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曾被掠奪的七子

中國歷史China History中國歷史China History中國歷史China History中國歷史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3–12 23:18

1842年8月,清朝官員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華麗號。在荷槍實彈的英國士兵環視下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三國干涉還遼  掀起列強瓜分中國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被迫簽署《馬關條約》,導致中國割讓了遼東半島給日本,但俄羅斯、德國與法國使日本把遼東交還給大清帝國,史稱“三國干涉還遼”。可是在干涉事件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時正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時候。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打敗了中國,大大刺激了西方帝國主義的胃口,瓜分中國已經成爲他們的口頭禪。

帝國主義的輿論掩飾不住他們對中國、中華民族的敵視、輕視和侮辱。列強開始把中國稱爲“東亞病夫”,說這個國家“正躺在死亡之榻上”。一些帝國主義者公開提出“分配這個病夫的遺產問題”,要把“瓜分中華帝國”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當時俄、德、法三國自恃“干涉還遼”有“功”,爭相要求清政府給予“回報”。而它們得到的每一個“回報”,又成爲英國、美國、日本要求給予“補償”的藉口。於是列強爲控制和瓜分中國展開激烈角逐。它們競相向清政府兜攬政治性貸款、攫取築路權、開礦權;它們強租土地,長期佔領,並且實行殖民統治;它們劃分勢力範圍,企圖瓜分中國。

近代的中國不斷的在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中苟延殘喘。 到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闢商埠上百處。


近代的中國不斷的在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中苟延殘喘。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次年清朝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圖為1901年清朝欽差大臣李鴻章與11國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署《辛丑條約》的情景,被認為是中國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條約內容包括中國共付各國賠償金四億五千萬兩銀,分三十九年付清;中國禁止進口軍火兩年;外國可以在北京至山海關之間駐扎軍隊(為1937年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埋下禍根);中國對將來一切抗外行為予以懲罰。


七地被割讓 四散飄零

在10多座城市劃定租界20餘處,而“中華七子” 在英、法、日、德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七子指當時清朝割讓、租借給列強的七處土地:香港、九龍、澳門、台灣、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名字來自《七子之歌》一詩。

1925年3月,聞一多先生創作了《七子之歌》(後被改編成歌曲傳唱大江南北),把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詩分成七組,描繪七個孩子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的懷抱。這詩代表了當時愛國志士們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絲瓜。”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上個世紀末,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先後回歸祖國的懷抱,聞一多先生筆下的“七子”至此也全部回家了。

其實,香港和澳門之所以這麼晚回歸,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很大關係。在條約中明確規定,這兩地的租期都是99年,就算我們不承認這種不平等條約,可是人家承認啊!

所以,最好也最無奈的辦法就是等99年到期。而除了這兩個地方,中國還有一個地方被外國租借了99年,只不過它在很早期就回到了祖國懷抱,因此許多人並不瞭解。


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把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七組詩被改編成歌曲傳唱大江南北。此歌是音樂人基於《七子之歌》所抒發的家國情感,重新演繹的創作,描寫的是七子之一的澳門,是非常感動的一曲。


廣州灣被法國軍艦發現  慘遭掠奪

這個地方就是廣東湛江。原稱廣州灣,是一處天然的深水良港,在夏商時期就已經有人類在此定居,可謂是歷史悠久。由於晉朝、宋朝發生了兩次大規模人口南遷,湛江也逐漸地開始繁榮起來。元朝時期,湛江一地的製鹽業一度非常興盛。到明清時,手工業開始興起,尤其以葛布最爲出名。

然而,這個風景優美的海濱小城,在1897年卻慘遭橫禍。當時,法國一艘名爲“白瓦特號”的軍艦在廣州灣附近拋錨,發現了這個寶地,於是派人偷偷摸摸地潛入進去,開始測量這裏的水深和航道情況。

後來白瓦特號的艦長把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給了法國政府,貪婪的法國隨即派人攻佔了廣州灣。另一說法爲“白瓦特號”爲躲避風暴,誤入廣州灣中,恰巧發現這裏是一處天然的庇護所,這才爲當地帶來了不幸。


在1897年,地理位置優越的廣州灣(見圖)被法國人發現了便慘遭橫禍,被法國攻佔。



法以「和睦」為由逼簽不平等條約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法國人扮演的角色一直沒有發生改變,那就是:強盜。欣喜若狂的法國立刻派兵攻佔了廣州灣,並一步步向內陸蠶食。但在當地民衆的長達一年的反抗下,法軍不得已退回到今天的湛江市重要建築「寸金橋」附近。法租界的範圍也從縱深百里,縮小爲三十餘里。

1899年,法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中法互訂廣州灣租借條約》,其中第一條頗爲諷刺:因和睦之由,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與、予法國,作爲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

在穩定下來後,法軍一面對當地展開掠奪和壓迫,一面又大力開發此地,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貿易繁榮。由於偏安一隅,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州灣都沒有受到內陸局勢的影響,因此一度非常繁華。


在1899年法國與清政府簽訂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借條約》的第一條頗爲諷刺:因和睦之由,中國國家將廣州灣租予法國,作爲停船躉煤之所,定期九十九年。圖為在廣州灣的法國士兵。

20世紀初的廣州灣法国殖民者。


黎明到來  日本戰敗提早交還租地

只是隨着日軍野心的不斷膨脹,廣州灣顯然不可能永久安寧下去。1943年,對廣州灣垂涎已久的日軍強迫法國簽訂了《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廣州灣被日本佔領。

雖然黑暗,但這也預示着黎明即將到來。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隨後中法兩國協商簽訂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交接廣州灣臨時租借地條約》,協議規定廣州灣從此歸屬中國。

這一年,距離租借給法國過了46年,比99年的租期提早歸還了53年的時間。一個月後,政府收復廣州灣,並將其命名爲湛江。

雖然過程曲折,但湛江還是在離開祖國半個世紀後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也算得上是苦盡甘來。


Anson Tse
閒時的愛好是發掘鮮為人知的中外歷史,自稱歷史搬運工。


相關文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