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社論】林鄭卸任了,她留下了什麼榜樣給香港人?

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Editorial社論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9–30 02:56

今天是6月30日,特首林鄭月娥將會卸任第五屆行政長官。由明天開始,她不再是香港的特首,變回平民,而政府總部的行政長官辦公室和她居住的禮賓府,也不會再有她的身影,將換上新主人。她的官方Facebook專頁在週二(28日)晚上8時發放了最後一個帖文後便正式關閉。

然而,在過去幾個月,香港輿論並沒有因為她的即將離任而不評擊她,相反,自從特首在4月4日宣布不連任,建制派陣營引發的輿論加緊批評她的種種不是,說她任內這樣那樣的不好,如何令到香港“混亂一片”等。一如既往,傳媒再次力數她推出逃犯條例,導致2019年的示威、處理暴亂時軟弱不作為,引致黑暴一發不可收拾、防疫不力令9000多人死亡等。批評聲音除了來自建制的傳媒外,還有匿藏在傳媒的不同建制派寫手、KOL、立法會議員、和社交群組。也有專門成立的Facebook群組,指明要徹查她防疫失職之罪。他們共同發出一面倒對她的攻擊,彷彿要判她“死刑”把她鞭屍才罷休。

另一邊廂,林鄭月娥近日頻密的接受央媒訪問,從容自信地分享過去五年當特首的點滴,和介紹自己的個性。在鳳凰新聞訪問視頻中,她說自己未必做得十全十美,但她“不迴避問題,不怕事”。 6月9日在她任內最後一次的立法會答問會,一些以前不敢發聲護她的議員,紛紛發言表揚和感謝這位特首對香港的不同貢獻。

兩種不同的演繹,哪一個版本才是最真實的林鄭?而回顧過去5年林鄭月娥所帶領的特區政府,她究竟是一名好特首還是壞特首?

本報嘗試對這名香港第一任女特首作出評價,希望提出一些另類的觀點,讓人更近距離了解林鄭月娥,亦期望讀者放下立場先行的習慣,嘗試聆聽而作出對她公平的判斷。


參選是上帝的旨意?

先讓我們回到五年前,由一個早被人遺忘了的片段,開始這個討論。當時是2017年1月12日下午5時,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神情凝重會見傳媒,宣布辭職及計劃參選特首。同日在宣佈辭職前出席政府內部官員會議時,當年59歲的她作出了一個令全香港愕然的發言:她表示參選特首是上帝的旨意,說:「我是天主教徒,蒙受神的感召參選。」

她的“按上帝旨意參選”此話一出,林鄭立即成為笑柄。有網民創作視頻,質問她「上帝的聲音是怎樣的?」,又有公關Facebook專頁揶揄她“騎劫上帝”。1月17日,林鄭在香港電台的一個訪問中,說自己本已打算在擔任一屆政務司司長後退休,而最終參選特首的決定是基於信仰。「有些事是有上帝的旨意, 不可以完全以理性及科學化去解析。」同年3月,她探訪母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在與“學妹”交流時說到,參與特首選舉是因為受到天主的感召,“要她繼續服務社會”。

從五年後的今天回頭看,她的“參選感召”實在令人不解。如果參選是“上帝”的旨意,讓她當選了後,為何又不保守她,讓她處處成功,反而讓在她領導下的香港翻天覆地,令她“成為公眾敵人”。當市民回想時,必定想:當年林鄭不是聽錯上帝的聲音,便是她的上帝無能!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這涉及基督教神學的問題,當中有很多難以明白的地方,我們嘗試用淺薄的知識和智慧,通過林鄭的信仰來剖析她。首先要澄清的是這篇文章絕非宣傳宗教,而是基於林鄭的「上帝論」,讓人從她的信仰了解她的決定和取向,從而以一個嶄新的角度,窺探她的全貌。 

