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herry Lee:什麼人是「才」?

Sherry Lee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3–20 15:08

昨天,本報刊登了《香港再無才子才女》一文,指出香港人大都不看書,難以成為才華洋溢的才子才女,之後收到不少回應。有人說「文章描述了一個社會實況,有警惕作用,希望香港人多看書!」可是也有讀者提出異議,說:「愛之深,責之切,於事無大益!」這句話有其道理,尤其用於現今滿是政治批鬥、輿論紛亂的香港。

此讀者善意的指出「筆者也是出於關心而寫,只是過了火位。。。閱讀率高低是否才子才女有多少的唯一因素?」,並提供了一篇去年2月的報導給編者參考。文章引述以全球小四學生母語閱讀能力做測試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PIRLS」,指2016年的結果顯示,香港在全球50個參與國家或地區中高踞第3位,僅次於俄羅斯和新加坡,顯示學童的「閱讀」能力名列世界前列。

讓我們持開放的態度討論這個議題。

作者樂言的評論文章目的是希望推動香港人看書,盼望推動社會改變。對於提出「香港人不喜歡看書」是作者的個人觀察,點出了一個社會現象,作者也引述不同的研究希望找出一些科學的證據,這一點他已經在文章裏面交代了。另外,作者在文章末段指出,現時香港人對任何內容的書藉和文章都提不起興趣來,「再這樣下去,香港人的中文水平只會越來越下降,知識越來越匱乏。。。香港再無才子才女!」這也是作者個人的看法,而這一點是沒有錯或對的。

話雖如此,如果香港兒童的閱讀能力近年提高了很多,也可能幫助他們將來成「才子才女」。這趨勢實在有可能,如果學童的閱讀能力好,起碼他們有能力去明白書本,亦會在未來提起興趣看書,可以增加知識 ,令他們能夠有天成才。當然,這個推論要看他們是否喜歡看書了,我們必須指出閱讀能力好跟一個人是否喜歡看書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有不少的大學生閱讀能力超高,但也不喜歡看書。

以上文章引述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文章中訪問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羅嘉怡博士,她評論研究結果指,香港學生的閱讀態度「徘徊在第三世界的水平」。她說:「只有 36%學生表示對閱讀有濃厚興趣,低於國際平均43%的水平,排名33;至於閱讀信心,亦只有36%學生表示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有信心,低於國際平均45%的水平,排名41;更差的是閱讀課堂投入程度,香港只有34%學生自評為積極投入,遠低於國際平均60%的水平,全球包尾。」,此評論說出事實,但卻令人心酸。

戰火下閱讀】改善本港閱讀風氣? 專家:悶出個習慣來
香港人的閱讀風氣一直為人詬病,在今天的地鐵車廂中,我們不容易見到人們看書。圖中這位女士聚精會神的閱讀,令人欣賞。圖片:HK01



什麼人是「才」?貢獻社會的就是人才  

喜歡閱讀與否對一個社會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影響,社會應該關注。然而,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反而更有興趣探索一個社會性的問題:對於一個社會而言,什麼人才是「才」?

作者和此讀者所討論的是才華洋溢的「才」,亦有很多人認為高學歷的人就是「才」。君不見社會上有多少「斯文敗類」,例如長年累月不斷誤導讀者的傳媒人、以及飽讀詩書但刻意動搖社會穩定的政客。不看書不等於不會成才,這個也值得思考。我們的上一代有多少人讀過很多書,有多少人是大學畢業,他們都沒有成才嗎? 但公道的說,他們成長的環境比較簡單,跟今日的社會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可以同日而語。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當深入思想這個議題,我們認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就是人才。當然看書是一個因素、閱讀能力高也是一個因素,但這些絕非重點。我們認為,一個人是否成才的指標是這人會否努力對社會作出貢獻。畢竟人類與社會息息相關,人類的生存目的是希望帶動社會進步,這個相信不會太多人異議。聖經中有一名句「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八章一節),當我們環顧四周的人,這句話不是很真實嗎?

