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港聞】 公私營合作建元朗橋 無需動用公帑

港聞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2–10 21:18

香港人記者:Sherry Lee


昨天本報報導,以泛民主派為首的新一屆元朗區議會,通過動議,反對政府在元朗興建17億的高架行人天橋。有上屆區議員指出,元朗未來十年發展,將會帶來大量人口,若建橋項目一拖再拖,區內人車爭路的問題,最終會癱瘓道路。 

當大家認為區議會的反對,會令近年極具爭議性的元朗橋計劃膠著時,上屆區議員周永勤對本報透露,他已向政府高層提出一個「無需動用公帑」的公私營合作方案,令其順利開展計劃,而政府亦正考慮採納當中的概念。 周永勤說他在上屆元朗區議會上,直接向運房局長陳帆,建議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大幅削減建橋成本,政府亦不用付一分一毫興建行人橋。


零公帑建橋

他提出的公私營合作模式是一個稱為「建造—營運—轉移」(Building-Operate-Transfer ,簡稱BOT)的方案,讓投標者自行設計及建造「元朗明渠行人天橋」,同時以自負盈虧商業操作模式營運及管理天橋。 他稱,項目持有人的總收益,包括租金收入、廣告收益和太陽能發電,會大大超越建築費,令計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項目。 他更透露:「最近我得知,政府很大機會考慮以“投標者自行設計”興建元朗明渠天橋,大大減低成本。」

元朗橋的爭議早於2009年開始,當年政府提出沿元朗市明渠建造,長約540米、淨闊6米, 高架行人通道,連接西鐵朗屏站至教育路以南,疏導區內擠擁人流。但計劃一直引起各方爭議,尤其遭到泛民聯同專業團體(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園境師學會、城市設計學會和測量師學會)反對,批評該天橋會引致屏風效應、影響視覺、及阻止市民親水。泛民其中一個重點反對理據是17億的造價過高,批評它為「天價橋」,要由全港市民「找數」,並令社區得不償失。亦有網民說:「一條行人天橋,快了10分鐘嗎?而且問題不是人口太多,是規劃,教育路,大馬路,安寧路,中間行人過路處不足,交通阻塞主要來自輕鐵,巴士,小巴線,建設天橋不是問題,是應不應該,值不值得。」


規劃失誤  引致人車流擠擁

周永勤同意市內規劃失誤,引致人車流擠擁,所以要盡快找出補救方法。「建天橋是一個無需人車爭路的過路設施,多設交通燈或斑馬線,只會更塞車。」他指出,因溶洞問題,建隧道可能更多不確定性,除了地下水外,倘隧道需由樁柱支撐,建造難度及成本更難預。 他說,將軍澳或荃灣,都以天橋網作人車分隔,元朗市可以效發。 他指出,橫跨三條主要元朗市內幹道的高架行人天橋,可為行人每程節省15分鐘,一天内來回程便每人節省30分鐘。「若乘以每天使用人數的man hour, 在經濟角度來說,價值不菲。」

昨天周永勤在本報撰文,逐點反駁泛民的反對理據,認為泛民一直「為反而反」誤導市民。他直指,四學會(不包括測量師學會)在2014年提出的9億元替代方案,不能疏導人流;明渠長期乾旱,根本不能親水;天橋不會堵塞通風廊,呼籲市民三思,未雨綢緞,支持建橋。他寫到:「若仍然拖延天橋的興建,到時人車(包括輕鐵)爭路,意外頻生,泛民政客的矛頭必指向政府,從而激起民怨」。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今天,他再撰文(見下稿),提出以公私營合作,大幅削減建橋成本,政府亦「無需動用公帑」,藉以開通建橋計劃。



「元朗明渠行人天橋」的爭議 (二)

公私營合作  零公帑建橋


泛民一直主打「造價昂貴」來反對計劃,我的前文指出倘若政府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建造「元朗明渠行人天橋」,將可大幅減低成本,政府無需動用公帑建橋。 

讓我詳細解釋這方案怎樣進行。 

公私營合作方式,是以「建造—營運—轉移」(Building-Operate-Transfer ,簡稱BOT)的模式進行;私人機構會參與建造及營運 「元朗明渠行人天橋」,粗略估計由私營興建天橋,將較政府全資興建節省約三成費用。另外,外界認為天橋會影響景觀,不希望元朗大渠上出現一座石屎橋,形容是「視覺污染」,但其實很多大城市,都有穿越市內的路軌或天橋,設計上一定可以再優化,令其美觀。政府可考慮以「投標者自行設計」興建「元朗明渠天橋」,方案便可更具創意及彈性。


提議「建造—營運—轉移」批專營權

全球不少公務工程,特別是路橋及運輸基建,已廣泛採用「建造—營運—轉移」的公私營合作方案。根據此方案,政府就工程計劃批出一定年期的專營權,由項目持有人自行籌資興建,並獲批自落成後一定年期的經營權,期間一切收益歸項目持有人所有,政府還可提供稅務優惠或豁免,作為誘因及支持。

專營權屆滿後,項目持有人需把項目歸還政府,或再行商議續期,政府亦可公開招標專營權。市民大眾可能沒有留意,其實政府一直有用「建造—營運—轉移」公私營合作方式,運作大型運輸基建,包括共四條隧道(東區海底隧道、西區海底隧道、大老山隧道及大欖隧道,即三號幹線、以及實時交通資訊系統,全部由運輸署及營運者合作建設及營運,國内採用公私營合作的交通運輸基建更多。