有一點要注意的,不是教徒就是好人,一位經常批鬥特首和政府,把“要打要殺”掛在口邊的立法局議員也說自己是基督徒(相信他是騎劫上帝居多!),看看多少基督徒誤解了聖經,支持2019年的暴亂,又看看多少自以為“愛國愛港”的基督徒每天轉發信息罵林鄭,不放過一個即將卸任的女人。。。他們都在社會散播仇恨,違反基督教宣揚“愛”的使命,根本就不配作信徒。問題不是出在基督教的教導,而是香港人普遍缺乏批判思考,容易跟隨社會風向而引起的。因此,我們辨識這位特首做得好還是不好,絕對不是看她擁有什麼宗教信仰,重點反而是這人有沒有活出她的信仰,為世界作出貢獻。

圖為2017年3月30日,時為候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探訪母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在與學生交流時,她說到參與特首選舉是因為受到天主的感召,“要她繼續服務社會”。圖片:政府新聞網


為何揀選她?始於一個“願意的心”

林鄭曾經說過自己在基層家庭長大,父親是上海移民,母親生於香港,沒有受過教育,林鄭在家中排行第四,小時候試過在“碌架床”上做功課。自小在天主教學校“嘉諾撤聖方濟各書院”讀書,其校訓是:「力行仁愛,實踐真理」,耳濡目染下林鄭在中學時期已參加學校組織的義工,探訪老人院、孤兒院及盲童院等。林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香港大學,為了探究社會問題,她選擇修讀社會科學系。在1980年8月從港大畢業後,她便加入政府,成為布政司署房屋科“政務主任”。在42年的公務生涯中,她在二十個不同公務崗位工作過,當過社會福利署署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工商及科技局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發展局局長、並在2012年7月1日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多年來,她的行事作風,為她贏來“好打得”的稱號,反映她的執行力之強。據傳媒在2015年11月的報導,天主教湯漢樞機盛讚林鄭有“勇於接受挑戰的意志”。在2017年競選特首的宣傳品的自我介紹中,林鄭特意講述她媽媽的堅毅(母親除了照顧一家七口的起居飲食,還要照顧中了風的祖母,後來又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外祖母及中風的父親)是她學習的榜樣。從她這一段關於母親的回憶,大家可以明白到原來她的頑強是這樣“煉成”的。

中央似乎看中了她的“頑強”意志力。好,是她了!

擔任特首期間,她經常被批說話不夠圓滑,直接得罪人、自負、不聽意見、同時也被指優柔寡斷。這些評價大都是來自沒有與她直接工作的人在報章的評論,包括一些按着她處理事件而得出的觀察,未必全面及準確,也可能包括一些手機轉發的”消息”,但之後被以訛傳訛。就算其任發展局局長時的下屬,即前發展局及民政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最近在傳媒發文,題為《林鄭的「臨別秋波」》,對她作出很多批評,間接反映她主見太強,但他的評擊都是基於沒有證據的猜測。同時,根據傳媒小道消息的報道,楊立門與林鄭以往在政府共事時有磨擦,因此他的評語只可以作為參考,不可盡信。

在最近鳳凰衛視的人物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吳小莉提到有建制派認為她性格傲慢,林鄭月娥回應說:「這不是個人性格的傲慢,這是做事做人的態度,我是很認真,太過認真。。。我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也喜歡幹事的人,也喜歡把我知道的事情跟別人分享,所以就有了這個看法,但基本上我覺得我是聽意見的,要是我不聽意見,很多事情也不能達成。」

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一個人也有優點和缺點,領袖也一樣。特首必須是完美的人?這種想法太天真。退一步,先假設以上這些批評是正確的,也可能反映了她的一些真實個性,那麼為何上天選中有缺點的人做特首?這真的是上帝的旨意嗎? 我們可以嘗試從她的信仰尋找答案。根據聖經記載,上帝揀選的人從來不是完美的人,也不是選擇最聰明的人,很多時候被揀選的人的性格是有“軟弱”的。聖經記載的領袖人物摩西便是一個例子。當他收到上帝的呼召,要他帶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完全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怎能釋放400年為奴的以色列人離開法老王的魔杖?他又說話笨拙,怎會是領袖?但上帝說要使用他,摩西就願意了!根據聖經,他帶以色列人過紅海,領他們經過漫長的曠野,最終到迦南的目的地。