作者、讀者、與我們都是希望為香港努力,盼望香港人多看書,多思考、目的為何?就是知道一個讀書人可以貢獻社會,大家都是出於善意。從這個議題上,編者希望再走多一步,深入剖析「成才」的問題,探討在香港有沒有任何環境制肘令年青人不能發展成才。這反而是我們應該討論的。作者做了第一個行動,讀者提出不同的觀點作了下一步行動,而我們作為公眾教育者的傳媒,有責任指出問題所在。我們的看法簡略如下: 

May be an image of child, standing and outdoors
我們認為,一個人是否成才的指標是這人會否努力對社會作出貢獻。圖片:網上


全城著重成績 輕視道德教育

過去幾年,很多人憑著黑暴年青人的表現,就斷定他們是「廢青」,絕對不是對社會有益的「人才」。這句評語可圈可點,成才與否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家庭、學校教育,及社會因素。 

教育上,香港多年來注重學業成績。在學校滿的都是不同的課堂、學這樣學那樣、考試;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學校首要任務是推高學生成績,根據編者在去年參與的一個對話系列報導裡發現,中學裡大都沒有推行恆常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裏包括愛及包容的教育,可以滋養一個人的批判思考和成長,無可否認這也是決定一個人將來成才與否的因素。批判性思考是改革了的教育制度的其中一個重點,可是我們實在見不到太大效果。 

香港只注重成績,令很多學生讀書的目的就是要「贏在起跑線」,非常悲哀,但公道而論,我們絕不能完全怪責學校及教育制度,問題的起因是環環相扣的。 

多年來香港經濟單一,只集中金融地產和零售,年青人出路少而競爭大,這是社工界共同了解的問題。家長和子女明白要取得好成績才可以在社會冒出頭來。可是,大學的學位一直不足,以往大概是20%中學生可以進大學,就算大學學位在近年增加了,出路少的問題仍然沒有改變,人們只是把競爭的目標再提高了,不單是希望入到大學,而是希望進到名牌大學,因此繼續成為誘因,令學校和家長必須催谷成績。

在這個情況下,家庭和學校也是被動的,受著社會影響。今天家庭日常的對話,沒多少關於教導子女做人的道理,引導他們如何為社會付出,而是「今次你考試取得A或是A+?」、「你考得不好,怎樣可以入到港大?」 

因此我們斷不能全怪責學校及家長,也可以說是社會的錯,再深入說也與政府多年來的政策有關。何解?

//china-cms.oss-accelerate.aliyuncs.com/十大奇怪校規.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mfit,h_457,w_817/format,webp
教育上,香港多年來注重學業成績,輕視道德教育。圖片:網上

 

能否成才  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 

以上提到的對話系列報道的目的,是研究香港的最大核心問題。當中編者發現,多年來政府的高地價政策,有份引致地產霸權的問題。今天樓價已經是很多人付不起的了,住屋成為每一個人面對的問題。試問一個在餐廳裏工作的人又怎能可以買得起樓?唯有一定要做尖子才可以。要做尖子,在他們的概念裏,就是讀好書,取得好的成績。

根據編者在報導系列裡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訪問發現,香港恪守的「大市場小政府」的自由市場原則維護了大商家的利益,導致不少政策被大商家左右。例如社工界用了多年爭取最低工資,爭取到之後,多年來處於一個低水平。在這個由英國殖民地伸延至今的自由市場政策下,市場的話事人是商家,而政府沒有定出從人民出發的全面福利制度,福利政策治標不治本,包括說了40年還沒有全民退休保障。在沒有社會保障下,青年唯有靠自己讀好書,從而將來賺大錢、儲錢保障自己。不少學生的讀書目標就是「考到好成績」,入到大學就是「叻仔」,學習待人接物態度、為社會付出等,沒多少人理會,人們逐漸變得功利和自私。如果年青人有這個心態,又會否想到將來自己如何成才,志願貢獻社會?

當然還可能有社交媒體的影響,每天年青人浪費多少時間在這裏,還有什麼時間剩下可以學習人生道理?

話雖如此,不是年青人不想改變,貢獻社會,而是社會性及教育性的因素也會制肘了他們,有翅膀卻不能飛。 要改變這個現象 ,要香港下一代成才,要他們能夠貢獻社會,我們需要全面的教育、家庭、以及政策的改變,以上提到了,在此不再詳述。 

通過一篇評論文章,讓我們看到社會一些黑暗面,但同時看到曙光,明白社會需要改革的地方,努力提出改變的方向和方法。我們在此多謝文章作者樂言提出這個有趣的議題,也多謝讀者提意見,未來本報會在提升年青人的議題上作出論述,希望深入的揭示問題,讓社會正面地改變。


李敏妮
自少非常有膽色,小學時被同學冠以「敢死隊」之稱。長大後當上《南華早報》記者,本色不變,憑着勇氣獲獎無數,現專職為公義發聲,不平則鳴。


相關文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