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公民教育】假新聞充斥中學生社交群體 教大開展「數碼公民」計劃培養學生批判思考

教育Education教育Education教育Education教育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1–21 18:18

最近,筆者想在香港開展一項極為重要的「數碼公民」教育,於是訪問中學老師,了解學生在網絡世界的現況,卻有驚人的發現。

受訪的老師表示,同學在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期間,每天接收到很多來自不同媒體或匿名的訊息,呼籲轉發、簽署,甚至「參與公眾集會和示威」。由於朋輩的壓力,學生收到訊息後會再廣泛轉發。

其中一位男老師說:「不少學生在未有仔細分析一則訊息或螢幕截圖的可信性和來源之前,就會把該資訊轉發給別人,甚至附加發表一些屬於仇恨的言論、胡亂虛構或刪改所轉發的資訊,意圖影響別人的看法。」


假新聞充斥中學生社交群體  

該男老師指出,現時在媒體和互聯網上,特別是在學生慣用的社交媒體的討論群組,和單向發放訊息的app,都充斥了「偏面」和「偽造」的資訊,擔心情況會令學生被「洗腦」而失去分析能力。 

他說:「在對立意見尖銳化和不信任權威的社會狀況下,學生有可能選擇性相信某些資訊來源和內容,失卻抱持客觀和理性的分析。」 


受訪的男老師指出,學生慣用的社交媒體充斥了「偏面」和「偽造」的資訊,
俗稱「假新聞」,擔心情況會令學生被「洗腦」而失去分析能力。 圖片:陳怡姍/電子商務時報



網絡「假新聞」(Fake News) 和不實訊息 (Disinformation) 是一個越趨嚴重的社會問題,反映了現時中學急需開展「數碼公民」(digital citizen) 教育,防止學生被網絡「洗腦」。為了解決這急切的社會問題,筆者於去年底在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推行一項名為「數碼公民」教育的校本課程發展計劃,開展有關研究工作,希望盡快在中學展開「數碼公民」教育。 

「數碼公民」教育主要是教導學生如何應對現今的網絡世界,從而保護自己及他人。內容覆蓋現今的網絡問題,例如:什麼是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如何理解不同媒體資訊的可信性?何謂數碼足跡 (digital footprint) 和網絡身份 (digital identity)? 如何保障網路隱私?怎樣建立良好的在線人際關係和溝通?如何鑑別網絡欺騙?怎樣應對網上欺凌、言論攻擊和仇恨言論?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資訊爆炸  出現反社會、反人格傾向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類進入「資訊爆炸」的年代,所傳遞的訊息直接影響人們的成長。人們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是由自身經歷和接觸的資訊所塑造的;但當資訊變得偏頗,甚至難分真假,所塑造出來的個人身份和價值觀也會隨之變得扭曲,甚至出現反社會、反人格傾向。

根據外國的數碼公民教育 (digit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的文獻,現今互聯網和數碼媒體所形成的「公民身份」已不再局限於國家民族的傳統定義,而是具有全球性網絡生活的含義。「數碼公民」不僅活在現實世界,也在「虛擬世界」中生活、工作和與別人交流。如何教育年輕一代面對和處理資訊爆炸的互聯網,培育良好「數碼公民」,成為21世紀逼切的教育方向。 

現時教育局沒有規定中學提供數碼公民教育,學校自行決定應否推行,因此實行的情況屬於零散。為了在香港發展有系統的「數碼公民」教育課程,筆者早前訪問了一些負責公民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的中學老師,了解他們對推行「數碼公民」教育的意見、推行的現況、以及學生在網絡世界遇到的各種問題。 


當人類進入「資訊爆炸」的年代,而資訊變得偏頗時,所塑造出來的個人身份和價值觀也會變得扭曲,甚至出現反社會、反人格傾向。相片:網上


學校開展計劃  警長分享網絡罪案 

其中一位受訪老師認為,在早前「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社會氣氛下,數碼公民教育顯得更為逼切。她指出,他們的學校近年已經以校本課程的方式(即學校自己發展的課程),開展了「數碼公民三年計劃」,曾經邀請一位警署警長分享何謂網絡罪案。