可是,看到回歸以來三任特首的下場,誰也知道當特首是走上一條荊棘之路,然而,基督信仰強調“順服”,當林鄭月娥收到中央希望她參選的邀請,也接收到”上帝”的呼召,她知道要做什麼嗎? 不知道!像摩西一樣,她必然知道當特首的路途崎嶇,但她”願意”被差遣出去,走進香港的“曠野”,進行其任務。於是,2017年林鄭月娥接受中央的邀請,參選行政長官選舉,以“同行We Connect”作競選口號,最後在3月26日,以777票當選為第五任行政長官,同年7月1日就職。

這是香港女特首之路的開始。

圖為2007年7月,在清拆皇后碼頭事件中,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親身上陣與佔據碼頭的示威者對話,冷靜面對問題得到市民的認同。圖片:文匯報

走上荊棘之路 被黃民罵“成魔”了 

可是,上天並沒有保守她的五年任期藍天白雲,反而要她走進幽谷。

林鄭上任一年多後,在2019年6月,遇上香港開埠以來最大的動亂。事件的觸發點是一單謀殺案,2018年12月台北地方檢察署通緝香港男子陳同佳,指他在同年2月在台北殺害一起到當地旅行的女友潘曉穎,但因為香港和台灣沒有引渡協議,未能向香港申請將他引渡回台灣受審。受害人母親公開要求港府修改法例漏洞,於是林鄭在2019年2月宣布提出修改《逃犯條例》,刪除原有條文訂明引渡法例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的限制。但此做法立即引起廣泛關注,反對派和以蘋果日報為首的傳媒稱修例是為了任意拘捕香港人到大陸受審。林鄭立即成為羣起攻之的對象,黃營說她幫中共箝制香港人的自由,是“成魔”了 。

西方勢力配合反對派和傳媒,在背後推動香港人上街“反抗”。幾個大遊行後,很快在6、7月演變為每週的“be water”流水式的抗爭。示威快速發展成暴亂,示威者以爭取民主自由的”正義”之名抗爭,但手中卻拿刀、鐵棒、磚頭、汽油彈,到處破壞打人。街上滿佈源源不斷蜂擁而至的蒙面黑衣人,三萬警力也不足用,香港每天墮入騷動的驚恐中。示威者的主要口號是「 五大訴求,決一不可」,在每次遊行時如軍隊般呼叫,而其中之一個訴求是要林鄭落台!

圖為2019年6月16日,香港出現所謂兩百萬人大游行,抗議政府拒绝撤回《逃犯條例》,要求特首林鄭月娥問責下台。圖片:法新社

在2019年反逃犯條例示威期間,林鄭面對街上示威者和議會內議員抗議的壓力,圖為2019年10月16日,林鄭步入立法會會議廳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民主派議員在門外舉牌抗議,她最後成功進入會議廳,但泛民主派議員繼續叫喊口號,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兩度宣佈暫停會議,林鄭月娥最後透過錄影片段發表《施政報告》,是香港回歸以來,行政長官首次無法在立法會會議廳發表報告。圖片:林振東/端傳媒


從沒有處理過那麼大的動盪的林鄭月娥變得不知所措,洶湧澎湃的民情嚇怕了她。日漸憔悴的林鄭終在傳媒訪問中,哭了,最後於9月4日以電視講話宣布撤回修例草案,更有一段時間少見傳媒。

這時候,不單反對派鋤擊她,藍營人士也“奇異地”開始攻擊她軟弱無能,兩個陣營彷彿左右夾攻,林鄭月娥變得孤立無援。這時,有人開始捏造一個故事,帶動群眾稱她為“大黃絲”,有心引發黑暴,結合反對派反中。藍營群組開始經常轉發她與丈夫林兆波和兩個兒子的自拍合照,背景是英國劍橋大學,以此稱她的“主子”是英美,又拿出她於1978年在香港大學就讀時參加示威的照片,指她就是學運分子,對她的抹黑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林鄭在2017年參選期間曾經說過,她在中、小學階段年年都要考第一,考第二回家也要哭一場的。以她要“做到最好”的個性,面對被千夫所指自己“不作為、無用”,成為全香港最憎恨的人,相信這種衝擊帶來的失落只有她能明白。 然而,在失意裡,她必須忘記個人痛楚,繼續打這場仗。拿着三萬警力,面對幾十萬的反政府人士,這場仗勝算不高,但她不妥協,在示威最嚴峻的期間,即2019年10月4日,她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形式引用《緊急法》繞過立法會訂立《禁蒙面法》,竭力阻止暴徒上街。

