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社會】防疫愛好者,可否給中國一條生路?

中國社會China Society中國社會China Society中國社會China Society中國社會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12–02 18:4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我是個網球愛好者,他是高爾夫愛好者,她是音樂愛好者。在疫情肆虐的兩年,一種新型的愛好在中國應運而生——防疫,也因此出現一群“以防疫為愛好”的人,我們稱他們為:防疫愛好者。這種“愛好”從2020年初武漢封城至成功清零便開始在國內出現,到新冠在世界大流行而“茁壯成長”。

由於2003年沙士的經驗,中國於17年後以頑強的奮鬥力,創造出嚴厲的方法控制疫情,其手法稱之為“動態清零”,束手無策的西方國家也對中國的抗疫策略和能力嘖嘖稱奇。中國挽救了很多市民的生命,但亦因此在國內孕育出一批所謂“防疫愛好者”。

“防疫愛好者”是一個新的內地用語,泛指那些將防疫當作“愛好”,完全不考慮成本、對經濟傷害,高舉生命至上去掩蓋他們的特殊愛好的人,都統稱“防疫愛好者”。 “防疫愛好者”驚嘆於中國的富強,居然可以成功遏制連西方發達國家都沒有控制得住的疫情,這是多麼偉大的成就啊!

2020年,當新冠在世界大流行的時候,各國大量人口死亡,”抗疫大考中國率先交卷,其他國家為什麼抄也抄不會” 這句話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防疫愛好者”心中的一座豐碑,也成為一種“信仰”。

然而,去年底新冠變種Omicron席捲全球,由於在過去一年不斷提高疫苗接種,用以防止死亡及重症,逐漸保護了國民,曾經失敗的多國從此翻身,紛紛放寬防疫限制,走出疫情。反觀中國一直都是沿用“動態清零”的抗疫手段控制疫情,動不動的封城禁足令市民有抗疫疲勞、經濟亦大受影響。

2020年初新冠在中國武漢爆發,該市以封城成功控制疫情,達至“清零”,自此孕育出一批所謂“防疫愛好者”,泛指那些將防疫當作“愛好”,完全不考慮成本、對經濟傷害,高舉生命至上去掩蓋他們的特殊愛好的人。圖為2020年2月13日,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武漢一個住宅小區的入口設立登記與體溫測量的檢查點,這後來成為採用“清零”政策的中國各地的常見街景。圖片:網上



自傲的“防疫愛好者” 明顯是路徑依賴 

最近看到內地網友的一幅圖,寫著「別人都畢業了,有個同學還在考場等著大家抄他的答案」,這話什麼意思呢?其他國家已經熬過Omicron大爆發這一波了,慢慢都走向正常,那不就是畢業了嗎? 這些中國的“防疫愛好者”還等著世界各國抄中國兩年前的答卷,不會有的了!清醒的國人也看到了,堅持的還是那些自傲的“防疫愛好者”,現在他們明顯是路徑依賴!

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政策是成功的,在沒有疫苗、死亡率偏高的情況下,挽救了無數寶貴的生命,而歐美發達國家卻出現大量死亡個案,導致中國人這種“唯我獨尊”的心態自我強化,成為“信仰”。這些”防疫愛好者”認為這世上只剩下中國防疫政策是唯一的“真神”,其他的都是異端、邪教。

他們突然忘了各國制度的不同,文化的差異、人民對“清零”政策接受程度的差異。他們不了解​世界在變,病毒也在變,最後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清零”的狂熱,認為只有動態清零是生命至上,只有動態清零、社會面清零、封城強檢是光明大道,還深信其他國家的方法必是”躺平”的異端。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當初的成功,慢慢就變成了負擔。

從沒停過的核酸檢測極大的消耗各地政府滾存醫保的錢 、醫護人員不分晝夜的不斷投入到或大或小的“抗疫前線”,彷彿其他病患並不存在。上海仁濟醫院哮喘失救的護士妮妮、長春4歲女孩、西安孕婦、腸癌老人…一個個被醫院拒之門外的病者,因為“精準抗疫”而失去生命。這讓“生命至上”這句口號看起來多麼的諷刺啊!

防疫信徒中有具備醫學知識的專家,成為信徒的“牧者”,看著上海無症狀感染人數佔比那麼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早期便開展強有力措施的經濟成本最低,社會效益最大」。即便新加坡、英國的數據可以反映出疫苗有效降低死亡率,吳尊友依然說:「疫苗接種作為放開的條件已經過時,不適用於奧密克戎毒株的疫情防控。」中國專家們都異口同聲說: 「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率再低,中國人口多啊!」

龍門愛怎麼搬就怎麼搬,反正一條“防疫至上,核酸至上,我們必須堅持動態清零,防疫到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規條。防疫沒問題,但策略應該因着疫情的變化而轉變,是不是也衡量一下付出的代價有多高?是不是也需要研究更優的選項?

