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小說】心影

小品Literature小品Literature小品Literature小品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12–04 21:10

十月。破曉時分,尖沙咀海旁的薄霧凝結在海面的微波上,渡輪的汽笛聲刺穿白濛濛的海霧,金色的紅輝穿插華廈的玻璃幕牆,從牆的孔洞映入朗的眼簾,弄醒了他。其實整晚他也睡得不好,半睡半醒。

朗坐著揉着惺忪的睡眼,看看左右,各人仍在睡夢中。身旁地上放著阿東昨晚派來的薄餅,朗打算到公眾洗手間刷牙洗面後才吃。他拿起背囊,披上衣領破了的黑色風褸,步履蹣跚的走下石梯到樓下的大街上。每日嘈吵的馬路上幾乎沒有汽車,只有準備起行的巴士先後到站,預備一天的工作,以及稀少的報販在搬運一沓沓的報紙,異樣的恬靜。幾部豪華轎車納悶的停在半島酒店宅前等候,朗往上看,酒店的客人還沒有打開窗簾。

他走過對面馬路,停在一間二十四小時運作的便利店門前。朗從後褲袋內掏出一個霉爛的真皮銀包,拿出裏面僅有的一百元,打算用七元到店內買一份報紙。他很久沒有看報了,因為每天發生的事與他無關,記得上一次看報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那時朗仍屬於這個社會,還沒有住在這裏。

從店外的報紙架上,他找到了,就是這份英文報紙,他要一份!櫃檯店員嗅到朗身上的酸臭味,斜眼看著他的拖鞋露出的黑色腳甲。店員極不願意拿起他的一百元紙幣,似乎怕弄髒了她的手。對於這種反應,他習慣了,已經沒有感覺。付了錢,朗拿著報紙走出店外,打開報章,除了那些代名詞 he、 she和介詞 of 、for 、on、to等,差不多每一個英文字他都不認識,中學時學到的英文都忘記了,過去越來越變得模糊。只是最近的記憶卻在他的心中晃悠,那個記者的臉向他淺笑著。昨晚阿東打電話通知他,那個記者說他的故事會在今天刊登,東問要不要為他買一份。這實在太丟臉了,一個男人難道一份報紙也買不起嗎?

究竟在哪一頁?翻來翻去,找到了,見到一個英文字LIFE,朗的相片出現在這頁的頭版,相片佔了半版。站在行人道上,拿着報紙,一陣熱灼蔓延他的臉,心裏想著「我如名人一樣上報了,全香港也看到我!」可是相片中的朗是坐在一塊紙皮上,雙腿穿入紙皮做的「床」中,他的雙眼被模糊了,大概報館是不想他被人認出是一個露宿者。漸漸地剛才臉上罕有的自豪溜走了,他的眼眶濕了,又憶起過去。

坐在鐘樓下的石凳上,朗回想過去的種種,一幕幕的辛酸湧上心頭,懊悔、自卑、無望又再煎熬著他。每天他到處遊蕩,從沒有在街上缺席,他再沒有別的事了,但朗倦了,嚮往有一個家,和有一個愛他的人。一陣思想的狂潮又把他淹沒了。 

鐘樓的鐘聲叮噹不絕,早七時,保安員還沒有上班,一些露宿者仍然熟睡。稍一定神,再看手中的報紙,朗看不懂故事寫了自己什麼,只見到標題有那個記者的英文名Kate,那個自憐的他瞬間換了模樣,心又被甜蜜揉擦著。朗的魂魄又回到那個秋天的晚上,就是那個女記者第一次到臨的晚上,那一頭黑色的短髮,那一雙似水的眼睛。

* * * * *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電話響起,又是社工阿東的囉嗦,朗以為他又叫自己去見工,怎知東說有一個記者想訪問他,內向害羞的朗想也沒想便推卻了,但東一如以往的死纏爛打,試著說服他接受訪問,說可以幫助無家者,「我不想人家見到我這模樣!」阿東當然不放棄,霸王硬上弓的哄他,煩得他要死,最後半推半就應承了。次日東又打電話來吩咐他不要走,在二樓平台睡覺的位置等他。朗心裡想,其實他還有哪裏可以去?