該校計劃教導學生辨識網絡資訊來源和可信性,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而今年的重點會放在培養學生於網絡世界「互相尊重及對人誠信」的態度。

該老師說:「我們希望同學學習理解別人的觀點和尊重他人言論,並對自己在網絡世界中留下的言論或轉發任何訊息,持守誠信的價值。」


培養學生判斷力  辨別「假資訊」

另一位老師發現學生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指桑罵槐、互相指罵、甚至表達憎恨,老師要抽空處理同學在網絡上的言論糾紛。該老師希望在學校推動具創意的媒體素養教學 (media literacy) ,及教授學生如何處理網絡欺凌。

她亦盼望在校內展開學生小組,疏導同學在網絡上累積的負面、甚至互相憎恨的情緒。她說:「同學應該學會怎樣面對網絡上朋輩給予的壓力。我亦希望引入家長的合作,協助學生改善在網絡世界上面對的人際關係,和提防網絡欺凌。」

鑑於每日網上出現大量的資訊,有老師表示急需教導學生如何辨別「假資訊」和「偽造新聞」,辨識在何種情況下,人們容易被網上虛假資訊所誤導,從而培養他們的判斷力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該老師說:「雖然現今的學生相當著重思想和言論自由,在意別人限制他們表達意見,但是他們也需明白不是任何東西都應該在網絡上發佈的,尤其屬於侮辱別人的言論和虛假的資訊。」


老師說:「雖然現今的學生相當著重思想和言論自由,在意別人限制他們表達意見,但是他們也需明白不是任何東西都應該在網絡上發佈的,尤其屬於侮辱別人的言論和虛假的資訊。」相片:網上


學習網上禮儀  不要「已讀不回」

學習網上的禮儀亦是「數碼公民」教育的一部分。一些老師提到,學生在社交媒體向其他同學甚至老師請求幫助解答功課問題時,欠缺基本的禮貌;在不適合的時間內向同學或老師提出問題,並要求對於短時間內回覆;又或「已讀不回」。

「他們簡單按讚或給Emoji,也不是有效的溝通方法。同學要留意在網絡世界中也一如現實世界,應遵守一些基本的禮貌和溝通禮儀,例如體諒別人需要時間消化訊息或正在處理其他日常事務,應尊重別人作息的時間。」

學生亦要認識如何處理「網絡足跡」的問題,學懂自己在網絡上的任何搜尋或按讚的動作,以至追蹤、上載相片或影片、貼文或評論等,也有可能被社交媒體利用,按著人們的興趣和需要,自動彈出一些資訊,久而久之,學生會被「洗腦」或「上癮」。 

一位老師說,學生應該想清楚應否把個人資料,例如相片、地址或曾經到過的地方等,上載至社交媒體,從而保護他們在網絡上的身份和隱私。


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教學團隊,在伙伴學校為來自7間中學的老師,提供「數碼公民」教育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專業培訓。相片:莊璟珉


推行計劃  開通香港「數碼公民」教育 

當筆者完成以上的調查工作後,便邀請了7間津貼中學的12位老師,參與「初中數碼公民教育試驗課程」的教學培訓及校本課程發展支援計劃。

這計劃的理念是培訓老師認識「數碼公民」教育的框架,及相關的課題。隨後由參與計劃的老師設計校本的「數碼公民」教育課程,滲入他們的公民、德育或資訊科技教育之中,並由教大團隊提供課程組織和教學法的意見。

筆者亦會作跟蹤調查,檢討教學成效,以便把適合學生需要的「數碼公民」教育,推廣給其他學校。 作為一個學者,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帶動社會改變,幫助學生在網絡生活上成長。


莊璟珉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畢業於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其後於香港大學取得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及英國約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公民教育的課程和教學研究。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1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Lee Man Nei

hi testing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