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經濟】從P2P衰落看中國投資者

中國經濟China Economy中國經濟China Economy中國經濟China Economy中國經濟
已複製到剪貼簿!
透視報
最後更新︰2022–02–10 21:26


對香港人來說,P2P這個名詞比較陌生,但對內地朋友來說,這三個字卻意味著慘痛的經歷和巨大的經濟損失。我會在這裡說說內地P2P的興起和沒落,讓大家了解內地理財的現狀。

P2P是Peer to Peer的簡寫,意思是個人借錢給個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英國的Zopa推出世界上第一家為貸款人(Lender)和借款人(Borrower)撮合借貸交易的平台,P2P從此橫空出世。

P2P的概念是將一個貸款人(Lender),通過互聯網上的P2P平台,把自己的資金“拆借”給需要短期資金周轉的眾多借款人(Borrower),以獲取較高的利息回報。整個交易過程不需要貸款人和借款人碰面,或到P2P平台的辦公室辦理手續,一般交易是通過P2P平台的網站去完成,非常便捷。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 普及後,部分P2P平台還推出自己的app,當借貸成功後,借款人賬上會收到貸款,而平台也會通知這客戶相關的信息,如利率、還款日等。

Indonesian P2P lender raises $5 million in Series A funding - Business -  The Jakarta Post
P2P的概念是將一個貸款人(Lender),通過互聯網上的P2P平台,把自己的資金“拆借”給需要短期資金周轉的眾多借款人(Borrower),以獲取較高的利息回報。圖片:dollarsandsense.sg



P2P在國內遍地開花  經營者非金融界 

這借貸概念在國外非常受歡迎,主要是由於它符合國外為數極多寅吃卯糧的人的用錢習慣。他們會利用從P2P借的錢去償還信用卡minimum pay(最低還款額),滿足他們在領工資前那段時間的資金需求,因此大受歡迎。當P2P借貸傳入中國後,很快在國內也遍地開花,但開出來的花卻有點變形…

P2P的迅速崛起與美國的Lending Club相對成功有極大關係。Lending Club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P2P債券,讓市場上眾多的貸款人通過互聯網自行判斷和購買。債券受到監管機構嚴格監管,平台只是提供信貸信息和分析去賺取微薄的中介收入,沒有介入相關的高風險、高回報的放貸或擔保業務,也就是說P2P貸款人要自擔風險。美國擁有成熟如FICO公司的信用評分系統,加上互聯網的普及,Lending Club業務高速增長,成為當年業界的模仿對象。

中國內地從2007年開始出現P2P平台,兩年後著名的「紅嶺創投」成立,其他知名的如「小牛資本」、「拍拍貸」、「人人貸」、「宜信貸」等隨後紛紛成立。他們的創始人或有金融背景,但更多的是跨界進入P2P這個行業,本身並不是從事金融業的;也有正規金融機構成立的平台,如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但為數極少,當然「陸金所」現在也不做P2P了。

拍拍贷努力去掉身上的P2P标签 更名为“信也科技”
美股上市公司拍拍貸是中國第一家貸網平台,其他平台也紛紛成立。去年11月,該集團調整戰略,把公司名稱改為“信也科技”,意圖去掉身上的P2P標籤,直接反映P2P在中國市場的衰落 。 相片:網上


內地民眾依賴政府  以為產品必能兌付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在香港推廣「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支持我們

很可惜Lending Club的模式在中國根本無法生存。其中一個因素是內地群眾對政府的過度依賴,逐漸培養出“剛性兌付”的思維,出了事便到金融機構“拉橫幅”鬧事,指望金融機構賠錢;監管機構和政府為了“維穩”會息事寧人,強迫金融機構賠錢了事。慢慢老百姓以為所有“理財產品”,如信託產品等都能兌付,所以哪裡回報高就去哪兒買,不理風險。

P2P要成功吸收資金,自然需要提高回報率,大量P2P平台的產品的回報率都是10%以上,甚至15%以上也很普遍,因此只能貸款給高風險項目。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上市公司大股東以股權作抵押融資、甚至是為P2P平台的母公司融資的自融行為等,靠著沒出事的項目的高回報去覆蓋壞賬損失的方式營運(即傳統銀行存貸業務的模式)。但銀行那麼嚴謹都不可能維持零壞賬,P2P平台又如何做到呢?因此他們會向借錢的人收取高利息作對沖壞賬風險。