晚上,滿面笑容的東帶來了一位姑娘。「這位就是記者,她想報道有關年青露宿者的情況。」朗抬頭一看,一個亭亭的影像站著,大概30歳光景,介乎少女與少婦之間。右邊膊頭背着一個背囊,裏面有她的筆記簿,穿着一件黑色乾濕褸,一個典型記者的外貌。她的外表硬朗,但也表現出女性的柔弱,一臉繃緊的與朗微微點頭,「你好,我叫筱思。」然後拘謹的蹲下來與朗談話,但保持一段距離。其實朗剛剛到了附近的公共浴室洗了澡,但走路過來一身大汗,頭髮被巴士的廢氣吹散了,一頭蓬鬆,身上又發出那酸汗味!朗的身旁是睡覺用的一疊黃紙皮、和撿來的床褥和被鋪。旁邊幾個露宿者仍然未有睡,圍坐在墊褥上談話。 

寒暄一番後,筱思開始放鬆,看著眼前這28歲的青年,比自己小四歲,她之前不安的表情漸漸換上了憐憫的眼神。訪問開始了,為了與被訪者拉近關係令對方暢所欲言,她盤坐在骯髒的地磚上,就在朗的旁邊,與他的距離非常接近,為了給他一種平等的感覺。像典型的記者,筱思殘酷又直接地問了朗很多私人的問題,把答案一一寫在記事簿上:你什麼時候在這裏住的?你的家人在哪裏?你結婚了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現在身上還有多少錢?足夠用到什麼時候?朗的每一個回答,她都用心的聆聽,並給予同情的眼光。「很久沒有人這樣關心我了。」他心裏想著。有時候當她聽到他的回答,會笑了出來,一半是為了緩和拘謹的氣氛,一半是她根本是很愛笑的。筱思的個性樂觀,對人生充滿盼望,給自己的使命是用一支筆幫助別人,改變世界。 

朗答著答著,越不敢看筱思,怕她看見自己落幕的神情、丟失了男子氣概的面目,和留意到自己身上發黃的T-shirt。只在她跟阿東說話的時候,他才敢偷看她,看清她的眉目。她的一雙眼!淡啡色的瞳孔绽放着一種“柔情”,眼睛如水一般,彷彿會說話,又見嫵媚,看得他入神。「你最後的一份工作是做什麼的?」問題把他從幻想裏喚醒回來。

朗的自卑感與筱思的陽光氣成為強烈的對比。憂愁與快樂的氣質,漸漸地交融在一起。 話語之間她愉快的表情,猶如春天的盼望。筱思身上散發出清香,像從山上飄來初秋的茉莉花香,滲入朗的神經裏。 

秋夜海邊的尖風特別起勁,常常挑翻她的筆記簿,亂了她的短黑髮,吹來一陣陣芳香。筱思偶爾撥弄耳邊的頭髮,露出矜持的姿態,她說話的聲音也有一種異常的吸力,有種成熟女性的神韻。朗如木偶般被鎖住了,唯唯諾諾的回答著問題,他在哪年出生,以往做過什麼工作,每份工做多久,工資,為何露宿…全都給這個盡責的記者翻箱倒櫃的問過一清二楚! 不愛說話的朗竟然沒有感到煩厭,反而享受著每一次的提問。筱思悅耳的清音、香氣、晚風混和在一起,溶掉了潦倒的空氣——他神魂顛倒了。 

這種感覺弄醒了一種曾經。那是15年前的事了,在他讀中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在操場對著班房大樓向上看時,見到一位中五的女生倚著樓上班房前的走廊欄杆看着自己,便向她微笑。不知怎的,他拿到了她的電話號碼,第一次約會是邀請她到自己偌大的家。她把與他談戀愛視為一種遊戲,從沒想過認真,便與她的表姐一起來。第二次他們約了去游泳,在屯門咖啡灣,她也帶著表姐赴約。在沙灘的海中央,他攬着她,她的身上有着同樣的香氣,他親她的臉,吻她的嘴,她沒有推開他,這一吻維持了差不多一分鐘。愛情的幼苗正要萌芽的時候,又立即凋謝。幾天後她沒有再理會朗,泛起的漣漪就這樣平息了。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的戀愛,亦是唯一的一次。 

「多謝你的時間,我完成了,再見!」記者的道別打斷了他的思緒。他倆原來談了已經有三小時,她蓋上筆記簿正要離去。朗對筱思有著無限的好奇,想與她閑談了解她多一些,但又沒有信心,當話終於到了嘴邊要說的時候,抬頭一看,筱思與阿東已經走了,身影傾刻間消失於黑暗中。他又獨自一人,回到酸辛的味道,短暫的甜蜜在紙皮中落幕。 

