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靖海侯 :涉港輿論鬥爭,如何寫好評論文章

靖海侯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3–04–12 17:44

此一舊文,為香港某評論員社團文集所作之書序。近日重溫,仍以為其中觀點,符合當下香港輿論場之情狀,有益革除香港輿論斗爭之弊病。

如書序所言,文章是有“精氣神”的,作者所思所想都不能暢快表達,不能舒展個人心聲,自己尚不能愉悅自己,且仍覺得拘謹、憋悶、遺憾,又怎能奢望他人讀之酣暢淋漓、賞心悅目。

好的文章,讀者能聽懂它的“聲音”並“怦然心動”,獲取前行的力量,看得到自己和家國的未來。

 ****************


“敢”是一種“精氣神”

輿論場上,不乏寫手,文采斐然者也不少見,但能成為“筆杆子”,為人所知亦為人所愛,所撰評論成為品牌的,就屈指可數了。在香港,人們更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儘管報章雜誌不勝枚舉,聲音觀點競相多元,許多讀者卻以為嘈雜,以為空泛,甚至以為幼稚和膚淺,常常對其文章掃過即略過、看後即遺忘,內心未曾蕩起一絲漣漪,就棄之如敝履了。


文章不“驚心”,難以讓人愉悅,自有多重原因。或在表達不暢、佶屈聱牙,或在觀點不明、隱晦曲折,又或在邏輯不通、牽強附會。縱是辭藻華麗、引經據典,而若與時代疏離、與社會斷層、與人情隔絕,也不會觸發共鳴、催化啟悟。此類不暢、不明、不通、不應時應世應情之問題,症結不一而本質一致,其根其源就在於缺少生氣、沒有朝氣、不具銳氣,既不老道也不新鮮,人無意品咂亦無欲下咽。

文章是有“精氣神”的。時事評論若犯此病,其弊更甚。《文心雕龍》有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作者所思所想都不能暢快表達,不能舒展個人心聲,自己尚不能愉悅自己,且仍覺得拘謹、憋悶、遺憾,又怎能奢望他人讀之酣暢淋漓、賞心悅目。寫評論文章,首先是寫給自己、寫出自己的,首先是要感動自己、愉悅自己的。文章裡有自己,就會有靈魂;有真切的思考,就會有深度;有感情的投入,就會“冒熱氣”。文章之精神、氣質、神韻其實並不難求,難在寫出“真情實感”、做到鮮明鮮活而已。


hong kong media landscape
靖海侯:在香港,人們更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儘管報章雜誌不勝枚舉,聲音觀點競相多元,許多讀者卻以為嘈雜,以為空泛,甚至以為幼稚和膚淺,常常對其文章掃過即略過、看後即遺忘,內心未曾蕩起一絲漣漪,就棄之如敝履了。圖片:網上



香港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文章事不違法紀、不傷風化,便少有約束。以常理論,操觚染翰放飛自我不難,“敢於發聲”也應當是尋常事。然近年來,香港輿論場也喧鬧、也焦灼,貌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勢,卻常予人“東奔西突”“蠅拂其面”之感,論戰時有而各說各話,交鋒固多卻淺嘗輒止,“雨過地皮濕”為常態。此場域,初涉足之,或以為新奇;置身其中既久,則以為聒噪、乏味。究其原因,即在於其出產之文章多同一面目、同樣機械,有氣氛無氣勢,有立場無立言,直沖沖而輕飄飄,雖“張牙舞爪”卻不見性情,絕不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那般,舒朗開闊、神清氣爽,能探得進人心裡去。其所謂“真情實感”,竟淪為情感宣泄、邏輯決堤,人不愛之甚或惡之,也就不難理解了。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勇敢魯莽間,只有一步之遙;任性肆意,並不是真正的“精氣神”。我們寫評論、做文章,表達觀點、申明主見,絕不是靠脾氣、憑意氣,要打動人,也不可能靠猙獰的筆法、誇張的措辭。評論文章於社會而言,本質上是一種建設性的力量,是自帶“美感”的。它講求犀利但不罵人,追求共識但不強壓,寓和諧於其中,奏出的是事實、邏輯與情感的交響樂。如果它有怨氣、生戾氣,讓人看了堵心、頭大,心情更糟糕、認識更偏激,那它發揮的作用與動手打架又有何異?在香港,這樣的評論文章卻不少,固然“吸睛”卻不貼心,人們早已“審美疲勞”,見怪不怪了。所以說它們沒有真正“精氣神”,正是因為它們彌漫出的是“暗黑”氣質,是“負能量”。人們不願受其感染,所以才“不敬而遠之”。

