在“中庸”,就是既要符合我們的個人需要,如爭取資源、享受快樂等,又要兼顧群體的需要,願意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作者提出人應該充分的發揮本性,完成上天所賦予的使命。而幸福不是我們能夠直接找到、獲得或實現的東西,必須先具備一定條件,然後再耐心等待;有些條件已經存在,比如性格,有些條件則需要自己與其他事物的配合。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能更理解幸福的真諦,也對如何尋找幸福,有著更多的期盼,感受慢慢的“福流”。原來幸福不是一種假設,是真實存在的,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們抵達幸福的彼岸,以心經的一句話做結: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港金民
一名人到中年、在香港土生土長,在內地打拼的金融“民工”。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