2020年的時候,中國的政策是成功的,在沒有疫苗、死亡率偏高的情況下挽救了寶貴的生命,歐美發達國家出現大量死亡個案,導致中國人這種“唯我獨尊”的心態自我強化,成為“信仰”,認為這世上只剩下中國防疫政策是唯一的“真神”。圖片:HK01


難道要老百姓天天排隊去做核酸過日子?

由於中國的手機採用定位數據,可以追查每個人去過什麼地方,和停留的時間。於是,中國防疫機關通過小程序(微信為主),稱為“健康碼”,來追蹤緊密接觸者,如果某人去過確診者到過的地方,或者是到過中高風險地區,其手機的健康碼就會變色。可是,Omicron的確診者很多是沒有症狀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經確診,在大規模檢測之前已經到處走,可能感染了不少人。在這個情況下,健康碼便不能繼續有效地堵截傳播鏈。現時,國內對付傳播力特強的Omicron,居然是天天做核酸,人人被隔離。

關於上海的疫情,3月28上海浦東開始封關,隔天(29日),有記者問無症狀比例那麼高,健康碼還能追蹤他們嗎?吳尊友也承認說:「無症狀感染者在沒有發現的情況下會造成傳播,對於疫情控制是一大挑戰。」今天(4月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到現在疫情起伏,感覺難以控制,是否能達到清零?更有媒體提到Omicron感染者多無症狀,為何仍堅持「動態清零」? 吳尊友承認:「動態清零」的難度更大了,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了,但一定能夠實現!

在此情況下,中國應該加強接種去保護人群,不是無休止的封城隔離,可是按照吳尊友等專家的意思,就只有要求人群:不斷做核酸測試,才能完全找出確診者。這個方法有效嗎?先看看吉林市,封了快一個月了,還是每天確診+無症狀700例。按內地那種必須清零的思路,吉林市未來2周都不可能開放。吉林的情況告訴我們不可能萬無一失的,而且代價也太高了。除非天天為所有人做檢測,否則總有機會有漏網之魚。難道我們老百姓就天天排隊去做核酸過日子?難道中國只剩下新冠一種病了?這兩年除了做核酸、疫苗的企業外,恐怕誰都在過著淒苦的日子,難得信徒還是心甘情願,不愧是斯德哥爾摩症侯群患者。

People line up for coronavirus tests outside a hospital in Shanghai, Friday, March 11, 2022. China has ordered a lockdown of the 9 million residents of the northeastern city of Changchun amid a new spike in COVID-19 cases in the area.
除非天天為所有人做檢測,否則總有機會有漏網之魚。難道我們老百姓就天天排隊去做核酸過日子? Omicron近日來襲中國,內地各處政府和人民變得非常緊張抗疫,圖為3月11日,上海民眾在一間醫院外排隊做採檢。相片:美聯社


“防疫愛好”的信仰來到香港 

“防疫愛好”的信仰也順理成章來到香港,吸引真心或假意的信徒無數!誰都清楚香港長者死亡率高是疫苗接種率低的問題,但依然開口全民檢測、閉口封城禁足!人力物力做不到不說,我還以為是什麼靈丹妙藥,後來看看深圳,好像還靈驗哦,一不小心看了看吉林,天啊,封市快一個月,還遠遠沒有動態清零哦! 

就算今天清了零,明天又來一個,是不是又重新把儀式重做一遍,一年搞上幾趟,經濟不崩潰才怪!這讓我想起《六國論》的一段:“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病毒猶如暴秦,今天來一下,我們動不動封城強檢按“暫停鍵”,好了沒幾天又來,我們還是老套路,兩年多不變的防疫,我們不就成了“六國”嗎?

信仰的力量,加上眾傳教士的不斷吹噓,稱Omicron把英國弄得是人間地獄,我憂心忡忡的打給身處英國的好友,擔憂他們的安危,被告知他們正在度假中!

去年新加坡成功推高疫苗接種率到超過90%,加上廣泛使用“自我抗原測試”代替引起人群聚集的核酸檢測,交叉感染機會下來了。由Omicron大爆發開始,新加坡巳經實施不允許輕症住院的有效分流措施,儘管確診人數超過70萬,此措施令因Omicron而住院人數在任何時段都沒有超過2000人,ICU沒有超過54人。至今,新加坡在Omicron這一波疫情的死亡人數維持在400左右。社會秩序井然,對經濟殺傷力與我們不可同日而語!英國也是依靠高的疫苗接種率,成功度過難關。這些國家曾經跌倒,但後來重新出發,他們應付Omicron的經驗,怎麼就沒有人拿來抄一下?

今天,人世間的病毒,恐怕沒有“心中的病毒”來的恐怖,與其不斷恐嚇人民,拜託“防疫愛好者”們指出另一條路,給中國一條生路吧!


港金民
一名在香港土生土長,在內地工作超過20年的金融“民工”,對内地社會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表達的立場只代表作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的立場。


伸延閱讀: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