* * * * *


很多個晚上,白天走路腿痠了的朗,怎也睡不著。眼總是合不緊,他乾脆開著眼,四周黑沉沉的,只有月亮溫柔地投射光進來,撫慰著他寂寞的心靈。在微光下,他轉了一個身,在背囊裏拿出那記者的卡片一看再看,回味那恬美的時光,回味她對自己的關心,回味那被清泉洗滌的感覺。筱思的樣子不但沒有隨着離去變得模糊,反而在他心裏形成了一個心影,在他不經意時浮現,她的淺笑、矜持,若隱若現,揮之不去。

一天清早,吹來涼爽的秋風,身體倦臥在薄被中的朗仍在夢中。他睡覺的紙皮附近散滿一地的煙灰,是昨晚幾個露宿者站著吸煙留下的。地上出現一雙破舊的黑皮鞋, 一隻焦枯的手掌撿起地上的名片,自言自語:「是記者!」 阿友是朗在這裡的最好朋友,他拿出火機點起捲煙,噴出一縷縷的白煙,煙灰掉落在朗的臉上,驚醒了他,以為是附近的小偷又來,正要破口大罵,睜眼看時才見到他,「阿友,你搞什麼?小心你的煙灰!」 「喂,你什麼時候認識到一個記者?」 阿友仍然拿著筱思的名片,朗搶回來,「阿東介紹的!」 他輕輕地揉捏她的名片,嘴角露出甜笑。「什麼?靚女來的?」阿友興致勃勃的追問。朗已經躺了下來,腦袋枕著背囊,口裏呢喃著「是美女!」。阿友瞪著眼,問「你想追求她?」朗沒有回答,阿友看出他的心意,沉默了一刻,再開口「你想都不要想,我們是露宿者, 連藏身之所也沒有,有什麼幸福可以給人家?」 朗忽然自言道「我沒有說要追求她,但我們也不是沒可能的!」 

這是痴人說夢!阿友夾雜著輕嘲的語氣,大發議論罵他不自量力,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你連自己的生活也應付不來,每月從政府裏領的$2600綜援金緊緊足夠糊口,先不說對方會否取笑你的白痴,就算奇蹟發生,一個連生活費都不夠的露宿者怎樣有資格說愛情,你不要害人了!到時分手是必然的結局,你只會給自己痛苦!」 

朗低下頭不作聲,他清楚知道朋友只是說出事實。有時候他的綜援金不夠用,他要到油麻地排隊領取免費飯盒,遲到了便要餓著肚子睡覺,也有時候他要問阿東借幾百元才捱得過一個月,直至下次綜援金的發放。沒有錢又怎樣與她約會?還有他是沒有家的,難道每天與她在街上亂狂?對露宿者來說,租屋是沒有可能的了,政府的租金津貼只夠他租一個板間房,但租房也非常困難,他要先有一筆錢自掏腰包付按金,以及有正當職業才可以找到業主願意租出房間。床位的業主就比較容易接受失業人士,但是住的床位簡直如棺材的小,滿佈木蝨,倒不如回到清爽的街上,忍受路人的鄙視,因為只要你習慣了,就不會感到自卑! 連一張床也沒有,連上餐館吃一頓飯的錢也沒有,這些人哪有資格談愛情! 

「不,不一定沒可能的!」朗反駁自己,想到如果他可以找一份工作,便可以再讀書,終有一天可以有成就,不會再受制於世俗的眼光。我們是有緣份的,緣份從來是沒有邏輯的,只聽命於上天的默許,牽引最適合的愛侶相遇,在本來陌生的人眼前灑下愛情的粉末,令他們眼前一亮。戀愛決不受物質的支配,緣份的力量能打破社會階級的阻隔,撮合羅密歐與朱麗葉,牛郎與織女,或我和她...他想到出神了,睜開眼看,正要告訴朋友他的計劃時,阿友早溜了!