P2P要成功吸收資金,自然需要提高回報率,大量P2P平台的產品的回報率都是10%以上,甚至15%以上也很普遍,因此只能貸款給高風險項目的高回報去覆蓋壞賬損失。圖片:網上



國務院支持互聯網金融  埋下禍根

不幸的是國務院在2013年對互聯網金融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以為可以舒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卻埋下禍根。在政府“支持”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監管完全缺位,監管機構甚至連最基本的資金託管都沒有要求,結果是P2P在不到10年,便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全國、無處不在。

P2P人手理應以IT編程人員為主,理論上P2P的營銷應該集中在互聯網,但企業要付上高昂成本給互聯網巨頭公司才可增加流量;因此大多數的P2P平台除了大量在線下打廣告,都會在大城市的核心金融區租下奢華的辦公室,成立所謂理財公司,以高昂佣金吸引銷售人員加入,聘請明星代言,如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為「愛錢進」代言(愛錢進在2020年6月被北京警方立案偵辦)。

平台也會大量吸收不同類型的客戶,甚至在住宅小區“送油送米”、舉辦免費旅遊團等,編造一個一個“謊言”,讓投資者下載app並聲稱會教他們怎麼去買“理財產品”,成功吸引金融知識匱乏的退休人士投資這類產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也上當。到最後,這類貸款的資金投放在哪都成了謎,很多P2P平台,如「愛錢進」、「團貸網」、「草根理財」,的老闆最後不是攜款逃跑、自首、就是給抓了。

P2P平台成功吸引金融知識匱乏的退休人士投資這類產品。到最後,這類貸款的资金投放在哪都成了謎。圖片:網上



P2P老闆攜款逃跑  全國只剩6家

仔細分析,絕大部分的P2P平台沒有任何風險管控能力,卻幹著銀行不敢做的買賣,無視投資者是否合適投資P2P產品,信息披露不盡不實,把風險傳送到社會各個階層,重複著百年老把戲——龐氏騙局!中國經濟從2015年開始出現不景氣,最終戳破這個泡沫。

在經歷越來越多的“跑路”事件後,中央政府終於意識到芝加哥學派這種對金融市場參與者品德的“良好預期”是如何荒謬,互聯網金融是不能輕言支持而又不管的!在2016-2017年中央推出法規去監管這些把自己當銀行的傢伙,通過幾年痛苦的清理和整頓,抓捕大量通過P2P欺詐的歹徒,P2P漸漸消失,從高峰期的5,000多家到現在只剩6家,而2017年中國P2P的規模是接近3萬億人民幣的天文數字啊!


從2016年4月開始,中央啟動全國互聯網金融大清查,曾經風靡全國的網絡金融全軍覆沒。圖片:網上



P2P在內地的興起與沒落,離不開政府對金融創新的過度縱容,和老百姓對投資的無知。香港金融機構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經歷雷曼迷債的災難而暴露的愚昧及貪婪,明顯沒有對內地監管機構產生足夠的警惕。P2P無論在資金池、經營模式、目標投資者、槓桿率都對社會產生極高風險,一點風吹草動就全軍覆沒,到真正出事的時候才賊過興兵,帶來的教訓實在太大了。

事件令我們關注到中國民眾對理財產品需求殷切,但投資者教育卻非常缺乏。內地群眾熱衷到處投資房地產的緣由,不單單是因為投資產品的缺乏,當中亦反映內地人民投資知識的匱乏,和賺快錢慾望的膨脹,使得鋌而走險氾濫!



港金民
一名在香港土生土長,在內地工作超過20年的金融“民工”,對内地金融狀況有自己的看法。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Become a member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歡迎加入會員,閱讀全文。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register as a member of True Report to proceed with reading our content “for free” 我們誠意邀請您註冊成為《透視報》會員,從而繼續「免費」閱讀我們的內容。
免費註冊 Register for free 免費註冊
已經註冊? Already register? 已經註冊?
登入 Sign in 登入
已複製到剪貼簿!
0 所有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投選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Support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支持「中肯持平」傳媒理念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 True Report is established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through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To realize this media dream, we need your support. Please join True Report’s journey NOW, in just one minute, you can take part in promoting "fair and impartial" journalism. 《透視報》的創立是要改變現狀,在香港推動「中肯持平」的傳媒理念。為了實現這個傳媒夢想,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請立刻與《透視報》同行,只需一分鐘時間,您便可以參與推廣「中肯持平」理念!