靖海侯指出香港的評論文章多是「同一面目、同樣機械,有氣氛無氣勢,有立場無立言,直沖沖而輕飄飄,雖“張牙舞爪”卻不見性情。」圖為香港的一份媒體在2021年施政報告公布前發表的社評,內容充斥空泛、乏味和觀點不明的語句,彌漫出負能量,這只是香港評論的問題的冰山一角。圖片:網站截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時事眾多,熱點頻密,評論多“快餐品”,若是為寫而寫,為發而寫,激情將很快透支,熱情將不日轉換。管理學說,“不是態度太帶來績效,而是績效帶來態度”,要愛上寫評論,必須善於寫評論,每一篇都不應敷衍,都需精雕細刻,都努力讓自己從中獲得滿足感,累積繼續前行的動力。

兼顧“向上看”與“向下看”。古語兩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都體現了同一個情懷,也說明了同一個道理:既要方位准,又要站位高。國家與個人是天然的命運共同體,香港與國家榮辱與共的關系不以個人意志轉移。評論香港熱點問題,對國家戰略發展有認知屬基本前提,不然則形勢不清、把脈不准,為香港發展開不出“良方”。而只會喊口號、講概念,淺層次表達和呼吁,不能“到田埂裡找感覺”,與周邊的人與事脫節,讀者更難理解、認同。兼顧“向上看”與“向下看”,讓讀者在作者理清的大局中定位自己、發現成長發展空間,自覺理順家與國的關系,評論便不會漂浮。

統籌“向前看”與“向後看”。文章有了律動感,才能讓人感覺其生命。“文章合為時而著”,就得認真聆聽時代的聲音。我們未必能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但可以用心感受時代的腳步聲、未來的呼喚聲、歷史實踐的“提示聲”。香港社會聲音多元,莫衷一是之事常有,只看眼前不會有通透的見解,不向前看拿出不長效的建議,疏忽歷史經驗教訓立論基礎不牢。文章之高下,差在毫厘間,比別人多看一步、多想一層、多舉一例,傳播效果就大不相同。一個負責任的評論員,會剝離喧囂的迷霧,在眾聲喧嘩中發出“嗓音清亮的一吼”,賦予議題時代感、脈絡感、縱深感,讓讀者看得清未來,並相信這是從歷史和實踐深處走出的未來。

協調“向好看”與“向壞看”。自由之地多論戰。觀點交鋒,免不了“刀光劍影”。評論是自帶性格的文章,得寫出性情,卻不能濫情和矯情,“是其是非其非”的理性和胸懷不可或缺。評論可以是檄文,也可以是“奏疏”,還可以成為“倡議書”,可以“向壞看”,但更應該“向好看”。評論員應該把自己視為社會的建設者,消解矛盾、定紛止爭,而不是制造屏障、煽動對立。香港常見的那種“張牙舞爪”的評論文章,粗淺無益,學不得。香港的輿論場上,需要更多的辯証思維,需要更多輿論斗爭的“儒將”。

“欲穿明珠,多貫魚目。” 寫好文章,就要走在路上,努力寫出自我、寫出自信,寫出香港青年人的“精氣神”。希望更多從事評論寫作的人,會帶給我們新的驚喜,不只是文章的進步,還有對社會的貢獻。希望讀者從他們發出的“聲音”裡,能“怦然心動”,獲取前行的力量,看得到自己和家國的未來。

靖海侯
內地知名博客,資深傳媒人。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靖海侯”。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探索更多與此主題相關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中肯持平|分明
中肯持平|分明
Fair and Impartial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