雖然面對從未遇過的暴亂,但林鄭堅守捍衛香港和國家,不斷拒絕示威者無理5大訴求餘下的要求(包括撤回「暴動」定性、 釋放被捕者且撤回控罪、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涉嫌濫用武力的問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辭職下台),配合中央於2020年6月30日訂立港區國安法,最終擊退意圖分裂中國的勢力。這就是她對中央的忠誠,真誠的愛國愛港。

圖為2019年6月12日,反修例示威爆發後,特首林鄭月娥接受TVB訪問有關修例爭議時,流下淚來。在訪問中,她哭着提到她對香港的愛,讓她作出了「不少個人犠牲」,更引述丈夫林兆波所講:「你做了行政長官之後,就賣身畀香港」。


被建制派抹黑  稱她“害死九千人”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冠疫情爆發後,她一直採取嚴謹措施,截至今年1月11日,香港的整體確診個案是12980宗,排名在全世界國家和地區的第170位以後的低位。可是1月初第五波疫情爆發,由於新變種病毒Omicron傳染性極強,香港終於失守,在3月初的高峰期,多天超過單日5萬人感染。

特首林鄭再成為被攻擊的箭靶。這時候,由於反對派大都已經下監,反中媒體也關閉了,承接攻擊她的是建制派的一大隊人,包括立法會議員、傳媒、寫手、KOL、 Facebook群組,每天不斷製造輿論評擊她抗疫不力。過去兩年,一批被形容為“政治集團”的一幫人一直操控輿論,在社會帶風向,令人人恨林鄭,令市民以為除去她,香港就有救!而林鄭所受的苦難相信也與她不群不黨的個性有很大關係,因此此政治集團必須“解決”她!

截至4月22日,第五波疫情累計確診逾118萬例,導致超過9000人死亡。這幫人鋪天蓋地的輿論批評她“害死九千人”,連一位平日“持平”的內地傳媒人也“變”了,說防疫官員要為死者感到“內疚”,同時大量的網軍也每分每秒發放抹黑她的文宣於微信,把無數的內地人洗腦,令他們恨惡林鄭,說她要為疫情失控問責,不適合再當特首! 面對傳播力強的疫情,再加上一半香港長者沒有打疫苗,誰能阻止多人死亡?!把這個罪放在官員身上,非常不公道。這批人又逼林鄭實施沒可能在香港實行的”全民禁足檢測”,用以批鬥她不做,她冒著每天排山倒海的攻擊,拒絕全民禁足令,保住香港的經濟。

其實這時的香港已經變得面目全非,是非顛倒,群眾稱善為惡,把惡稱為善。面對洶湧而至的批鬥,林鄭有幾次在公開場合發言時也忍不住決堤。可是香港人已經變得異常冷漠,對她的淚水無動於衷,今早哭過,下午繼續轉發帶風向的文章罵她! 

一如以往,林鄭挺下去。

3月9日,第五波疫情林鄭月娥進入高峰期,林鄭稱她稱作為「抗疫主帥」責無旁貸,公布將於每日上午11時舉行記者會,連同不同官員交代疫情工作及闢謠,並稱愈早見唔到我即香港已恢復正常。圖片:廖雁雄/HK01

回應“上帝”呼召  為香港作出的貢獻

經歷一個又一個的風浪,特首開始變得頑強,以往“好打得”的林鄭回來了。

自2020年,她旋風式的作出不同的行動改變香港,包括協助訂立港版國安法、訂立國歌國旗條例 、協助中央完善選舉制度 。除了發展明日大嶼計劃,用以創造大量住屋單位,她還推出北部都會區計劃,把香港的經濟重心從兩線發展,發展南北都會區。「北部都會區」重點發展創科,將香港打造成為創科樞紐,製造大量創科職位。她也改革了香港電台、改革通識科、以及讓公務員、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政府、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一連串打擊反中亂港機構和傳媒行動、改組政府架構等。

