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集體回憶】司機!前面街口有落!

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ies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ies集體回憶Collective Memories集體回憶

會飆車的,不一定只有冼拿!香港沒有McLaren車隊,但有Minibus車隊!

紅Van指的就是紅色小巴,港英政府時期,華洋集處的香港,半土半洋、半中半英的叫法最能體現這裏的國際化腔調。如果你是個外國人,當你上了旺角的紅Van,你就永遠也別想猜透下一站會停在哪。穿梭在山路和街道上的紅Van就是香港“亡命飛車”,缺了跑車坐椅的司機都是野心不死的“退役賽車手”。

在大多數人眼裏,沒坐過紅Van就算不上真正的香港人,對於地少人多的香港來說,公交巴士根本滿足不了出行需求,追求時速和效率的紅Van成了混跡於地下市井的香港,成了一般市民最熱衷的交通工具。

香港小巴起源於50年代,最初爲9座位小麵包車,主要行走於新界,一直屬於非法經營,但由於新界地區偏遠,而且交通確實不便,政府也沒有大力打擊。直到1967年暴動,導致巴士停駛,政府允許這些“白牌車”到香港島、九龍行駛,70年代初正式發牌監管,再後來劃分成紅色和綠色小巴。

以前的小巴只有14個座位,所以也有“14座”的暱稱,冷氣當然欠奉。現在的公共小巴座位數目都是16座。與的士不同,小巴顏色不是允許在那個區域營業的意思,而是用來區分營運性質。紅色代表由個體戶自由營運,理論上可以遊走於任何不禁止小巴的道路行駛和上下客。但是約定俗成下來,加上個體戶組成的商會,實際上定出了紅色小巴路線。

綠色小巴和公共巴士差不多,由政府批出路線經營權給中標公司經營,班次、車費、路線都有規定。而紅色小巴絕大多數屬於個體戶,全靠商會自行監管,遇到塞車可以臨時改道,八達通雖然壟斷香港電子貨幣市場,但仍然只有極少數紅色小巴接受以八達通付款。至於班次,紅色小巴的不成文規定是坐滿了纔開車,所以繁忙時間班次可以非常頻密,深夜時分可能要等好一會才能開出。不過有些商會規定了司機從第一個乘客上車起算,到某一時段就必須開車,也是保持競爭力的措施。

紅色小巴不允許走高速公路,避免與巴士、綠色小巴競爭。收費不受政府管制,所以理論上屬於“海鮮價”但實際上商會會約定一個價錢,令價格保持一定競爭力,因爲太高了乘客就會流失到的士去。颱風天氣時許多公共交通都停駛,這個時候紅色小巴就會坐地起價,你如常登上那一輛熟悉的紅Van,又如常的付他正常車資,司機會翻你一個白眼,甚至彈出一句粗言穢語來。


如果你是個外國人,當你上了旺角的紅Van,你就永遠也別想猜透下一站會停在哪。圖片:香港01



紅Van在香港有個更著名的名字,“亡命小巴”,從港島最南通往旺角的普通大巴需要70分鐘,紅色小巴只需20分鐘。在路邊等小巴,最重要就是眼利手快,看到小巴開過來的一瞬間,就要迅速招手,稍慢一點,狂野的紅色小巴就會在你面前呼嘯而過。香港道路狹窄、山路盤桓,在香港行車對司機駕駛技術要求很高,但是對於踩着拖鞋,鬍子拉碴的花襯衫司機來說,紅色小巴就像海盜船一樣充滿刺激感。特別在稍偏遠地區有時車速超過100公里,坐在紅Van上你能真正感受到小巴“飄移”的感覺。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那些紅Van司機大多數是40歲至60歲之間的“大哥哥”,飆車時狂野十足的背後,往往都藏着一顆文藝的心。你別以爲小巴司機最喜歡聽的是《海闊天空》或是《狂野之城》,其實在小巴上你能聽到最多的,就是較文藝的經典粵語歌和粵曲了,有時也有70到80年代的英文情歌。

爲了應對多得離奇的紅Van交通事故,2012年香港政府不得不限制小巴最高速度爲80km/h,並加上速度顯示牌方便乘客監察,每當超速就會發出“嗶”的聲音。不過紅色小巴的車速顯示器大多有“問題”,從靜止時顯示77到走起來顯示0,還有毫無規律地在三位數之間亂跳。而且對大部分司機而言聽警報的聲音不過就像聽音樂,乘客看到司機車速也不敢多言,這個監測器最大的功能似乎就在於騷擾那些愛在車上睡覺的乘客的夢。

紅Van不但行車快,上落客同樣快得驚人,特別是晚上,司機永不會停定讓乘客上車,往往要乘客助跑幾步,等小巴把門開定再駛到埋身就順勢跳上車,當司機大佬"feel"到乘客有其中一隻腳已踏上車時,司機就會即刻踩油去,乘客上車之後亦甚少需要用自行去座位,因爲司機一加油,衝力已經將人"fing"到去中排的座位上。落客時,司機根本無需拉開門手掣,因為車速加上急停已經可以把車門彈開,乘客就因爲急剎的衝力,很自然會由車尾被"送"到車門位置,然後跳車,整套個動作就像空降傘兵。

現在大多數小巴都用石油氣燃料,速度已經沒有以前柴油增壓那麼猛,以前深夜開到130km/h確實遇過幾次。要知道小巴左邊是一人座位,右邊兩人座,所以左右重量是不平衡的,那種搖晃,只有體驗過才能體會。


不過紅色小巴的車速顯示器大多有“問題”,從靜止時顯示77到走起來顯示0。這架小巴的時速顯示器的讀數,竟然達到238公里!


紅色小巴還有一個特色,終點站是“消失的目的地”。如大丸百貨、旺角先施,這些地方早已經隨着香港變遷慢慢搬離或消失,不過對於小巴司機或附近街坊來說,這樣的地方往往更具備親切感,叫慣了,大家都改不了口。

紅Van雖然每年都發生多宗交通事故,但完全不會影響香港人對“亡命小巴”的熱情,勇字掛在胸口的香港人才不管這麼多!他們對於從小坐到大的紅Van有着特別的情感,大家都認爲地鐵很快,省時間,其實又上又下都很花時間,遇到人多的時候還要排隊等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快。而且地鐵車廂封閉,大家都各自低頭玩手機,沒有一點人情味。但小巴就不同了,坐在小巴上不僅能看沿途的風景,有時還能和周圍人聊天,比地鐵有趣得多。香港有很多隧道和高速路,有時小巴甚至比地鐵更快,能去到很多地鐵尚未開通的地方,下車時還可以擲地有聲地大喊一句“司機,前面街口有落!”,一個“爽”字。


井底蛙
閒時的愛好是發掘鮮為人知的中外歷史,自稱歷史搬運工。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