從那天開始,他再次鼓起勇氣去找工作,茶餐廳,搬運,地盤工人,保安,決定要改變命運,可是這個只是短暫的衝動。當僱主見到他填上的求職表沒有填寫地址,又看到他身上的破舊衣着,像雜草的頭髮,沒光彩的眼神,都直接了當說他不適合,或是叫他回去等消息,之後沒有回音。跟以往一樣,朗很快便放棄自己,每天淪落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路。至於愛情,實在太奢侈,他不敢再想了。  


* * * * *


在鰂魚涌太古坊的高級辦公室裏,記者編輯們工作的談話聲在旁咕嚕著,筱思坐在電腦前寫著「他」的故事。她並沒有被四周的談話聲打擾,思緒回到了海旁的一晚。她的心也沒有忘記那晚的相遇,一張俊朗的臉,他的憂鬱有種吸引力,筱思在報館一路寫他的故事,一路回味他的偷望和那觸電感覺。

瘋了!我怎會喜歡上一個露宿者?「不可能的!我怎麼對朋友介紹他?」筱思決定讓這短短的緣份從記憶中淡忘。 兩個星期後,她終於完成她加入這家報館的第一篇文章,緊張地交了稿,正待編輯的意見。「你可否再回去訪問他?」那個澳洲籍女編輯Sams走到她的座位前說,原來筱思對他的內心世界問得不夠深入。回去?筱思剛剛已經平伏了的心跳又回來了。

獃獃的看著海的朗,被電話聲驚醒。阿東打電話來,說那個記者要再來訪問他,聽說是編輯的要求。這一次,朗殷切的期待,想這是上帝賜給他的機會,戀愛不再是傳說,是已經發生了。

* * * * *


黃昏等了又等,七時左右,她出現了,一個人,沒有攝影師。離開了地鐵站,筱思穿越霓虹燈下的街道,她穿著一條全身的白紗花邊裙,頸上繫上她在巴黎買的粉紅色絲巾,一邊的鬢角戴上兩個鑲滿藍水晶的髮夾。裙邊在風中飄逸,為她增添幾分嬌柔,沒有了記者的硬朗外型的筱思更迷人,有種女人味。在彌敦道的街角轉右,她迎着海風橫過馬路,身後城市的璀璨變得漸遠,她正走進另一個世界。

這夜的星點綴著蔚藍色的天空,月亮剛從海上升起,一個滿月在薄薄的雲層中,若隱若現,有時出現,有時隱藏,為這裡的落魄加上迷漫的霧氣。筱思小心地走上文化中心的石梯,月亮灑下銀光,彷彿為她披上了發光的頭紗,她變得玲瓏艷麗。 一個男子的身影站在樓梯的盡頭,彷彿就是等着她。朗樣子不同了,昨天他專程花了$40到深水埗的理髮店剪去他一頭的亂髮,剃了鬚,穿上一身社工幾天前派的白T shirt,淺藍色牛仔褲,一對黑色波鞋。看見他的俊臉,筱思變得更害羞,含著一只手指在唇齒間,從遠處看著他。 他們凝望着對方,兩顆心又再相遇了。四周的空氣,甚至樹上的夜蟲,都屏息著等待這個時刻。「Hi」他輕聲說,「Hi」她甜甜的回應,眼睛又再如水的看着他。

為怕寒酸,又沒有地方招呼她,朗決定帶筱思到海濱公園盡頭的長石凳坐下來做訪問。他們在月下漫步,由最初的靜默,到開口說話了。「朗」「在!」「這幾天你在做什麼?」「沒什麼,我每天都在這裏沒地方去,沒見人!」「嗯」,走著走著,說著說著,後來朗嘗試說一個笑話逗她笑,筱思笑的時候,像個小女孩,眼睛眯著像半個月亮。這夜的星特別多,她的眼睛閃爍著星光。 

這一刻,他心神都醉了,沉醉在一個童話故事裏。 朗想帶她乘坐午夜的火車到一個沒有人會找到他們的地方,只兩人一起生活,不需面對世俗的眼光。他抬頭看著星空,一輪皎潔的明月垂吊在廣闊的宇宙中,或許那裡有二人棲身之處!朗與她一起笑了,真笑了。他覺得自己像小孩兒般,赤腳滾進暖日下的草地裏去,聞著青草的味兒,滿不管臉上沾滿泥印,他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他從沒有這樣的快樂過。 

長石凳位於海旁對出空地最荒僻的角落,遊人很少到臨。石凳旁有一棵花樹,黃葉已經落滿一地,淡紫色的花在樹枝上搖擺著。他們坐下後,筱思拿起她的筆記簿,開始了她再次的訪問。作為記者,筱思習慣了問被訪者直接而且尷尬的問題,但今晚她覺得很難開口,很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但為了完成文章,她必須發問:你留在這個地方露宿,你知不知道外面正在發生互聯網泡沫?以往的朋友現在做什麼,你是否覺得與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你見到文化中心每晚有很多表演,有否想過進去看一場歌劇? 你有沒有錢可以看一次?