在民生方面,林鄭政府在疫情期間設立了“抗疫基金”,支援中小企業;去年也通過把藍領工人的“勞工假”,逐步與白領的17天“銀行假”看齊;本月初也取消了強積金對沖機制,不再容許僱主以強積金僱主供款的部份來抵銷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將於2025年實施;還把女性的有薪產假從10周增加至14周,進一步保障僱員的權益。

儘管她實行了眾多計劃,很多市民由於受社會風氣影響,對她已經定了負面立場,再加上被新一輪風向帶動,怎也認為她是“hea"做,刻意留一個“爛攤子”給下屆特首。在一片輿論帶動對她的謾罵聲中,公眾一早習慣了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她做的所有事。聽到任何對她的肯定,很多人只會報以懷疑的眼光、或嗤之以鼻,彷彿心裡覺得她一定是有點問題的。今年4月4日,林鄭宣布不會參選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並表示早於去年3月已向中央表達不連任的意願,指家庭是唯一理由,並獲得中央理解和尊重。可是,輿論一概認為是中央不滿意她,不讓她連任。那麼李家超較早前決定繼續執行林鄭月娥的重點計劃,包括政府架構改組、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不已經簡單的表達了中央對林鄭的信任和肯定嗎? 以上種種政策對香港的發展非常重大,這就是林鄭月娥為香港作出的貢獻了。那麼她是自己決定不連任,還是中央不再重用她,這一點還重要嗎? 

去年10月6日,特首林鄭月娥,以「齊心同行,同創未來」為題,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目標是將香港打造成為創科樞紐。圖片:吳櫻檸/傳新報


“上帝”沒有令她留名千載  只有污名

2017年她被中央祝福參選行政長官的時候,傳媒對她的態度就等於今天對李家超的一樣。文匯報稱讚她「拆彈專家,政績滿滿」、香港01介紹她的家人為「第一家庭」,今天很多傳媒(包括自稱“中立”的媒體和幾乎所有建制派傳媒)對林鄭一沉百踩,反映社會的趨炎附勢現象,是香港的一個隱憂。即將離任的林鄭在6月9日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會的之前一日,在過去多月來,尤其特首選舉前夕,頻密地發表報道評擊林鄭的香港01,發表一篇由“林劍”撰稿的文章,標題寫上《議員:讚佢又講唔出口,放過佢放過自己》。作者聲稱向多名立法局議員了解,但全部都是“匿名”的,指他們稱不打算在立法會向林鄭發問,為免讓對方「表演」。文章寫到:「其中一人笑言:「其實都無咩好再講,打『落水狗』又無謂,讚佢又講唔出口。」」,有奚落林鄭之意,與該報以往評擊林鄭的手法和語氣類似。 

一個在2016年成立的Facebook群組,打着愛國旗號,累積4.5k信徒,突然於4月4日將名字轉了:全港要求徹查林鄭月娥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群組禁止任何支持林鄭的言論,一經發現會把組員踢出群組。這只是對特首窮追猛打的冰山一角。


6月9日,立法會答問會一開始,她先用了14分鐘對其任期工作作總結。這是總結的最後一段話:「這5年,無可否認是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挑戰前所未有,風高浪急,(突然哽咽起來)但驅動我勇往直前,無畏無懼的是一份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的責任感。儘管社會對我的工作評價不一,在座各位議員對我領導的特區政府,亦是認為有改善的空間,但我可以大膽說一句,我已交出一張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亦為我42年的公務生涯劃上完整句號。」跟着的一句,她祝福各立法會議員(在場包括眾多一直批鬥以及向她放冷箭的議員):「在此我祝願各位議員工作順利、政通人和,香港市民攜手再上新征程,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更輝煌的未來。多謝大家。」

以上整段說話,林鄭是忍著眼淚,時有哽咽地說的,可見當中包含多少的辛酸。 在坐位上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被傳媒發現在白紙上寫下宋詞《定風波》。他其後回覆傳媒說,聽到林太的臨別感觸,便想起這首詞,覺得是「特首的寫照」所以就不期然寫下來了。《定風波》是宋代詩人蘇軾被貶至黃州後所寫的詞,用以抒發屢遇逆境而不畏懼、不頹喪,處之泰然的超脱胸襟。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在6月9日立法會答問會,拿出紙筆,抄寫《定風波》一詞。此詞是一生仕途坎坷的宋代詩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後所寫的,作於公元1082年。作品以蘇軾與友人春日出遊遇風雨仍然泰然自若,從容前行,表達作者遇上挫折亦毫不在乎的曠達超脱胸襟,簡樸中見深意。《定風波》所表達的人生信念彷彿是林鄭月娥的寫照。圖片: Lea Mok/HKFP.


