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人人也可以做傳媒嗎?

傳媒Media傳媒Media傳媒Media傳媒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3–16 00:33

現在做傳媒很難,因為社交媒體的冒起令網上出現多不勝數的所謂文章,選擇多了,人們又不懂得分辨質素,於是對專業媒體的需求大減,對傳媒的發展是一個警號。

過去幾年,很多人在個人Facebook或Instagram寫作,開始有人點讚之後,就誤會以為自己是有經驗的作者,變成人人是作者。日子久了,這些人誤以為自己懂得傳媒運作,逐漸缺乏了謙卑學習的誠意,反而生出了一份驕傲,對傳媒指點江山,自己就是有經驗的評論員、自己的Facebook就是一個傳媒。

更甚者,缺乏專業知識的人隨意在Facebook開設一個page,稱呼自己為傳媒,把自製的「新聞」告訴公眾,文章很多時帶有政治目的,內容偏頗。微博裏也有自稱傳媒的平台,任何人經過人事關係登記了一個帳號,就可以不停在平台裏發表文章,而文章的內容是完全沒有經過編輯或監管的。

這是社交媒體帶來的一個社會問題。「人人也是作者」的現象不但增加個人的驕傲、令人自我膨脹,長遠還會降低人民素質。由於社交媒體每天提供千變萬化的資訊,人們對專業傳媒的需求大減 ,收入減少最後影響傳媒的質素,而低質素的媒體對社會會有很大的影響。最大的危機是有人會為了利益,利用在社交媒體發表的所謂文章和視頻,捧自己為KOL,把人們洗腦,來達到政治目的。這些事情也正在發生,而且越趨嚴重。

傳媒是否可以隨意被沒有受過訓練、沒有從業經驗的人代替?

我的答案簡單就是「不可以」,如果傳媒可以這麼容易做,從業員就不需要修讀新聞系學士課程,甚至碩士課程。在大學的傳媒課程中,學生不單止要學習新聞寫作,還有專題寫作、人物訪問、訪問技巧及道德、如何humanise文章,令沉悶的議題變得生動、如何做調查報道、如何追擊新聞、報道需要的平衡、公平性、傳媒操守、media law、商業報道、金融報道、醫療報道、電台及電視報道等。

畢業後,在從事傳媒工作中,記者會培養對社會的靈敏觸覺、學懂掌握城市的脈搏、對時事的認識、如何觀察社會來尋找題材、如何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學習寫作不沉悶,如何吸引讀者、加深對自己負責的範圍的知識、如何說服被訪者接受訪問、如何實戰做調查報道、如何建立自己的消息來源、如何與政府部門周旋、如何與被調查對象鬥智鬥力、還有要懂得隨機應變……

記者也會學懂如何持續追擊某一個議題,目標是令到政策或者社會改變,這也是《透視報》的取向。我們報道的部署絕不會為了流量,或者博取公眾的良好觀感,而是為了揭露真相,即使失去讀者!


除了以上,從事傳媒多年後,我認為作為傳媒最重要的元素是有一個自省的心,常常反省自己所作的,經常反問自己有否偏頗,是否中肯。為何中肯那麼重要?因為傳媒是帶領社會的,如傳媒偏頗,社會便會走錯方向,責任非常重大。很多讀者是很單純的,很相信傳媒所說的,因此如果我們沒有一個中肯的心, 受影響的是讀者,繼而再影響他們的朋友,以及家庭,一代一代傳下去。

一年多前,我與內地傳媒人靖海侯作出一系列的對話,討論香港的核心問題,在有關傳媒的對話中,我們討論了以下有關中肯的問題。

傳媒的報道怎樣才可以做到中立? 中立的報道又能否透視社會真相? 真相重要還是中立重要? 

當時我有以下的看法:

「傳媒不能夠完全中立neutral,否則文章訊息只會模稜兩可,讀者得不到清楚的分析。但是如不中立,我們又會返回原地,記者可以選擇性地報導,從而操控讀者的思維。曾經有人說過一句說話:記者是自己最好的監管者,代表其實沒有人監管我們,是我們自己監管自己;而所用的原則,你說的對,不是中立,而是中肯,意指公平、公道。 記者報導的時候,應該常常撫心自問:我們是否客觀(objective),有否做到中肯的報道? 」

「說到真相,真相可能涉及一方是錯另一方是對,報道的時候又怎能中立呢?若中立,又如何表達真相呢? 其實傳媒真的不能做到中立,只要中肯便可。傳媒要以中肯的心去判斷事物,才能找到真相,中肯與真相是並行的。 」

最後,我認為傳媒更需要有一顆謙卑的心,傳媒人是會很容易驕傲的,因為自己的作品可以影響公眾的思想、改變政府的政策、被成千上萬的人閱讀,讀者也會寫信入來稱讚自己。有了成績之後,記者會得到獎項,得獎的記者會變得更加驕傲,最後驕兵必敗,為了得更多的獎,作品就會為攞獎而做,失去了自然和純真,必定不能得獎,這是人性墮落的代價。記者需要明白到自己其實很渺小,作品不是為了榮耀自己,而是為了服務社會,謙卑之心便會長成。

縱觀以上所列出的,傳媒的工作真的不簡單,當中包括很多繁瑣的工作步驟,對事物需要深入思考,對寫作需求技巧,對傳媒要有熱心,更重要是真心。傳媒工作者也要終身學習,不斷從社會觀察裏吸收知識,並把新的知識發表於文章中。因此,由來已久,專業的傳媒工作者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受人尊重。

一個好的傳媒人是用很多心血才能做出高質素的作品給讀者,為了令社會變得更好。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能對傳媒的工作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敬意,多一份謙卑,給中肯的傳媒多一份支持,令傳媒這行業可以傳承下去,在世界發光發亮。

寫着寫着,我突然很感動,很感恩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重要能夠以傳媒工作來幫助社會。我成為記者的故事,繼而在多年後創辦《透視報》,也是一個奇妙的經歷,一個跟隨內心聲音呼喚的經歷,將來有機會再分享給大家。

Sherry Lee
自少非常有膽色,小學時被同學冠以「敢死隊」之稱。長大後當上《南華早報》記者,本色不變,憑着勇氣獲獎無數,現專職為公義發聲,不平則鳴。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1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May Ng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做傳媒真的不簡單。之前以為寫篇文章好簡單,沒有想過一篇專業的文章背後的努力及功夫。這篇文章反映了透視報好專業,真的是良心傳媒,讀者有福!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