根據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的資料顯示,香港共有四條隧道,以「建造—營運—轉移」公私營合作方式運作,包括大欖隧道,即三號幹線。相片:星島日報


無需動用公帑

公私營合作的最大好處是無需動用公帑,且工程費用更具成本效益。

「建造—營運—轉移」財務方案是否可行,是基於工程項目於獲批專營權期間,能否產生足夠的經濟回報。由於香港的地契年期將於2047年中屆滿,距今只有27年,扣除施工期及冗長的政府招標與立法會審批程序,有關專營權的最長年期只有約20年。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元朗明渠天橋」仍可帶來經濟大量回報,吸引承辦商參與公私營合作。

有人會問,興建一條橋讓行人使用,會有什麼經濟回報?是紙上談兵吧! 事實上,把行人天橋或通道作為商業項目,在香港雖說是創舉,但在國內的地鐵站隧道或步行街,其實已運作多時。


租金收入   廣告收益 太陽能發電 

究竟「元朗明渠行人天橋」可產生那些經濟回報,令承建商願意投資呢? 下面將作略述:

橋底商舖租金收入:倘在明渠兩邊各拓闊10米位置,開闢空間 (6段 X 20米闊 X 10米深) 用作興建兩層高具元朗特色的地標式出租商鋪。這做法會得出24萬平方呎的商舖面積,能為項目提供可觀的租金回報。以現時元朗核心地帶的平均商舖呎租120元計算,於20年之專營期內,該等商舖可帶來69億元的收益(並未計算每年的租值升幅)。

廣告收益:以行人橋長度達540米計算,可作廣告位置之兩旁欄杆內外側總長度逾2000米,倘以每米每天平均廣告收益$2計算,20年之專營期,可帶來3千萬收益,此仍未計算橋面樓梯及橋天花也可闢作廣告位置的可開拓收益。此外:把橋面闢作商業用途也有助管理,同時避免天橋淪為塗鴉或亂貼街招之地。

橋中央之商業用途:長達540米之行人橋中間,可闢出位置,讓寬度限於3呎的智能儲物、自助售賣機、甚至「攤位檔」,以開闢租金收入。倘以橋長度之1/4闢作商業用途,可獲得逾4000平方呎之出租面積,若以每呎月租50元的租金計算,在20年專營期內可為營運者提供逾4800萬元收入。

橋頂闢作太陽能發電:橋頂可使用面積約為3780平方米,可用作太陽能發電。承辦商可與電能公司簽署合約,合作光伏發電轉售;電能公司可負責在橋頂安裝太陽能板及提供保養,產生的電能可為承辦商帶來收入。以每100平方呎每年5000元之回報計算,可於15年之合約期內,提供2850萬元之回報。


發行債券融資  成持續發展項目

「元朗明渠天橋」其實可以透過以項目資產作基礎,並以項目資產所能帶來的預期收益作保證,通過發行「公務工程債券」籌集資金。為保障有關債券投資者,政府除了確保承辦商,需具備高信貸評級及所發行之債券具有高度流動性外,並規定其設立獨立信託作風險管理。政府或承辦商亦可藉保險、信用擔保、或資產抵押,進一步保障公眾投資者。

國內一些交通運輸基建工程,也有採用債券融資,包括國泰國際、北京第一高速公路、珠海高速等。他們發行由7年至20年期的債券,集資金額由8500萬美元至3億5千萬美元,所提供之債券息率介乎9.13厘至14.25厘(每半年付息一次),香港政府可參考其操作模式。

如前所述,透過公私營合作可節省由政府統籌及設計之工程價格約三成,令建造價格由17億元壓縮至約12億元,可把省下錢用作興建可為項目帶來回報的商舖,及作為融資成本(操作成本及包銷債券之中介費用)。同時,綜合上述各項收益,在專營期內,估計可為項目持有人,產生約70億港元的收入,以及每月可觀的現金流 (未有計算通脹及資產增值)。


防止官商勾結  增加公眾擁有權

儘管透過公私營合作興建公務工程在財政上可行,但動輒以億元為單位的工程費,仍屬大財團才有資格參與,這難免又會被垢病為「官商勾結」或「明益大財團」。建議政府規定參與財團,需把項目成本的一定百分比(例如一半,甚至七成)透過公開發行「公務工程債券」,讓公眾參與及財務上受益。這既可滿足項目融資需要,更可藉此建立公眾對相關公務工程,甚至對社區,之投入感與歸屬感,同時消除公眾對官商勾結及利益輸送之疑慮。

當一旦遇上「利益輸送」、「明益商家」等嘩眾取寵的政治操作,隨時會令工程方案胎死腹中。所以若要採用公私營合作方案建橋,政府仍需具備勇氣與承擔,才能付諸實行。 

其實我所建議的方案對政府,市民及項目持有人均有利。公私營合作可令原本造價昂貴的「元朗明渠天橋」,無需由公帑負擔之餘,更成為在財務上可持續發展,供公眾免費使用的商業項目。對政府來說,可為庫房帶來專營權費,商舖的差餉、地租、物業稅等收入。更重要的是一旦「流標」,證明商界也認為不可行,政府根本無需浪費公帑興建。況且政府更可省回顧問費(食水最深),讓投票者自行處理可行性報告。


周永勤

自27歲起一直連任元朗區議員,至本屆剛卸任,服務該區25年。親身參與及見證天水圍的開荒及轉變。曾經是自由黨議員,現在無黨派。作者擁有多項學歷,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碩士、亞洲及國際研究碩士、 公營機構管理碩士,以及社會學碩士。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