林鄭對人平和包容,與罵她的人的惡毒,成為強烈的對比。離任將至,她近日接受不同的央媒訪問時,一句也沒有透露自己在過去兩年被人抹黑,沒有報復之心,十分難得。五年來,在遍體鱗傷的經歷中,這位港大的尖子、出色的政務官不斷被琢磨,人彷彿變得更豁達,更有忍耐。沒有變的是她的耿直。最近回答記者時的一句「我不是黨員,沒有義務去愛中國共產黨」她再被批反中,沒有政治智慧,但從另一角度看,不也說明林鄭不會為了求得未來一官半職而變得恭維嗎?這更反映她的廉潔。中央為何揀選她,上天為何揀選她?已經清楚不過了! 

然而,過去五年,人們都沒想過去了解她。早在2017年2月,她的中學同學孫慧筠在林鄭的選舉宣傳Facebook中這樣形容她:「我認識的Carrie外冷內熱,她不大擅於交際,凡事直話直說,倒是個願意做事的人,不管你找她幫甚麼忙,只要不違反她的做人原則,她都會盡力幫你。」原來如此,如果人們早一點知道,林鄭的命運可能會改寫。

在林鄭個人的名氣上,她的“上帝”似乎沒有令她留名千載。我們所見到的只有污名,傳媒多年後回想她時也會寫出她的種種“污點”。一個願意奉獻自己的人,竟然得不到好結局!是那麼的不公平啊!這就成為很多人,包括不少基督徒,的死結,認為為何跟隨神也會有這種結局,不跟隨也吧!若翻查聖經,基督徒的“上帝”從沒有說過跟隨祂的人一定平平安安,相反,根據聖經記載以及現實中不同基督徒的見證,謹守神的公義的人會遇到很多的苦難,但過程成就了上天的旨意,為世界帶來祝福。

​​世事不一直是這樣嗎?中國歷史上多少忠臣收場慘淡,例如性格剛直的戰國末楚國大臣屈原便因遭小人陷害,多次被流放,最後投江自盡!耶穌上十架犧牲時,也被眾人唾棄,孤單的被釘死。上天看似對他們都不公平,但卻以其見證帶出更大的意義。他們的犧牲所表達的捨己精神,後來都成為了人們的榜樣。 

特首林鄭在6月9日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會時,哽咽稱「已交出無愧自己成績表」。圖片:廖雁雄/HK01


把自己擺上 留下了什麼榜樣給香港人? 

最近工聯會前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在東方日報發文批評林鄭為“靈魂和政治道德都骯髒得很”,是“歷任特首中民望最低”的特首(王的說話一直沒有份量,我們只是舉一個“不放過”林鄭的例子而已),那麼林鄭有什麼可以成為人們的榜樣?

答案是她有一顆“願意的心”。按照她的信仰去剖釋,當她聽到“上帝”的呼召,便順服的回應,奉獻自己來承擔重責,說一句「我在此,請差遣我!」,成就上天旨意的一部分。上天在香港的旨意是什麼,歷史仍然未走到結尾,沒有人有答案。林鄭當然也不知道,她只單純地把自己擺上,為香港付出,成就大業。

週二,林鄭月娥在運作了5年讓她發布了超過600則帖文的官方個人臉書,向公眾告別。「藉着這最後一則帖文,我在此多謝每一位留意我帖文的市民和不少留言分享感受的讀者。」一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令人落淚。在特區回歸中國首25年的最後階段,在這段五年的歷史,林鄭月娥化身為一位戰士,保護了香港。而讓她捱得過這場苦戰的,原來是一段五年前本屆政府就職時,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 「習主席五年前在港的重要講話,是我面對嚴峻挑戰時的信心依靠。」她說。

