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音樂】由妓院到大劇院,爵士樂仍是人的最愛

音樂Music音樂Music音樂Music音樂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6–03 22:47


不用懷疑題目,別以為寫錯了!Jass和Jazz都是代表爵士樂。

每當提起爵士樂,不少人的舌尖會不自覺地分泌出牛排加紅酒的味道,腦海中會浮現出酒吧的夜晚、威士忌和雪茄。於是有人會因此覺得 : 噢 !我聽不懂,這是上流社會的享受。

還有一些文章會這樣寫到 :「爵士其實是低俗的,是再普通不過的底層黑人音樂,因為是很多脫衣舞俱樂部放的音樂。」 如果你也是這麼想,單純地認為爵士就是高雅或是低俗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爵士樂,不只是你想的那樣,它遠比你想像的豐富有趣得多!

也許因為在我們未能完整的經歷爵士的黃金年代,也許因為爵士音樂教育的長久缺失,使得不少人對爵士樂產生一些偏頗甚至是偏激的看法。這樣的看法,再混淆了商業行銷的包裝,使得爵士樂總是被誤解。如果瞭解一下爵士樂的發展史,會發現Jazz其實是很有趣的。

一般來說,1895年是被視作爵士樂的誕生時間。這一年新奧爾良的非洲裔藍調樂手Buddy Bolden(1877-1931)組建了一支樂隊,據說這是第一個用銅管樂器演奏藍調的樂隊,Bolden在演出中將拉格泰姆(Ragtime)、福音融入了藍調之中,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後來被稱為“爵士樂”。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的錄音條件並不成熟,Bolden的錄音並未能夠保存在下來,只有後來的樂手根據樂譜將它再次演繹出來。


Buddy Bolden | Biography, Music, & Facts | Britannica
Buddy Bolden (站著,從左數第二) 與其樂隊成員。相片大約拍攝於1905年。





為嫖客伴奏  挑逗成早期爵士風格

1897年,聯邦政府把新奧爾良市中心零散的娼館,搬到了密西西比河南側的法語區。 這裡本身就是一個族群複雜的地方,新建的合法妓院更是聚集了眾多的妓女和嫖客。為了給妓院的客人提供更多的消費娛樂場所,各類劇場、酒吧、俱樂部應運而生,大量的黑人樂手蜂擁而至,為嫖客伴奏謀生,把這裡變成了新奧爾良最繁榮熱鬧的天堂之地。

這些黑人樂手演奏著拉格泰姆式(Ragtime)的藍調音樂,為了配合情色場所的犬馬聲色,他們演奏愈發挑逗戲謔,慢慢就形成了早期爵士樂的風格。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現爵士——“Jazz”這個詞。

“Jazz”這個詞的起源受到廣泛爭議,沒有人能夠證據確鑿的說明它來源於哪裡。 有人說它有可能是來自法文“Jaser”,是胡說吹牛的意思,也有人說是從美國俚語中“Jisn” (活力),演變到“Jasn” (有幹勁),最後演變為“Jazz”。到了1917年,才真正把爵士(Jazz)定義為音樂風格的名稱。

當時的新奧爾良的爵士音樂已經趨於成熟,樂手們為了更好的發展,便經由堪薩斯,開始向更發達的紐約、芝加哥等北部工業都市邁進。1917年1月,在芝加哥,一支名為 “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 的白人樂隊錄製了第一張爵士唱片。 在唱片上,直接標明樂隊名稱為 “Jass”,唱片的包裝上也明確的寫著“Jass”。

後來樂隊將他們的名稱改為“Jazz”,正式將這類與古典樂、藍調音樂、民族音樂大為不同的新奧爾良音樂命名為爵士“Jazz”。這張唱片就被認為是爵士樂史上的第一張唱片,唱片的主打歌曲《Livery Stable Blues》就成為了第一首被記錄下來的爵士樂。

到了20世紀20年代,爵士樂已經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音樂,邁入了輝煌的大樂隊(Big Band)“爵士時代”。如果你看過描繪當時美國黑幫的電影,例如「美國往事」之類的電影,也許會對大樂隊有印象,在電影中黑幫老大的聚會場所,一定有演奏著爵士樂的大樂隊,而這些電影的BGM(background music)也少不了爵士的聲音。