朗一路答著,心裏感到難堪和自憐,更明白他倆是沒有可能的了!大約一小時後,筱思得到了她要的所有答案。當她蓋上記事簿時,忽然想起什麼。「阿,我忘了,編輯還有一條問題要我問你的。」「說吧!」筱思突然感到害羞,輕聲的問:「你有沒有想過拍拖?想不想有一個女朋友?」說到最後幾個字的時候,筱思低下了頭,臉上泛著紅。朗覺得內心震盪,呆頓了一刻,然後大膽的以顫動的聲音回答「我想,這正是我現在想的事!」。 此時,二人四目交投。

一陣涼風吹來,樹上一朵朵紫花掉落在他們的旁邊,朗背倚在樹幹上,與她的距離只有一個手掌的闊,空中的雲層已經消散了,只剩下一輪明月,靜聽著一切。月色、樹影、花兒、波光,這幅天然的美景把他們包圍著。 四周的空氣變得馥郁,二人心與身都感到了酣醉,像喝了一杯紅酒一樣。從來愛情都自來自去,完全不在人的意志力的支配中。他們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現在整個宇宙彷彿只有他們兩人。突然電話響起......是阿東!「我找到他了,剛完成訪問,謝謝你安排!」筱思答著。

拿起她的背包,筱思要告別了。他想留住她,但說話卡在喉嚨,說不出來。 最後他說,「夜了,這裏治安不好,我陪你沿海旁走,送你到地鐵站。」「嗯」走著走著,二人的距離越來越近,有一次他的手更碰到筱思的衣角、再碰到她的手,但他沒有勇氣伸手拖著她。不一會兒,地鐵站到了,他倆就此道別。

那夜特別的漫長,他怎也睡不著。接著的一個星期,他經常夢見那個心影。有時在夢中,他不見了她的電話號碼,翻來覆去也找不到寫上號碼的字條;有時約會了,他總是去不到現場;只是試過一次,他倆手牽手走在那晚的海旁,然後相擁,但當他醒來時,發現只是一個夢,又墮入思念和無名的惆悵中。

* * * * *


早上十時,筱思在上班途中,看到一個男子在地鐵車廂裏拿著她報館的報紙聚精會神地閱讀,她瞄了一下,是她的文章。她看到編輯最後選上的相片,是他坐在紙皮上。一種無奈的思緒湧上心頭。

回到報館專題組的辦公室,眾人的眼光欣賞的看著她,欣賞她的動人報道。一直以來,筱思給自己作為記者的使命是要幫助人,通過揭露社會的問題,讓光明透進最黑暗的角落,讓無助的人看到曙光,得到幫助。她的文章報道了露宿者年青化的最新社會現象,這個議題仍然未有傳媒報道,她是第一位作出調查的記者。文章描述一位青年露宿者的心路歷程,如何由一個大好青年,但不夠信心,沒有學歷,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便露宿街頭,露宿像一個漩渦,令人難於逃離。在文章中,朗表示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任何工作也可,讓他重新開始。文章的結尾,筱思特意問東,如果社會袖手旁觀,這些露宿者會如何,東回答說,「他們會永遠留在街上!」 

當天編輯和記者同事都過來稱讚她的文章。幾個小時後,英籍副編輯Gordon拿著報紙急步走過來,面上充滿興奮,口裏已經叫了出來,說報館收到很多讀者的電郵讚揚這篇報道,他的讚嘆聲在部門裡不停重複,報道讓筱思一炮而紅,這是她沒有想到的,筱思得到很大的滿足感。過了不久,Gordon又再走回來,喊到「Good News! Someone called and offered him a job!」(好消息,有人打電話來要給他一份工作!) 一間私人公司願意聘請他做辦公室助理。

筱思感到非常驚訝,一篇文章可以幫一個人找到一份工作?以往她在一份次要的英文報館工作,從沒有試過任何報道會有那麼大的迴響。這份是大報,讀者人數多,在香港很權威,但也極少發生這種回應。原來她的文章觸動了很多人。 筱思一向的寫作不會用傳媒一貫的語氣,而是把被訪者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感情釋放出來,讓讀者與人物同喜同悲,文章彷彿像小說一樣,帶讀者遊歷一個一個人生的旅程。她從哪裏學到這些技巧?她也不知道,是自然而來的,這就是上天給她的天賦吧!