她在帖文最後,寫到:「祝福香港明天會更好,祝願全港市民生活美滿、事事順利!」原來,走到這段42年公務征途的最後一刻,林鄭月娥仍然把她所服務的市民,放在心上,依依不捨。 上週三她的戰友和即將卸任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大會後,感謝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她的信任和支持時,忍不住數度落淚。

這是香港第一位女特首的故事,將記入香港的歷史。

看了以上的故事,讀者可以自行評價林鄭是否一名好特首,但好與不好,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從林鄭月娥的故事,你有什麼學習? 當你有天聽到心中的呼喚,“誰肯為我去?” ,明知前路是紛爭不斷,需要赴湯蹈火,你仍然願意嗎?



相關文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7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一舟居士

林太係我心目中最好嘅特首,早前為林太題了四句,意猶未盡,今又加四句聊表心意。

《歌頌林鄭月娥》一舟
任上艱途建樹多,
一生信念未蹉跎。
橫眉冷對狂夫黑,
昂首條陳佞客訛。
為國無端遭抵制,
為民甘願勵煎磨。
臨危受命肩承責,
不黨營私鄭月娥。

華英雄

林鄭,絕對係回歸祖國以來最好的一位女特首。 對國家,對香港,對一國兩制,絕對是盡忠職守,無私忘我,建樹無疑比過去20年還要多。 能者多磨,感謝香港有林太帶領,越過高山又越過低谷,成功開創了今天回歸25周年,新時代新局面,為往後特區管治,建立了穩固的基礎。林鄭是播種人,播下了很多解決香港長期問題的種子。 林鄭月娥秉承了,習主席新時代新思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瘋婆婆Phoneix

林太令我看到傳媒、報紙、網媒都是不可信的,事實要親眼看,親身感受的;一班滿口謊言有立場人士,不分顏色,但行動一致,要破壞社會安寧;不安好心卻要享受「正義」光環。兩眼空洞心腸歹毒就是這一類政治奇才。市民需要什麼?「它」們真的知道嗎?不斷炒作議題可以一世嗎?

心酸,心痛,傷感,強忍著流淚,一位用心為民的特首,耗盡了仇她的人多少彈藥要置她於死地,直至昨晚仍不斷攻擊她,咒罵她,甚至惡言說要送她上路?當她是罪犯?如果有報應,真想看這些人有什麼下場。

五年過去了,林太一直默默做,很多事情任由「它」們炒作,歷屆沒完成的問題都解決了,未來幾年市民都陸續會享受成果,M+、故宮、房屋供應增加。然而,她又得到了什麼?平靜安享晚年,重享家庭生活,祝願她在未來的日子健康快樂!

尤藻藻

我從林太身上學習得到的,就是傳媒力量強大,千其不要任意相信傳媒所散播的消息!所謂自由民主選舉是不可信的!因為看得清事實的人,永遠比愚民少,言論自由只是有勢力之人的一種工具,言論自由可以是沒有事實根據,只要有足夠財力就可以隨意抹黑對方,機構甚至政府,捏造事實,沒有維護公義的能力,我會更堅信中央更能解決問題!

Anonymous

文章寫得好好,我都是最近才發現你們這個媒體,從你們寫作的態度,我們學到公正的重要,多謝透視報的付出!

思潮

我也想作一首詩,讚美她,可惜對於詩詞寫作一曉不通。揸住支筆,想到幾句,又刪除了,都是不獻醜了,留給有才華的人發揮吧!

林鄭特首,我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我們要學習你的堅毅不屈,如同岩石中長出的幼小竹樹一樣,無論風吹雨打,由於根基穩固,怎也不會倒下!

你就是岩竹!成為我們的榜樣!

香港小市民

林太是我第一個睇到,不給地產商利益的高官,她在任發展局局長時,提出真正樓換樓給小業主,把利益還給小業主,可惜沒有議員、傳媒支持你。她提出明日大嶼去解決小市民居住問題,這是正確的。她真是一位為市民的特首。可惜比人用黑暴阻她推展民生工作。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