1917年,白人樂隊“Original Dixieland Jass Band”錄製的第一張爵士唱片的主打歌《Livery Stable Blues》


Dixieland Jass Band 於 1917年發行的爵士樂,以Victor 78的錄製形式發行,即轉速每分鐘78轉的粗紋唱片。 這可以說是爵士樂的里程碑,是第一個商業發行的“爵士”或爵士歌曲。




爵士樂被指“不道德”

1919 年,一戰結束,美國人開始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 選舉權向女性開放,女孩剪去長髮,穿上露腿裙。男孩梳起油背頭、帶著軟呢帽、穿著闊腿褲、開上了老爺車。20年代美國,無論男女,都在盡情享受著這浮華的無拘無束。

同年,美國政府頒發了著名的禁酒令,禁止銷售酒精飲料,大城市熱鬧的夜生活場所就成了走私酒泛濫的天堂,黑幫大佬們關起大門,召集名流夜夜笙歌,徹夜奏響華麗的爵士樂章,充斥著權利與慾望的男男女女在爵士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交換著彼此的後半夜時光。於是爵士樂開始被主流媒體指責“不道德”,許多保守派認為爵士樂傳達了頹廢的價值觀,將其視為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威脅。

事實上,那個被爵士樂融化著的時代是如何的呢? 把這時的美國稱為“爵士時代”的美國作家F. Scott Fitzgerald,在其1925年出版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中這樣寫到 : “這是一個奇跡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揮金如土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嘲諷的時代。”  他的作品沒有貶低爵士樂,只誠實地紀錄著一個華麗的時代。 



由黑人開始  被白人擴張成為主流  

爵士樂的發展也記錄了美國的種族故事。雖然爵士樂起源於南方的黑人,但由於當時封閉的種族觀念,在這個時期的俱樂部裡,白人管弦樂隊演奏的爵士樂更受歡迎。白人指揮、作曲家、小提琴手Paul Whiteman和他的管弦樂隊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起了一個主導作用。 他們在三藩市用管弦樂隊的編製來演奏爵士樂,大受歡迎,被稱之為“爵士之王” (King Of Jazz)。

1924年,Paul Whiteman委託George Gershwin寫出了音樂史上的傳世名曲《Rhapsody in Blue》(藍色狂想曲),隨後由他的管弦樂隊首演。George Gershwin的《Rhapsody in Blue》成功將爵士與交響樂結合在一起,把主流社會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低俗”爵士帶到了交響樂廳。


Blondie Cuts a Rug: Paul Whiteman
Paul Whiteman和他的樂隊拍攝於1923年。



1924年,Paul Whiteman委託George Gershwin寫出了音樂史上的傳世名曲《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隨後由他的管弦樂隊首演。


由黑人開始,被白人擴張。從此,爵士樂開始被大眾接受,主流媒體正式認為爵士樂是一種音樂形式。20年代中期,在Paul Whiteman和George Gershwin的影響下,大規模的爵士管弦樂隊開始風靡演出場所,逐漸大範圍地流行起來。這時出現了一大批在爵士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 : King Oliver、Duke Ellington、Lionel Hampton、Fletcher Henderson、Claude Hopkins... 他們紛紛組成自己的大樂隊,走出了窮街陋巷,來到大劇院演出。

多年來,爵士音樂最吸引人的是其個性,既原始樸實、又前衛不羈。聽眾不但陶醉於其優雅、自由的曲調,也享受著表達一種“知識分子”的感覺。 

雖然爵士樂已過了其全盛時期,但經歷了不同時代高低的它,走到今天,仍然是很多人的最愛。 

Riverside Blues -- King Oliver 1923

The Fletcher Henderson Orchestra 的名曲 “My Pretty Girl”



樂言
音樂是一種集合人文、地域、歷史、過去與現實,而又令人愉悅的藝術,這正是讓筆者樂在其中的原因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