筱思定一定神,該怎麼辦?Gordon叫她立即找那個露宿者告訴他,然後寫一篇跟進的故事,關於有讀者給這個露宿者一份工!筱思既興奮又緊張,她沒有試過寫這種跟進的故事,她打電話通知阿東,知道後他也非常振奮,立刻幫忙聯絡朗。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東終於打電話回來,說朗推卻了,他不會做這份工!筱思感到驚訝,以為自己聽錯,追問他,東重複了同一答案。「為什麼?」她問。「他不敢,他害怕。」東說朗害怕自己不會成功,不能做好工作,所以不敢嘗試。東解釋這是很普遍露宿者的問題,他們很想可以離開街頭,但又怕面對社會,所以內心非常矛盾。這就是露宿者的困局,他們需要鼓勵脫離露宿的命運。

筱思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編輯。又說那個露宿者很想找工作,那麼為何他有工作也不做!她怎樣向編輯和讀者解釋呢? 讀者會質疑她的報道的可信性!於是她決定說謊,「社工找不到他!」 編輯聽到後非常錯愕和失望,明明可以有一個好故事,可以幫這個人找到工作,為何偏偏找不到他!Gordon叫筱思再要求社工找他,東回來是同一個答案。一個興奮的新聞房,就這樣沉寂了下來,一直到黃昏下班。傍晚,原來有颱風,暴雨,天黑得更快。 

* * * * *


在尖沙咀的海旁,風呼呼的刮著,萬千雨點像針刺般落下,風雨鞭打著他。朗全身濕透,慘白的面上留著的是雨還是淚已經分不清。四周只有伶仃拿著傘趕回家的黑影,他一個人沿著昏暗的海旁長廊走,一直向前走,沒有目的地。手中抓著那份報紙,他的面目已被雨水侵蝕,油墨化開,紙開始溶爛。朗這樣走了已經兩個小時。來來回回的徘徊,仿如他的人生。朗又回到他的世界,煩惱、憂愁、絕望,壓根兒沒有離開過他。 

朗在雨中前行,在神意迷惘之中,心中的聲音起滅。他反問自己,為何那麼愚蠢錯失這個機會!我不是要工作的嗎?為何我沒有膽量嘗試?另一個他回答著,你不夠好的,那公司最後都會開除你,何必丟臉!不嘗試,我便永遠留在街上,也會永遠失去這女孩!你別天真了,你以為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現實,接受吧! 朗覺得眼前一陣昏沉。

過了不知多久,雨停了,疾風吹拂着他,呼呼的響,但他不感到被責打,風彷彿一雙手把他如小孩般抱著,這時,眼淚從眼眶湧出,是溫暖的。他坐在地上,淚珠不停滾下,很久很久。那雙手像一股暖流,湧入他的全身,安慰着他。朗猶疑了半晌,然後好像漸漸得到了難題的答案,心裏的重量消失了。他站了起來,抖下外套上的雨珠,俯身下去撿起濕透滴水的報紙。他不再猶豫,不向命運低頭,不辜負她,決定打電話給阿東,答應做這份工!

突然,一雙手拍打他的膊頭,粗魯的推他的身體。朗睜開雙眼,白濛濛的,是什麼光?藍色的...制服「喂,兄弟起床!我們要開工了!快點!」 是那裡的保安員。 

原來是做夢!原來她只是一場夢。朗感到極度的失落,她彷彿是活著的,怎會是一個夢?他很思念筱思,心好像被刮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虛湧來。朗不管旁邊的幾個保安員和露宿者正看著自己呆鈍的模樣,思想依舊纏綿在那不可磨滅的心影裡,想著怎樣纔能填補心中的空洞?他幻想著如果可以找到跟她一模一樣的人,有多好!這只是一刻的遐想,哪有可能!這令他很痛苦。

就在此刻,正在收拾紙皮的朗突然抬頭,對著海旁上的天空,發見湛藍的天際,雪白的浮雲,想到「原來世界仍有藍天白雲⋯⋯仍然有盼望,仍有可能!」心影再在他的心底晃動,如果真的找到她,這次他一定會say yes!不會再錯過。


* * * * *


在電腦螢幕前,筱思在她的小說上打上句號,作品完成,她的腮邊也濕了。 


筱思

這首歌是筱思送給朗的——Carole King 的《You've Got a Friend》。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